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25位投资体验最佳的偏股基金经理及市场研判

公募基金中,担任基金管理时间最长、累计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朱少醒近期称:虽然自己管理的基金净值不断创出新高,但是仍有部分持有人亏钱,主要原因是追涨和杀跌。由于基金净值隔段时间就会创出新高,追高还不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低位杀跌卖出,之后再也没有买入才是亏钱的主要原因。

造成投资者低位割肉的主要原因是受不了基金的阶段性下跌。今天基少根据蛋卷基金提供的数据,并集合wind、天天基金等平台数据,精选了25位波动控制较好、阶段性下跌较小的偏股型股票基金,供大家收藏参考。这类基金波动小,持有体验好,更容易为持有人积累不菲的赢利。

需要说明的,上述基金经理任职时间都超过或者接近5年,但有两类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未纳入:

一是业绩好,但是阶段性下跌比较大的基金经理,典型如富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李元博,虽然管理的基金年化收益达到30.33%,但是连续6个月最差回报达到32.3%【2015年期间】,超过30%,类似的还有中欧基金公司的葛兰。

二是业绩好,但是任职时间偏短的基金经理,例如兴全商业模式基金经理乔迁,汇添富全球互联基金经理杨瑨等。这类基金经理一般尚未经历类似2015年极端股灾的考验,管理能力有待继续观察。

上述表格分类中,先按照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段,划分为12年以上【经历2008年大熊市,最大回撤放宽到50%】,6年-12年【完整经历2015年股灾】以及4.8-6年【经历2018年熊市及2015年部分股灾】,然后在对应时间段内,按照连续6个月最差回报自小到大排序。

任职12年以上的元老级

杨明:短期经济态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即三季度开始内外共振式加快回升、明年经济增速会比较好。中期来看,中国将回到稳定中低增长轨道上,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人民币资产将持续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我认为中国仍在健康轨道发展,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包括国际经济疲软、中美摩擦加剧、国内改革需要向深水区进一步推进等。

A股除了金融地产能源板块外,其他大多数行业估值仍处于很高的位置,有过热态势。但基于经济短期处于向上恢复态势,市场面临的系统性回落风险不大,但市场风格可能有所变化。在以上经济和股市判断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本基金将继续保持中高仓位,重点仍然放在个股研究上,配置上会更加重视对之前涨幅较大个股的回撤或滞涨风险之防范,同时更加重视对之前市场预期过度悲观、定价过低个股之价值修复机会,努力把握长期价值与周期阶段之间的动态优化,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有效控制基础上的良好中长期回报。

董承非:今年突发的疫情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内疫情的爆发和海外疫情的扩散,使得全球经济被冲击,全世界几乎同时为了拯救经济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次股票市场成为这次流动性释放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

目前看,虽然货币政策有边际收敛的迹象,但是股票市场在赚钱效应的惯性推动下,还是表现强势。特别是”核心资产“经过三年左右的估值提升,估值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的公司的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之间匹配程度较差;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行业发展前景一般的价值股虽然拥有吸引人的分红收益率,但是还是吸引不到投资者的关注。A股市场的分化程度也是达到了历史上比较高的一个程度。这种分化,后续如何演绎,我们也在持续的关注。本基金还是会坚持原来的投资风格,为持有人争取好的回报。

朱少醒:未来,我们要做好疫情长期共存的准备,实体经济将在疫情干扰中复苏,中美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持续不断,科技领域、进出口贸易、军工都可能受到波及。经过前期的上涨,市场整体估值抬升,市场的结构化差异继续拉大。除了甄选优质的公司之外,估值考量变得更加重要。个股选择层面,本基金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取得收益的最佳途径。

