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贵|横刀立马亦文人——访话剧艺术家万一杨征夫妇

往期回顾 

·  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与马烽的故事

·  网红 | 北大硕士 |“晴天妈妈”郭俞杉

▲万一近影

耳聪目明八旬翁,夫妻革命已金婚。
我来渭水庭上坐,谈笑风生故乡人。

我在古城西安市话剧院的宿舍里见到原话剧院的老院长万一和他的夫人杨征。他们都是1938年抗战爆发离开孝义家乡的老革命。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一口不改的乡音,是悠悠岁月无尽的往事打开了他们的话闸子。

万老开门见山地说:“我叫温万镒,过去24两黄金是一镒,穷了一辈子。我家是柱濮牛郎岭的,祖父温天渠,父亲温志然弟兄五人,排行最小,在兑镇给‘千和恒’,‘协和魁’的字号当卖货郎走村窜户。我8岁那年,父亲赶会回来,被土匪盯上,半夜逮他,吓死了我母亲,第二年我祖父也去世。我在姑姑家上了三年学,因父亲种不了地,自己回家干活,伺侯继母。15岁那年我因为和下柱濮的人打架,一扁担打在人家的头上,祖母让我跑,父亲给人家看病,在石像村参加了牺盟会的工作队,每天唱歌,演小戏,散传单,贴标语。1938年5月,送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剧社,和我在一起的有牺盟会特派员梁占祥,工作队长冯全英,有冯松,阎治华。工作队归县政府领导后,成立“战斗剧社”,社长是孙惠娥,国共合作改为“民革剧社”。1939年“晋西事变”前,我由冯光晋(石像村人)介绍入党,宣传队编入“七月剧社”并于1940年的初冬,随剧社过黄河行走半月,去了延安。我记得当时“七月剧社”的孝义人有高羽,郭沐林,丁里(女),李顺玉,韩明达,郭贵俊,卫士英(女),卫朝兴,马烽,王坚,冯海如,王慎言,田舒野,李冰,李忠,李克,师富喜,韦波,有好几十个人。我们先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桥儿沟住了一年多。第二年部队成立艺术学校,后来也叫部艺。我和胡正,西戎都分在了戏剧班。实际上部艺二年多的学习生活,基本都奠定了后来个人的前程。解放后大都是文艺界的领导”。

万老的老伴杨征也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的革命经历:“我家是下栅镇上的大户。我的爷爷杨尚虎,也叫杨宝堂,做过山西省的议员,民国初年在孝义很有名气,与当时汾阳晋裕公司汾酒厂的经理杨得龄是堂兄弟。我的父亲叫杨行三,年龄长于我的叔叔杨汉三。抗战爆发,父亲在孝义游击队任大夫。当时我的姑姑杨来英是个教师,因受革命的影响去了延安抗大。我的姐姐杨焰,抗战前毕业于民族革命大学,在孝义最初加入牺盟会宣传抗日,将姑姑杨来英,和石像村的冯涛,冯良珍姐妹,全吸引在身边。当时我才13岁,也是由姐姐带着去了延安,进入“七月剧社”。姐姐后来嫁的是晋绥分区宣传部长范铭,他是大宁人。解放后任三机部航空局长,姐姐在三机部四院工作,今年84岁。我俩结婚是1949年的春天,当时俩人都在山西兴县的晋绥分区,他27岁,我24岁,规定是团以上干部,10年军龄才能结婚,是组织上同意,贺龙批准的。结婚以后,我姐在晋绥六分区交城,才第一次回家看了我奶奶。解放后,我们到了西安,在西北文教委工作,后到西北大学搞党政工作。现在我们的战友北京,四川,太原都有,还经常联系。”

万老回忆解放初期他来西安,西安市成立西北艺术学院,组建时的人员,按照贺龙同志的建议,多数是“七月剧社”和“战斗剧社”时的人员,延安时期的诗人柯仲平任西北艺术学院院长,副院长是文联主任亚马,他任亚马的秘书,艺术处处长。1953年西安市话剧团成立,他任副团长,编剧,总导演,后任话剧院副院长,院长,书记,数十年来没离开过西安话剧院。五六十年代,西安话剧院作品全国驰名,北京演出,中央首长观看,他们也经常接待文化部与陕西省委的领导,因此文化革命一开始,他就被称作话剧院的“万家班子”、“万霸天”,被抄家批斗。1971年复职后任话剧院副书记,院长。正是因为他积累了数十年的艺术经验,于1990年离休前,终于以编排导演大型话剧《于无声处》,《西安事变》,《彭德怀》,《巍巍昆仑》,《毛泽东的故事》闻名于世。荣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剧协副主席,西安戏剧家协会主席,好些作品与演出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荣誉。

万老杨征夫妇平易近人,他们和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如贺龙、陆定一、张稼夫、潘正武、周扬,及文化界的名家裴世昌,贾克,张庚,史新有过交往,但绝不自恃。他谈到,《彭德怀》的剧本演出后录了相,但文化部与陕西省委起初都不答应外发。《巍巍昆仑》,《西安事变》最初在话剧院排练,都是依据了他对战争年代的亲身体验来编排,作品才得以问世,可见他的魄力与胆量,力求艺术真善美的追求。

临别,万老夫妇表示,自己不写传,不留回忆资料,几十年间的话剧舞台上,他亲自排导的作品,超过了数百上千,西安话剧院享誉全国的名声,就足以使他陶醉、慰藉。

更多人在读

(0)

相关推荐

  • 叶灵凤:袁牧之与辛酉诗社

    由于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这几天正在这里上映,许多人时常提起他,使我也想起了当年的这个年轻人. 我认识袁牧之很早,他那时不仅还未投身电影界,连话剧生活也还是刚刚开始,年纪大约还 ...

