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篇——游藏山

今天,我们去游藏山。藏山原叫盂山,因形似盂状而得名,坐落于太行山西麓,阳泉市盂县城区以北约20公里处的苌池镇。春秋时期因藏匿赵氏孤儿又得名藏山,山也因此名扬天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左传·成公八年》《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追逐名利,妄想独揽晋国大权,设计将累世于国有功的上卿赵盾一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唯赵盾儿媳庄姬(成公姊)因皇亲血缘幸免于难。时庄姬身怀六甲,生子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欲斩草除根,率兵四处追杀。然天不灭赵,赵朔(赵盾之子)好友程婴、门客公孙杵臼、中军元帅韩厥三人将计就计,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身,救出赵家一脉,才使得赵氏血脉得以延续。程婴携赵武潜逃于藏山藏匿达十五个春秋。晋景公十七年,屠岸贾因犯欺君之罪被斩,赵氏冤情大白,赵武恢复了赵家在晋国的地位。于是山以史传,史以文传,载入史册,千古流芳。后人为了颂扬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舍身取义之壮烈事迹,遂在藏山立庙祭祀,代代香火不绝。藏山所彰显的忠义精神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曲《赵氏孤儿》名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作品展示了正义与邪恶,忠良与奸佞之间水火不容的激烈冲突,讴歌了救国扶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给人以巨大的情感激励和艺术享受。十八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还将其翻译后取名为《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正因为《赵氏孤儿》一剧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所以几百年来,它被改编成不同剧种,流传民间,常演不衰,一直为国人所喜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灿烂的瑰宝,影响深远。

我们开车出发了,到长池镇,我们先吃了午饭。12点半,前面亲家的车在路边停下了,我们也跟着停了车。走下车一看,在拐弯处的公路正中间,在一块打凿过的大方石上立着一块自然状的更大的石头,上面刻有“藏山”两个红色大字,看落款,是赵孟頫题写的;下面的石上刻的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就是藏山的来历。往前面看,不远处横跨公路,有一座巨大的牌楼,五间六柱,彩绘,黄色琉璃瓦覆顶,中间红底上一个大大的黄色“忠”字,在两侧群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壮观。那里就是藏山风景区了。

很快,车过了牌楼,来到了广场上。从车上下来,看到入口处中间是一座两层仿古建筑,红柱黄瓦,很有气势。这里,南北两山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北山弯曲起伏,犹如巨龙飞舞;南山峰顶有石虎踞坐,张牙舞爪、气势逼人。相传,程婴携赵氏孤儿隐入藏山后,龙虎二山便担负起守卫的重任,若遇奸恶小人入山时,便有龙鸣虎啸之声发出,使奸恶小人胆战心惊而不敢入山,所以也有了“龙虎二山把辕门”之称。

今天是腊月十七了,除了我们6人外,应该别无游客了。虽然是冬日,但天气并不十分严寒。进入景区,看到一座黄色雕塑,一个人骑着骏马奔驰着;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救孤藏孤简介,原来这个骑马之人是程婴。

我们坐上了电瓶车,这时节乘坐这玩艺还真是感到风凉。只坐了不一会,我们就下了车。这里可谓山谷的咽喉之地,两侧各有一棵古松,一棵叫龙松,一棵叫凤松,合起来叫龙凤松,又称迎宾松。龙松盘曲虬然,仰卧东北,将游客迎入藏山神祠;凤松如跃似腾,栖息东南,将来人引入莲花寺。龙凤相伴,像一对饱经风霜的夫妇,情真而不缠绵,意切而不矫柔。2600年来,龙凤松栉风沐雨,像一对忠诚的守护神,一直守望着藏孤育孤的这片热土,故名为“龙凤松守千年义”。

在两条道的叉口处,是一块高地,上面有一座塔,叫“龙凤塔”,掩映于青松中。我们顺着左边的路往前走,居然还遇到了2名游客。很快到了神马泉,它位于左侧高处。相传程婴带着孤儿到达这里的时候,人困马乏,饥渴难耐,他的坐骑救主心切,急得用左前蹄用力刨地,只见两股泉水顺蹄涌出,北泉清澈见底,南泉甘甜沁人,人马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正所谓“神马刨泉解古人”。