任职6年以上的青壮派

鄢耀:美国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逐渐消除,企业盈利持续修复,权益资产依然占优。但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未来流动性较难恢复到上半年水平,整体市场估值的系统性上行可能性有限。因此,未来仍然重点关注基本面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谢治宇:坚持优选个股+均衡持仓。虽然我们也关注疫情再度爆发、中美关系等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及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我们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继续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近些年,无论是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还是从微观企业研究来看,我们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深度、广度和韧劲,感受到企业家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相信我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部分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巨大的内需市场,将会孕育大量的优秀公司,给投资者创造丰厚的回报。

如果我们用一个相对长的眼光去看,我们一直处在结构性的牛市里。除了2018年以外,在我的印象当中,每年基本上还是会有一些机会的。我其实并不是特别认同所谓的“牛短熊长”,因为指数的构成和市场整体偏向于蓝筹型、龙头型公司的投资实践,还是有显着区别的。这几年指数的表现可能还是平平,但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其实是非常高的。过去两年整个市场包括基金和一些龙头股的涨幅确实是非常惊人的。明年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

目前市场对龙头科技公司非常追捧,科技股估值确实不便宜,但这种类型公司的竞争力仍然很强,值得研究和跟踪,投资时要以合理价格买入。具体来说,长期看好太阳能和新能源车领域。这两个行业的共同特点:一是市场容量非常大,二是行业具有明确的竞争格局,可以找到非常明确的投资标的。随着行业的逐渐发展,两大领域产业链有望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企业存在弯道超车可能。目前,部分中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游资源处于相对领先位置。

此外,明年可能有两个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首先今年的部分受损行业自然会经历复苏,比如说餐饮、旅游、航空等等领域。但另一头,我们需要关注今年受益的部分,随着海外疫情的结束和产业链的恢复,可能会造成反过来的压力当然不只是疫情相关的防疫物品,更多的可能跟出口相关。目前只有我们国家的产业链是最完整的,所以今年我们看到出口非常的强,但明年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一正一反两个点,可能会是大家最应该关注的。

现在判断市场的冷热,我们不能够简单地依据指数的高低,一个更好的指标或许是部分核心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如果要我来判断,现在市场上这类公司的整体估值是比较热的,所以当这些估值处在一个相对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在未来的一年还给大家带来很高的收益率,我觉得我是存疑的。但是反过来说,这一轮大家选出来这些公司有一个特点,大概是它们的质地确实是非常优秀的,ROE比较高、稳定增长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这类公司的基本面是经得住考验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公司接下来演进的路线是,如果估值偏高,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它的估值,但可能很难通过一个巨幅的下跌,让大家捡到便宜货,更有可能是它横在某一个位置,通过时间去把它现在偏高的估值给消化掉。当大家哪一天觉得账又能算得过来了,重新对这个公司有兴趣了,它又会涨起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核心的路径。

萧楠:低利率环境带来流动性宽松,但流动性宽松推高市场整体估值的同时,也会引发市场强烈分化的风险。无论是2015年,还是2020年,市场都十分追求“成长空间”,“行业见顶”的公司估值被压制,而那些市占率低、还有无限空间的公司估值较高。那些看得到空间但需要花时间兑现的成长股类似于“本金证券”,而那些看上去成长空间不足但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类似于“利息证券”。当利率下跌时,本金证券的价值上升,而利息证券则会贬值,这就是为何今年以来市场估值分化的背景。展望未来,全球的政治经济环境仍然不甚明朗,因此银根短期内没有收紧的理由。我们认为流动性对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并没有帮助,因此不会过度关注流动性是否会以及何时会出现拐点。当前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弥补此前因研究不足而错失机会的缺憾,将研究精力放在具备长期价值的个股的挖掘上。我们将持续优化组合,力求在鲜明的风格下取得更好的超额收益。

