苏三看春晚

一,

不定哪天我可能就停止更新公号了,我写公号文是应邀的,不好意思突然停止,以后再说。

有时候我觉得我在公号里如此随随便便的话语不太好,有时候又觉得挺好的,它不过是我的一个出气筒。我就是个自由自在的文字“卡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也不能管我。刚才我在某个网站看到我的上篇公号文我谈《风筝》阅读量几万,很多人在下面评论我在“胡说八道”。我重读了一遍,也觉得确实词不达意,很象是胡说八道,所以我就在他们的谩骂上痛痛快快点了几个赞。不过,我准备继续胡说八道,但是会稍微认真一些,外语系的人不会用中文诗词成语也就罢了,起码让语句更通顺一些也是可以的吧。

本篇说春晚。春晚我每年都看。今年一样。所以我有发言权。

春晚好不好?这咋说的呢?

我先给大家看看上面这幅图,是我最近一次论坛上的PPT,读懂了这张图,就读懂了我对于春晚乃至我对于中国的许多事务的态度。这是文明学对于中国认识的基本思想。

在承认了中国的多层次落后之后,我对于中国就没有很多的理想主义了,只有看似无动于衷的理性。所以,我看春晚,就是看一个落后国家的艺术狂欢,我觉得基本符合这个场合的要求即可。适配,才是好的。

春晚的播出场合是什么?是春节。

春节是什么?是中国人历经了几千年的一个古老喜庆节日。这个节日不仅隆重,而且要求喜庆——这其实是它的一个禁忌,必须喜庆热闹,其他的,不重要。远在英国几十年的大学老同学今天在微信里一面展现他的春节厨艺饺子,一面说他特别重视春节:春节里每天的生活对于之后的一年里都是一种预兆,所以要严肃认真地过好。一个国家与民族,也是如此,据说每年春晚结束之后就开始了下一年的春晚准备了。

中国人重视春晚,但并不等于春晚有高标准的艺术要求,甚至它与艺术所要求的高雅标准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春晚自有它的特殊要求,就是红火,就是要闹。其实,春晚就是搬到电视上的一场狮子舞!

二,

春晚是一个新民俗,因为它必须要有电视。春晚是从1983年开始的,那时候绝大多数家庭尚未有电视,我家当时就没有电视。最初在村里都是有一两家有个8寸左右的黑白电视,大家一到晚上就聚集在有电视的大户家里。到90年代中国才逐渐普及电视。到21世纪家里不仅有电视,而且是彩色大电视,并且是一家好几部电视。所以,这个新民俗是逐渐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产物。

不过,据说第一次春晚是1956年,当时一些北京大干部家里有黑白电视,那次春晚的形式与后来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有文艺演出,有科学家荣誉出席,有热热闹闹的新年祝贺。后面几年断片了,大家都知道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然后1983又接上了。这是不是从某个角度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正常化是掐除了1956-1983之间的那些年呢?

改开后的春晚延续了1956年的健康与蓬勃向上气质。刚刚打开大门之后引进外部新鲜世界给中国人极大的惊喜,又加之精神手段的贫乏,所以,最初几次春晚给中国人极大的满足。

三,

但是随后的春晚发展,大家却觉得一次不如一次了。认真反思了一下,我觉得春晚触及天花板是正常的,这有以下几个因素。

1,春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以高雅艺术为目的的一场艺术盛宴,其实我看到的地方春晚都比春晚更艺术、更好看。你觉得开一场高雅歌剧或芭蕾舞能替代春晚吗?肯定不能。春晚就是一场不出差错的“狮子舞”,是农业时代的一场喜庆仪式,是一场民族仪式。假如不能满足喜庆热闹,那么它就不是一场好的春晚。从这个意义上,我对春晚就没有很高的艺术要求,同时我也认为春晚还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这就如同,做饺子就是做饺子,你不能把一盘饺子做成满汉全席,它有自己的基本规范与内涵,出了这个范畴就不是一回事了。中国式庸俗,中国式世俗,才是春晚的要义。