我们沿着石阶向上走。下面的几级还没有问题,可是上面已经被流出来的水冻成了冰,非常滑,根本不能踩,只好抓着旁边的栏杆小心翼翼地慢慢往上走。上面几乎被冰覆盖了。我们先来到南泉旁,泉中的水居然没有结冰,异常清澈,泉底散落着许多硬币。我们又来到北泉,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流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坚硬的冰了。两个泉只隔几米,却截然不同,真让人感到惊奇。若不是冬天来,你根本看不到这种情景的。

在泉稍下面,有一个圆形水池,里面的水已经结冰。冰也有点奇特,不是平的,而是周围高,中间低。池旁两座三角凉亭连在一起,其中一柱共用,飞檐翘角,宝顶,彩绘,非常漂亮。

回到原路,往前看,那是“迎宾瀑”。它宽30米,高18米,有99级台阶。现在已经无水。若是到了雨水期,顺势而下的水流形成一柱柱喷珠溅玉的水帘,朵朵飞溅的浪花像一张张笑脸;哗哗的水声似是阵阵掌声,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朋。迎宾瀑周围有千年松、万年柏,除了常见的树木外,还有楸树、漆树、青檀、槭树、白桦、栾树等许多珍贵树种。

沿左边的石阶向上攀登,只见一棵古松深嵌于悬崖缝隙中,旁边的岩石都被挤裂、移位了,不由得叫人感叹松树力量的强大。松树上系着一些红布条,这是对松树的赞叹和褒奖。在半山腰处,有一群古建筑,有的如同悬于半空中。

我们来到了最高处的“先祖殿”前。这是一座二层石制建筑,建于明代。底层有三间石砌窑洞,是藏山原先的住持道长亨济和尚居住的地方。亨济是盂县庄里乡贾家峪人,俗名为吴武庆,僧名亨济。自幼父母双亡,七岁出家,在五台山金阁寺学法修行30余载,后返回藏山住持庙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极力保护藏山文物而被关押4年,获释后继续守庙,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保护藏山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亨济和尚在这里住了52年,于1999年圆寂,享年90岁。建筑的上层供奉着赵武的三代祖先:正中间是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曾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在外12年,忠心护主辅佐晋文公成就了霸业;左边是祖父赵盾,晋国上卿,治国有道,护霸有方,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在他叱咤风云的同时,也给赵家埋下了祸根;右边是父亲赵朔,晋国年轻有为的将军,在景公三年时,一家三百余口尽被抄斩。赵武为赵朔与庄姬公主的遗腹子。

顺着峭壁前很窄的路,我们到了“总圣悬楼”,它依山凿崖建造,为两层木结构,上层面宽17.2米,进深4.61米,下层面宽17.66米,进深8.17米,系双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室内无柱,所有部件皆系卯榫拼合而成,整座楼亭,精美秀丽,鬼斧神工,里面供奉的是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和道教三清。站在这里,俯瞰藏山祠的主体建筑,在南北两山有限的空间内,将中国明代初期古代建筑中轴对称的理念体现得非常完美,是典型的皇家建筑风格。庙虽小,但有大家风范。

穿过一个拱形门洞,看到峭壁上刻着“藏山绝胜”四个红色大字,旁边立一石碑,上面字已模糊不清。继续朝前走,有“八义庙”“三代庙”“韩厥祠”“二灵殿”“盂山神庙”“龙王庙”“吕祖庙”等。

二灵殿是赵武夫妇的“养心殿”。里面与众不同的雕塑是两个火龙抓着两颗人头,这两颗人头就是陷害赵家三百余口的屠岸贾夫妇。当年赵武找福不易,现在游人摸福不易。藏山摸福自古有之,二灵殿对面就是明代的“福”字照壁,游人可以站在殿外山根石边上,闭上眼睛去摸福字。如果摸到了,证明是大福大贵之人;如果摸到福心,那说明今年福星高照,鸿运当头。

据说,赵武被封为翊化尊神后,属下有赤、黄、蓝、绿、黑五条龙,其中黑龙脾气暴躁,法力无边。盂地十年九旱,一般旱年,赤、黄、蓝、绿四龙布雷施雨,足够敷用;若遇大旱年,赵武就请黑龙出池,汲东海之水,浇盂地之田,因而当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王庙由此而建。