傅友兴:总体而言,大盘股估值偏低,中小盘股估值偏高。经济指标显示,经济仍处于逐步恢复的过程。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涨幅较大,其估值处于过去三年较高的分位数,这类资产需要时间消化估值的压力。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低估值的银行、地产、非银、周期等板块存在补涨的机会。但如果经济及企业盈利的基本面不能持续向上,行情的持续性需要观察。管理人将继续以审慎、严谨的态度,深入地研究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保持对组合的动态调整,努力为持有人实现资产净值的稳健增值,后期相对看好传媒、公用事业和有色金属等一些基本面好、估值性价比高的公司

王克玉:虽然市场中,大家重点关注的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的短期估值较高,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公司从相对比较和公司自下而上层面来看,估值非常有吸引力,而中国又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中金融体系运行率先恢复正常的国家,流动性的变动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因素趋缓。虽然市场在7月份经历了一次快速活跃、过度交易的状况,但是在9月份之后又重新进入相对比较低迷的状况,市场压力有明显释放。这些短期和长期的因素使得我们对市场判断会相对乐观。在组合的结构上我们将在中国的优势产业方向布局,在这类产业中寻找管理优秀、有长期发展驱动力的企业作为我们的投资标的。在近期产业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智能驾驶、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变化。

张坤:一个投资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必然在某些时期面临业绩的落后。我的体会是,一个投资人选择何种投资方法,并不是这种方法在出彩时多灿烂,而是在这种方法阶段性失灵时仍能坦然面对,并且晚上睡得香。这一点,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基金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持有人来说如何选择我的建议是问三个问题:第一,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洽;第二,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第三,我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通过观察持仓、换手率、长期业绩大致可以判断出来;而第三点通常持有人关注不多,但我认为非常重要,只有持有人自己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与管理人匹配(即持有人本身认可的投资周期是多长投资收益的来源是什么愿意在何种市场接受策略的阶段性失灵),才能做到持有基金的久期和基金持有股票的久期基本匹配。我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前景是乐观的,相信会有一批优质的企业不断长大、稳住并且长寿。

曹文俊:我们认为市场的牛市格局将依然延续。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进程快于预期,而外围环境不明朗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不会快速退出。在各类资产收益率趋降的背景下,股票市场依然是具备较强吸引力的资产。行业配置上,我们相对看好家电、旅游、乳制品、光伏等行业。

魏博: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久弥新,在社会发展的平稳时期,这种向往会产生新的社会化需求,孕育衍生出许多细分行业,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在经济衰退、国际局势动荡或自然灾害时期,这种向往仍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底层推动力。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存量和增量财富的分配也会发生变化。对事物的理解大都是在波动中加深,在经历了投资的顺境和逆境之后,我们争取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加准确的认知,更加珍视成功的经验、更加正视自己的不足,以求有所进步。我们将从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美好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之中进行筛选,选取能够理解的公司,通过理解能力的持续提升来获取超额收益。

陈皓: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市场估值不断提升,震荡和分化可能加剧,存在投资机会,但也需警惕潜在风险,一旦流动性或政策环境转向趋势明确,市场将面临较大回调压力。当前机构配置较多的板块和个股估值总体不低,这些个股的股价可能随着基本面的分化而分化。从中长期维度,我们看好权益市场特别是新兴成长板块的表现。目前A股总体估值水平仍较合理,在利率中长期向下的大背景下,长期估值中枢下降概率不大。未来几年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周期叠加,新兴产业会出现较多投资机会。我们长期关注5G应用、云计算、新能源、医药、高端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在操作中将结合宏观市场以及中观行业和个股判断,寻找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为投资者奉献更加持续、优异的回报。

傅鹏博:未来,宏观及货币政策导向、国际环境变化将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重点,我们将依旧坚持对优质企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度,通过持仓均衡的方式来确保组合的平稳运作。