2,据我所知,很多西化的中国人是不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他们自然也是不应该喜欢春晚的。还有一批更高雅的人是连电视都不看的,他们看见电视就吐,所以,你如何让一批从来不吃猪肉的人说猪肉香呢?所以,我也无法评价一盘饺子是否是一桌盛宴的问题。我尽管喜欢吃饺子,可我确实更喜欢吃麻子菜馍啊:)))

3,今天人们的娱乐方式过于多元,人们对于春晚的关注度下降是另外一个动力方面的因素。大家在春晚都在微信里抢红包、放炮竹,另外,亲人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个饭谈谈话都是不错的选择,干嘛要一眼不错地盯着看电视呢!春晚不过是个喜气洋洋的背景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缺了这个背景音乐还真不成,但假如水平过高,喧宾夺主让我们离不开春晚电视 那才是罪过!所以,当我在群里看到两派争论升级时我的意见就是:春晚千万别太好看了,它要知道自己在今天的定位是什么,“好看”就坏了!我们要 好好放松地过春节,而不是要端端正正地一晚上粘着电视!

所以,尽管我说我“看”了一晚上春晚,实际上是非常放松地看了一晚上,三分之一春晚节目实际上都没怎么看到,但也没觉得遗憾。我忙着抢红包以及相互在微信里问好呢。总体,我觉得今年的春(狮子)晚(舞)不错——让我很放松,爱看不看,在热热闹闹中一个人的春节也过得很红火。

因此,我看到有人认认真真地评论春晚“很好”或“很不好”,我都认为那是傻评 。聪明人很多,所以今年几乎没有人评论春晚了(先自我鄙视2分钟)。

四,

最后说说今年春晚的几个梗:

有个中国人在非洲的《同乐同喜》节目惹了个小风波。这个节目我还是真没看着。后来连歪果仁都批评中国春晚种族歧视了我才赶紧搜来看了一遍。我发现,这个节目真不能说是好节目。前面我说过,春晚的第一任务是不能出差错,艺术水准高不高导演是不管的。

不过从这个节目看出来了,审稿的注意力只放在中国,并不关心国际。这个节目的大国心态确实是有一点点,但是说歧视还是言重了,基本上属于无事生非。我们忍某个东北明星在春晚上整天歧视弱势群体就没事,对非洲同胞不见外也没啥吧。不过估计以后类似的马屁节目得需要外交部批准了 :)))

如此一个隆重春晚竟然出现了一幅画,而且是捐赠回来的价值连城的大画,并且画名叫《蒙古什么什么》,并且与我大汉关系还不大,主要讲西域到西亚的路线图。大家难道不觉得很怪异?我第一联想就是这台晚会可能被谁赞助了。无论从它进入到春晚,还是荒唐地改名为《丝绸之路什么什么》,更加上故宫博物院院长亲自出面介绍,我都觉得是桩丑闻。不过,和上面的《同乐》节目一样,问题不严重,就是不对劲而已。

还有一个节目是计算老婆相当于每天2块钱的小品,如此歧视妇女的话语竟然也政审过关,看来大家的注意力确实不在这些地方。这节目我又是没有看到,我是真老了,估计不是抱着遥控器迷迷糊糊睡着了 就是正微信抢红包给漏掉了。平心而论,中国是个非常粗糙的社会,被如此调侃“算计”也真不算什么了,只有发达文明中的人才有资格矫情 ,咱就老老实实承认一回咱的农民本色吧。

老实说,我发现我越来越温厚或皮厚了,对于春晚的态度都已经退到村里了。不过,还真不是麻木,而是因为认识到中国的问题还真是急不得。急,就是中国过去100年的主旋律。我呢,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了,这个深层的思想支撑则是直接来自文明学对于中国落后问题的揭示。我今天发现几个号称整天看我文字但却不理解文明学是什么的人,这相当于是一直拿着我的遥控器而没有看我到我的任何表演啊。

(在线速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