吕祖庙里供奉着吕洞宾。相传,当年藏山修祠立庙时,因壁陡坡峭,沟宽壑深,工匠们绞尽脑汁也无良策。吕洞宾听说后,从天而降,一边指导工匠们修建庙宇,一边在说法台上讲经说法。不久,一座庄严肃穆、布局合理的藏山神祠矗立于山谷之中。后人为纪念吕祖讲经说法造福藏山,专修此庙,并塑石像,让世代供奉。

向南望去,只见两山之间有一座三间四柱牌坊,那就是南天门,下面有一桥相连。放眼望去,群峦起伏,峭壁如削。

顺着台阶往下走,我们来到了“滴水岩”。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外有一座双层凉亭,洞内终年滴水不绝。现在是冬季,我们所看到的景致是更美妙的。溶洞大致呈半圆形,洞顶呈拱形。我们走到最里面,洞顶比较低矮,上面好几处滴下来的水结成了长长的冰凌,一根一根地倒挂着;下面是冰山,晶莹剔透,极为美观。稍往外一点,有两个大的喷水口,粗粗的冰柱与下面刻着“石虎”的石头上结的冰相连。这块石头是由钟乳石形成的,传说曾显灵吓退了屠家兵,第三次救了程婴和赵武。地面上满是冰,走起来要格外小心,不然很容易摔倒。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游览藏山后在此赋诗一首:“空山三尺雪,匹马向荒榛。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

出了洞,我们来到了藏山祠的山门。山门系上下二层结构,下呈石洞状,上为木筑楼,总高约6.5米,进深为3.09米,通面宽5.46米。山门南侧立有巨大石壁,称“龙壁”,长宽均为2.5米,上镌两条蛟龙,吞云吐雾,刻工精湛,栩栩如生。据右侧的碑文记载,是明万历36年(1608),在李贞元道人的主持下修建的,一直到明万历47年(1619)才竣工。二龙壁总共用了十三块石头雕刻拼成,图案是二龙戏珠,寓意吉祥如意、祥和美满。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时期,龙是权力、威严至高无上的象征,所以在古代,以龙形为照壁的多出现于王宫、帝庙,在民间极为罕见,因此这面二龙壁也显得特别珍贵。

迎面一个大红的“忠”字镶嵌在山门石岩上方,昭示着藏山的历史内涵。过山门,眼前出现一个木结构的牌楼,上书四个金字“藏孤胜境”。牌楼檐牙高琢,琉璃瓦棱,高约9米,宽3.5米,始建于明万历29年(1601),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过了牌楼,便是藏山神庙。相传赵武回朝后,为了感谢程婴和公孙杵臼,回到藏山修祠立庙以示纪念。明代以前,藏山神庙虽然名气很大,但规模还不算大。明成化20年(1484),明宪宗朱见深派钦差太监高谅、刘允等人,对藏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将藏山神庙升格为“万岁朝廷香火院”。至嘉靖4年的40年间,明朝先后派出6位钦差奉旨修建不止,使得藏山形成如今的规模,藏山神庙也正式升格为皇家祭祀的场所,这在全国各大寺庙中实属少见。

祠庙在南北不足五十米的距离内,充分利用空间,从南到北依次将石壁、牌楼、山门、戏台、正殿、寝宫、梳妆楼等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和耳殿。除寝宫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风格外,余皆清代建筑。附属建筑置院落之外,区别鲜明,是按照宫廷建筑的特征而设计的。

院内存有宋宣和六年 (1124)铁钟1口,金、元、明碑各一通,清碑72通,明嘉靖铁焚炉3个。

先看“正殿”。正殿位居中央,始建年代已无从考查,据碑文记载,在金、宋、元、明、清时均有修缮。单檐歇山顶,五脊六兽、龙头象柱,意喻护左扶右,非皇家建筑不能使用。通体面宽13.45米,进深10.56米,檐高5.23米,柱头施以肥硕雄健的斗拱,承托着深远翼出的飞檐;屋顶梁架折平缓,卯榫严实;殿内采用“减柱法”,空间宽敞,充分显示出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大殿左右两侧有明弘治(1504)保存下来的42幅彩绘壁画,详细描述了藏孤救赵的故事。壁画惟妙惟肖,且人物官帽和腰带都是描金,立体感极强,因采用了天然矿物原料绘制,虽历经五百多年,依然色彩如新。殿正中的塑像是“灵感大王”赵氏孤儿赵武,下边铁铸的小塑像也是赵武,它是明代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排列在两边的是辅佐赵武的文臣武将。正殿以前主要祭祀的是程婴和公孙杵臼,但在历代的维修中改为赵氏武。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元丰四年(1081),他被宋神宗赵顼封为“河东神主”;在宋绍兴十一年(1141)被敕封为“翊化尊神”;清光绪五年(1879),他又被加封为“翊化福佑尊神”。