任职4.8年以上的少壮派

薛小波:未来基本面将延续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基建和地产将延续2季度的良好表现,但由于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前瞻性防范,预计走向过热的可能性不高;出口将继续呈现出韧性;消费和服务业在消费场景逐步打开、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但居民收入形成制约。政策预计延续相机抉择的基调,考虑到当前的基本面环境,政策进一步放松或明显收紧的概率都不大,总体可能较为平稳。权益市场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优秀的上市公司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并且在这次非正常“供给侧出清”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竞争优势。但我们也观察到,受益于全球低利率环境,优质公司的估值大幅扩张并不断创历史新高,A股结构性分化更加极端。后期我们将紧密跟踪经济和市场的动态变化,力争把握机会、规避风险,为基金持有人取得较好回报。

何帅:出于保守的管理风格,我们给予的目标价较为谨慎,并且留有“安全边际”,所以当接近目标价时我们会选择卖出换做性价比更好的公司。回头看,今年有不少涨幅巨大的“明星股”曾在本基金2018-2019年的重仓股,同时也有不少优秀的公司曾做过深度研究,都因为两到三年维度的性价比不足而过早减持或者没有投资。需要不断进步的是,选择到一家优秀的公司并不容易,同时很多优秀的团队往往会超预期,所以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当然我们也不会放松对安全边际的追求。当市场比较极致的时候,应该利用好“市场先生”。我们会继续在较好的安全边际下,争取为持续人获得长期稳定的超额回报。

袁芳:2季度以来的成长牛阶段性演绎的比较极致,市场的交易结构比较紧绷,成长股面临震荡以及基本面对过快估值提升的消化。策略上,积极布局被疫情和风格错杀的优质个股,适当平衡组合,对于中长期优质的成长龙头仍然坚定持有。风险上,密切关注美国和中国的通胀预期。

汪孟海:我们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的进程中,叠加流动性适度宽松,这将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虽然短期成长性板块部分透支了估值,从未来三到五年的维度来看,科技,消费和医药三大板块仍然是核心的主线。中国经济最近十年的研发投入到了逐步收获的时点。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邬传雁:本基金对企业基业长青问题的再思考有了有效进展。一个企业是否能基业长青,核心创始人的自我反思、纠错能力,以及整个团队的危机意识非常重要。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现有经营欣欣向荣的时候能看到产品或管理方面的长期风险,坚决地通过延展培育下一个前瞻性产品,或者通过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升级来培育企业的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增长曲线。

当前宏观经济和行业展望宏观经济的大转型趋势已经非常清晰,科学技术(包括企业管理技术)向传统经济赋能成为核心的经济动能。劳动力人口红利的下降和资本稀缺性的下降正在改变许多行业的长期价值和风险。本基金上半年对职业教育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的研究认知有了新的突破。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公共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生活理念诸多方面的综合进步,人类平均寿命持续上升,并仍保持上升趋势;相反随着技术革新频率加快,企业与行业的平均寿命呈下降趋势。显而易见地,越来越多的人在一辈子中会发生职业转换,职业教育的产业空间在全球范围被广阔地打开了。而且,随着人类文化持续进化,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内容正在长期扩展趋势中,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经验教育以及价值观、思维模式等相关教育内容越来越重要。人们正在发现,过时的思维模式或价值观正在成为在职场取得成功的最大绊脚石。

本基金预期,全球性新冠疫情过后,为了恢复经济,全球主要国家将在较长时间将实行宏观偏宽松政策,超长期结构型的牛市会在最近三年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在偏牛的A股市场中,大量可转债不断触发赎回条款,偏债性的可转债规模正在而且将继续越来越少。在具体投资运作上,本基金坚定地保持偏高的股票配置比例,没有主动变动股票配置比例;同时保持股票具体组合的稳定性,少量增加了次新股的配置。

归凯: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仍面临巨大压力,受此影响,基金经理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复苏趋势明确,但仍处于弱复苏态势,国内流动性暂难显著收紧。而从中长期维度看,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打破刚兑、房地产大周期见顶、居民资产再配置需求将有利于股票市场。虽然市场涨幅较大后不排除阶段性震荡盘整,但中期看市场仍处于积极可为阶段。后续本基金将继续以科技、先进制造、消费、大健康四大领域为投资重点,立足长期、更加关注公司的质量和潜在回报,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回报。