  • 不该忘记的名字

    1981年父亲陈白尘曾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离开四川已三十六年了,我时时地.深深地怀念着它.除了少年时期居住的家乡以外,我在上海住过十年以上,在首都度过十五个春秋,遣返南京也达十六个年头了, ...

  • 增援延安途中命令取消,该纵队顺手拿下晋西10县,俘敌上将总指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6年11月,全面内战的烽火刚刚燃起不到半年,蒋介石就决定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根据地首府延安发动袭击,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赶出西北,彻底摧毁陕甘宁根据 ...

  • 《天堂之门》一代人的记忆——丁小琦携“一棵树”剧院做客《商圈有约》

    <天堂之门>一代人的记忆 丁小琦携"一棵树"剧院做客<商圈有约> (从左至右)主持人刘新伟.编剧兼艺术总监丁小琦.导演兼院长严雪文.演员剧团团长李潇 . 5 ...

  •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徜徉在一件件文稿.书信.日记.照片.道具.服装中间,我们仿佛听到中国戏剧前进的脚步声,也仿佛看到前辈们在崎岖山路上奋力攀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怀念往事的感动.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 杨念生(演员)

    杨念生 演员共3个含义 演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风湿内科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收起 杨念生,山西省话剧院前副院长一级演员杨念生,代表作品有话剧<孔繁森>, ...

  • 武立贵 | 访郭士星

    往期回顾  ·  田义江 |  我是孝义人 ·  寻找林徽因笔下的孝义小庙 ▼  点击收听  ▼ 作者:武立贵 郭士星先生是山西名人,是咱们孝义温泉阜家社人.一提到他的家乡,郭先生便兴致勃勃地说:&q ...

  • 武立贵 :访孝义籍音乐家、陕西省音协会主席贺艺

    作者:武立贵 西部歌王 --访孝义籍音乐家.陕西省音协会主席贺艺 走在西安市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到处是卖麻辣汤的喊声,使人透过这市井的繁华,强烈地感受到西安真不愧是我国大西北的门户,这里不仅是大西北文 ...

  • 武立贵 | 孝义文化四题(下)

    往期回顾  ·  阎锡山在孝义的四次会谈 ·  回忆和舅父马佩勋接触的点滴往事 | 任昌安 ▼  点击收听  ▼ 作者 : 武立贵 三 许石青与孝义戏曲之乡 许石青.张思聪是孝义的剧作家,我没接触过, ...

  • 武立贵 | 孝义文化四题(上)

    往期回顾  ·  马明高 | 心疼柿子 ·  母亲陪我走过的儿时岁月 | 王艳萍 ▼  点击收听  ▼ 作者:武立贵 一 冯济川学术研究 近日连续接到两个电话,是太原冯世兰女士打来的,大意是询问冯济川 ...

  • 武立贵 | 迎接孝义本土文化的春天

    往期回顾  ·  王玉明 · 阎锡山的厨师 ·  孝义干火烧第四代传承人每天凌晨四点开铺坚守祖业 作者:武立贵 认识<孝义风采>编委主任陈守钦先生,是在汾阳民俗学会的年会上,相叙即知< ...

  • 郝子维 武立贵 :煤矿开采技术奇才 “老窑傅”郝四明

    作者:郝子维  武立贵 清末民国年间,兑镇一带著名的"老窑傅"郝四明,是郝家寨人,郝四明大号郝清,是很有个性的煤矿上的技术人才.凭其高超的采煤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地质知识, ...

  • 武立贵 :剧作家张思聪

    作者:武立贵 张思聪(1931 - 1994),孝义市兑镇镇后庄村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山西分会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吕梁分会理事.省七届人大代表.县政协副主席.国家二级编剧. ...

  • 恶败与立贵

    今天讲一下用神喜忌歌. 子平诀里有 一.<用神喜忌歌>: 用之官星不可伤,不用官星尽可伤, 用之财星不可劫,不用财星尽可劫 用之印不可坏, 不用印星尽可坏, 用之食神不可夺,不用食神尽可夺 ...

  • 【律诗】四首【七律】暮春赏牡丹文/武立之...

    [律诗]四首 [七律]暮春赏牡丹 文/武立之   春风过尽几多红,留剩牡丹花不空. 已绽秦雍应有别,曾开洛邑岂无同. 此时未见天香老,何处还看国色融. 任尔独生王者相,横枝笑对一衰翁. [七律]凉州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