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舒服的状态:干净
01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当周围是一片凄凉的时候,人就只会关心个人的事情,他的全部快乐都在家庭里,都在狭小的个人利益的圈子里。”
每天,下班回家,把门一关,外面的世界,似乎都和自己无关了。烦恼、疲惫、人际交往,都在门外了。
倘若家庭里很舒心,回家就变成了一次度假旅行。好好睡觉,休养生息,来日精神抖擞,继续朝着梦想出发。
因此说,“干净”才是一个家庭最舒服的状态。
02
越干净,越有财气。
我的家乡,村口有两个小卖部,一个在路口的左边,一个在右边。
左边的小卖部,生意特别好,右边确实门可罗雀。
有一次,我去右边的小卖部买冰棒,看到冰箱上有很多手指印,地上有冰棒纸,我顿时明白了——肮脏,就像一个拒绝的手势,把顾客挡在了门外。
试想一下,如果你去饮食店吃饭,耳边时不时有苍蝇“嗡嗡嗡”地飞过,估计你立马就没有了食欲。要是稀饭里有一粒老鼠屎,你连买单的想法,都没有了。
真的,一个再善良的人,也会因为吃到了脏东西,而发生“赖账”的想法。
做生意,就是把社会上的人,都当成家人,大家其乐融融地把钱赚回来。好的生意场所,让人“宾至如归”。
老祖宗说:“财,不会入污门。”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每个人都干干净净地去赚钱,那么钱就来得正道,就能牢牢地留在家中。
打扮干净、脸上有淡彩的人,和外人接触的时候,总能留下好印象,这是赚钱的良好开局。
03
越干净,越有力量。
富兰克林说过:“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一家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如何汇聚力量,是一门学问,离不开“干净”二字。
虽然,一家人之间,互相算计钱财,不算“偷”,但是“家贼难防”的道理,却深入人心。
很多大家庭,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就是因为钱财进了个人的腰包,而没有惠及到所有的人。
清朝时候,潮阳县有一对兄弟因父母过世后留下的七亩田产分配不均而对簿公堂。骨肉至亲,因为家庭财产的争夺,反目成仇,让县令蓝大人心情十分难受。
蓝大人将两人关起来,还用一条铁链拴在一起,时时刻刻都要同步。
一开始,两个人互相扯皮——你去吃饭,他就拉着;你要睡觉,他就闹腾。当饿到极致的时候,不得不开始沟通,决定一起吃饭。
过了几天,兄弟之间的话多了起来。此时,蓝大人说:“儿生儿,生生不息,如果不懂退让,新仇旧恨,循环往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姐妹相处,谁都不去贪占东西,反而把小家里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这样的家庭,注定能齐心协力。
04
越干净,越有修养。
周国平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宝藏。”
那些穿补丁衣服的人,不见得比穿着华丽服装的人低级。只是,很多人却在炫耀自己的衣服、鞋子,还有脖子上的金项链等。
唐朝末年,有一个布袋和尚,身体很胖,随处都可以打坐睡觉,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看样子,真的很脏。
有一年,布袋和尚住在天华寺。寺里出了一个花和尚,拦路抢劫,无恶不作。官兵闻讯赶来,围住了天华寺,不料花和尚早已逃之夭夭。官兵非常愤怒,放了一把火。
眼看,古寺变成了废墟,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布袋和尚按照主持的授意,把天华寺改成了岳林庄,管理寺里原有的土地和山林,接济周围的穷苦人。
因为布袋和尚喜欢笑,周边的群众,称呼他为“欢喜和尚”。
有一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一个心系劳苦大众的人,就算浑身发臭,也会被人尊重。
比起外表的干净,内心的干净,更加难能可贵。
一家人,爱干净,就是修身养性,在任何地方定居,都会被接纳,与邻居相处愉快。
05
《弟子规》中写道:“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一个简陋的家,只要摆放整齐,也能变得雅致,迎接贵客。
如何创造一个干净的家庭?
知乎里,网友“欧阳霈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每日例行家事,把家里的脏衣服、鞋子等,清洗干净,地板擦洗干净等。没有用的东西,要及时扔出去。
然后,每天两次让家里恢复基本秩序,把所有的东西,都归原位,进行整理。比方说,看过的书,不要随手乱丢,要放回书柜。
再后,养成良好的厨房习惯,食物要干净,食材要新鲜,避免病从口入。
最后,建立家庭的规矩。家人按照规矩做事,说话要有原则,矛盾要及时化解。待人接物,要讲道德。
再好的道理,最终要落实到一颦一笑、一饭一菜之中,从细节处体现舒服的生活,留住美好。
幸福的人生,就是:身处闹市,出门就是奋斗,回家就是享福。
愿你我,家和万事兴,家净人安心。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