陈宇:3 季度国内货币政策仍然比较宽松,但边际上略有微调,宽松的幅度不及上半年。财政政策基本跟货币政策保持同步。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到位,基建有了比较显著的回升,同时前三季度的地产销售在高位还有增长。地产基建两大主力行业的回暖稳住了国内经济的基本盘,宏观经济数据体现为明显好转,相应的大金融、建材等板块有所表现。3 季度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限制进一步增强,华为受到实质性打击,2019 年以来半导体等自主创新的领域进程受阻,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影响较小的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遵循行业生命曲线规律,发展较快。本基金坚持均衡配置,在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做适度增强。

在全球的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经济的基本盘仍然比较稳定,国际国内双循环和国内城镇化进程仍然为大消费各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内生成长动力,科技领域,包括军工板块的机会需要密切关注中美关系。本基金对后市不悲观,将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

李振兴:展望后续,随着全球抗疫的措施加强、疫苗研发进度加速等,抗疫向好的概率在继续提升,而美国发动的与中国脱钩进程仍值得观察。当前海外疫情、国际局势及国内政策变化速度快,仍属于高特殊性的阶段,我们的应对方式是严格把关买入公司的内在价值。长期看,市场最终反应的是每家公司的质量,我们坚信卓越的公司具备应对困难、持续发展的能力。本基金将继续秉承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坚持自下而上优选个股为主的操作思路,勤勉谨慎的发掘优质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创造良好的回报。

杨浩:我们关注两个大的投资方向:第一,新零售。即我们认为商业信息化再造是一个比较重要投资的方向,“消费内循环”政策为其赋予了更宏观的含义,而在中观上,我们认为这是互联网IT服务、物流服务、国产品牌、轻工制造等多个我国的优势行业合力联动形成的产业群。我们在纵向的产业链功能维度选择了比较优秀的物流公司、互联网传媒公司、IT公司投资,也在横向产业上在家电、家居、食品饮料、游戏娱乐等领域找到了一些渠道和信息化管理变革超前的龙头公司进行投资。第二,工业再造。工业再造目前较多还处于产品质量提升的第一阶段,匠人匠心的优质公司开始挤占落后竞争者的市场份额,获得龙头集中度提高的机会。部分公司有机会跨出大单品生产之列,形成多产品矩阵,这是第二阶段。我们在新旧基建领域及新消费带动领域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投资机会,同时我们也关注工业软件和智能化的前瞻实践。

韩威俊:国庆中秋消费复苏比较明显,明年春节可能会更加明显,在假设国内疫情不出现大幅反复的背景下,预计整个吃喝玩乐以及医疗服务等行业或在未来三到四个季度出现比较明显的环比改善和高增长。

李晓星:市场的总体风险可控,但系统性的机会并不大,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组合的收益率更多来自于相对指数的超额。中美摩擦和全球疫情,并不会成为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在流动性衰减的时候,各个行业的估值都会下降,在退潮的时候,就会显露出谁在裸泳。我们总体的配置思路是选择业绩增速快于估值下降速度的股票,这些不多的机构性机会是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

我们的投资理念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就是绝对收益,如果每年可以稳定的跑赢基准一定幅度,从长期的角度看,最终会产生令投资者满意的绝对收益回报。我们的投资方法是景气度投资,股票市场有个显著的特点(包括海外),就是景气度上行的行业,盈利和估值都会扩张,投资这些行业里的公司,更容易赚到钱。景气度上行可能是几个月,几个季度或者几年,而我们寻找的是那些景气度在未来 2-3 年内可以持续上行的行业。投资并不是一个追求高难度动作的职业,高难度的动作也往往代表着承担更大的风险。