我们又转到后面去看“寝宫”。这是一座典型的金代建筑,筑于一自然生成的龛岩内,经年风雨不蚀,保存完整。此建筑系悬山六檩结构,横跨3间,面宽10米,进深7.16米,外形斜拱重叠,举折平缓,上架铁铸梁槽,两端矗立雄伟高大的琉璃鸱尾,飞檐高琢,五脊六兽,精致美观。内施垂木和斜材,构成近似“人字柁架”,画栋雕梁,绚丽多姿。

后又依次观看了悲烈殿、保孤祠、程子庙、报恩殿、感恩殿等。程子庙供奉着程婴之子。在换孤救孤的过程中,程婴舍弃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这位小义士用他柔弱的生命换取了赵氏一脉和全晋国与他同庚的婴孩,程婴父子舍生忘死的义举功盖千秋,真是可歌可泣。在全国的庙宇当中能为一个孩童建专庙,独藏山一处。报恩殿、奶奶庙和程子庙建于天然形成的岩龛之内,谓之“一龛三殿”,无论刮风下雨,里面的建筑物丝毫没有被破坏。清人武全文诗曰:“双烈报何奇,垂祠覆壁下。风来为地杜,雨过不沾瓦。”

越往里走,地势越高。顺着狭窄的通道,转了几个弯,我们来到了藏孤洞。这里可真是一处幽深僻静的地方,凌空崖下,有一个风雨不侵的天然石洞,洞前有一缓坡,顺坡上去,有一椭圆形洞口,洞深六尺,相传程婴和赵武在此隐藏了15年。置身此洞,人们不禁会想起春秋时期发生在晋国的那段悲壮的故事,感受到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藏孤、救孤、育孤,藏山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段感人故事。2010年,导演陈凯歌以藏孤救赵为题材,创作了同名影片《赵氏孤儿》,并在藏山举行了盛大的启程大典,程婴、公孙杵臼等几位义士的千秋忠义,流传更广。

实际上,这里的建筑与刚才我们在半山腰上看到的那许多建筑是一个整体,都属于“藏山祠”。祠址向南,大大小小的寺庙、殿宇依山势而建造,从下往上,建筑分布在三层递高的平台上,一直到半山腰。山门、戏台、正殿、寝宫、梳妆楼等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和耳殿。除寝宫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风格外,余皆清代建筑。整个祠院的建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鳞次栉比,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别具风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瑰宝,因此藏山又有“晋东第一名山”美誉。明代乔宇曾写诗盛赞藏山:“两崖云起涧西东,庙貌长留烈士风。仇国遗虚秋草绿,盂山半壁晚霞红。存孤事往功何伟,食报深恩典并隆。况有英灵作霖雨,高名千古播寰中。”

转出来,我们到了环形的“碑文广场”。沿着周边陈列着明、清至今的60通石碑,碑文为明万历、崇祯及清朝八代的重修记事碑和助银功德碑。广场中央的青石碑亭雕饰精美,里面的四棱碑分别记叙了“北京会议记”“藏山忠义赋”“藏山文化记”和“赵氏孤儿藏匿地”的历史定位。

藏山还有几处景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藏山沉淀了2600多年的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对正义、对友情的忠诚和坚持。藏山,藏着文化,藏着故事,藏着历史,藏着很多很多……

2019年1月22日

(0)

相关推荐

  • 走进藏山之四:忠义藏山(上)

    走进藏山之四:忠义藏山(上) 从莲花寺到仙人峰,从南天门到笏峰,从老君庙到山神庙,远不如走进藏山胜境所感受到的深厚的忠义文化. 从老君庙匆匆下山,穿过密集的丛林,在北山腰山路拐角处,蓦然看到了这座千古 ...