随着我们规模的增长,我们组建了以行业专家为基础的基金经理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而个人的能力圈的扩展需要时间和学费,如果这些时间和学费需要由持有人来承担,我们认为并不合适。行业专家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虽然人力成本很高,但我们相信把资源投入到团队投研能力的建设上,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基金经理团队里并不需要 60 分的通才基金经理,而是希望可以找到某些行业做到 90 分的基金经理,大家没有内耗地融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 90分的基金经理团队。

中长期依然看好科技创新和品牌消费。消费股和科技股具备长牛基础:中国有最好的工程师,未来也一定会诞生最大的科技公司;中国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就一定会诞生最大的消费公司。

科技板块,我们看好 TMT 和新能源。TMT 方面,5G 建设分为设备、手机、应用三个阶段,当前设备建设周期进入高峰,但股价空间已经不大,手机今年也已经进入下半场,而软件应用当前处于上半场,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按照从硬到软的产业轮动周期,随着时间推移,在本轮 5G科技周期中,基于 5G 网络覆盖和终端逐渐渗透而诞生的创新性、颠覆性的软件应用,将释放相较于硬件市场更大的市场空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新冠疫情更是大力推动了全球数字化的进程。我们看好新技术、新渠道、迎合年轻一代的 C 端应用,同时看好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企业 B 端市场的广阔应用。新能源方面,我们看好进入平价周期的光伏,以及全球电动化趋势下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新能源汽车。

创新意味着快速变化,而“快”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趋势一旦到来,企业的业绩爆发性极强;但另一方面,产业格局变化快,稳定性差,龙头公司的替换迭代快,需要勤勉的调研跟踪,密切跟踪产业趋势的变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科技领域中,选股难度大,但选择对了,收益率会给风险足够的补偿。

在科技股的研究上,我们将更为聚焦在重要赛道的深入研究。聚焦分为三个方面的“做减法”。首先,在行业选择上做减法,将精力花在技术自身创新驱动、具备中长期发展远景的行业。技术周期具有不可逆性,国内政策、海外环境不确定性只是短期影响,真正具有技术创新驱动能力的行业并不会被这些因素左右其长期发展趋势。其次,在信息跟踪上做先减法,科技行业变化快,每天充斥着海量信息,需要做好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而非去跟踪所有信息。在信息的把控上,方显真正的行业判断,跟着风口跑,往往抓不住真正的机会。最后,在市场机会把握上做减法。市场起伏变化,总有一些偏短期博弈的主题,但难以持续稳定的给组合做正贡献,这样短期的机会,需要予以一定的舍弃,追求更为长期和确定性的收益。

虽然在行业选择、信息跟踪、市场机会把握上要“做减法”,做聚焦。但在基本面跟踪上,则需要保持每天持续学习,进行大量高频的工作,由此来确认产业的景气度,对关键时点、关键变化要有足够的敏感度。与此同时要有质疑精神,尤其是变化较快的科技,不能人云亦云,往往市场上越是出现一致预期就越是错误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上做到独立研究和判断。

消费板块,我们看好具有稳定竞争格局、可充分享受消费升级红利的高端消费品,从中挑选出品牌力强、经营模式优秀、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优质公司,配置上侧重于在疫情消散过程中经营面逐渐改善的可选消费。

崔莹:展望未来,疫情对市场影响趋弱,国内疫情处于收尾阶段,近期本土散点疫情基本控制,全球疫情拐点虽有延迟迹象,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影响仍有望尽快见顶回落。我们认为流动性边际进一步宽松可能性不大,但是今年推升股市的最大逻辑是居民资产再配置,其他大类资产收益率有限,股市对于居民资产配置的吸引力仍然较好,因此我们对市场并不悲观,预计市场仍将呈现出较强的结构性行情。现阶段与其去判断估值变化,不如集中精力关注行业景气度变化,行业配置上,我们从景气度角度出发,主要看好以下方向:光伏、动车、云计算和工业自动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