  • 《赵氏孤儿案》 第1集

    节目介绍:电视剧<赵氏孤儿案>讲述在春秋时期,晋国最强大的太尉屠岸贾,掌握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命脉,他制造了宫廷政变,让景公误认为赵朔正是政变主谋.景公盛怒之下,命令屠岸贾将赵氏灭 ...

  • 散文||阳泉 阳泉

    阳泉  阳泉 赵建平||河北 山西阳泉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 在平定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 ...

  • 山西盂县:藏山之藏孤胜地

                盂山钟灵毓秀,造化神奇,因2600多年前赵氏孤儿曾藏匿此处而得名藏山,它所体现的高尚的忠义.舍己.救难精神,被历代人们所颂扬,因而藏山建有几十处祠堂庙宇,始建年代虽已无考,但有 ...

  • 缕缕太行情----傅山当年在平定和盂县

    位于晋冀交界处的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而当今隶属阳泉市的平定县和盂县,则是太行山中段的两个古老的州.县.历史上曾以"文献名邦"的美誉而闻名.明末清初的文化奇人傅山 ...

  • 国内游记(2016年)(旅游散记之六)

    之六   雨中"藏山"(10月) 公元前近6世纪,晋国簪缨世家赵氏被灭门,仅留婴儿赵武独活. 元杂剧<赵氏孤儿>将其铺排成英雄蒙难复仇故事. 后来民间传说将元杂剧与&l ...

  • 跟着古诗游山西——看古代诗人笔下的经典景区

    <盂北有藏山云是程婴公孙杵臼藏赵孤处> 明·顾炎武 空山三尺雪,匹马向荒榛.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 康熙十一年(1672年),顾炎武60岁 ...

  • 山西小游|风华绝代 一眼千年的青莲古寺

    青莲寺古寺,也称为下寺,主要看唐代彩塑 青莲寺外观跟南禅寺很像,小小的,毫不起眼. 没想到今天要去的玉皇庙在维修,海内孤品的二十八星宿塑像这次看不成了, 于是临时去了明天要去的青莲寺,耽误了一点时间, ...

  • 山西小游|一代帝师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字汇博物馆镇馆之宝,<康熙字典>,目前全国仅三套,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套,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套,皇城相府一套. 皇城相府为啥能跟两岸故宫博物院同等待遇?因为皇城相府的主人就是<康熙 ...

  • 山西小游|古寺无人,风铃声声

    你听过寺庙的晨钟暮鼓,你听过寺庙的风铃声吗?今天请大家听风铃声. 古寺无人,风铃声声. 要有多安静,才能在寺庙听到风铃声? 去过那么多寺庙,今天第一次听到风铃声. 崇安寺无人,没游客,没僧人,甚至没工 ...

  • 自制旅游地图,城市、景点、最美公路,一目了然(山西篇)

    自制山西旅游地图 山西的最美自驾公路,首推太原附近的西山旅游公路,在上图已标出大致路线.这条路南起晋源区牛家口村,北连汾河二库景区,主线全长88公里,它贯穿西山南北,沿途风景层出不穷. 太原西山旅游公 ...

  • 山西深度游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亦称"三晋". 素有"华夏文明摇篮"."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在抗日战 ...

  • 【远方】山西《游银塔记》 文|刘凤凯 主播|云朵

    [作者]  文|刘凤凯  主播|云朵 编辑|憨憨 游银塔记 文/刘凤凯 芒市银塔已建起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去游览.银塔和邻山的金塔形成美丽的地标性建筑. 乘飞机夜过芒市东边,从舷窗俯瞰金塔和银塔,灯光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阳泉盂县藏山祠

         阳泉盂县藏山祠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1.5公里.距阳泉盂县大王庙北19.1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泉盂县藏山祠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元.明. ...

  • 北京篇:游颐和园

    游颐和园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与玉泉山.西山等群峰山水相连,互为衬托.它是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60大寿而修建的皇家园林,原名叫清漪园,帝王后妃们经常到此消遥游乐,1860年被英法联军野蛮焚毁 ...

  • 北京篇:游什刹海

    游什刹海 我们坐车来到了什刹海的东南方,一下车,就看到了一片水域,那是什刹海的前海部分,只见水面上许多的游船,人们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着,最显眼的是那些黄色的.往里走,还看到有的游人乘坐老木船在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