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场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严峻挑战。
地产行业也不例外,高管换血、区域调整、规模房企频繁“动刀”组织架构等新闻,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4家房企在组织、管理上做出相应调整,而2019年全年也不过只有20家房企在组织上“动刀”;
与此同时,仅在5月内就有超过140名房企高管人事变动,其中离职(包括:辞职、免职、卸任、退休等)高管50余名,涉及房企超30家。
这不禁令人警觉,如此多的变动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
01
为了快速做大规模,房企多通过区域裂变,鼓励各区域之间展开竞争。随着某个区域市场的份额占比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僧多粥少,区域生存压力增大,腾挪空间有限,区域平台发挥管控的作用也有限。这个时候,区域整合就取代区域裂变,成为标杆房企组织调整的常规动作。目前,已有碧桂园、旭辉、新城、阳光城、中南置地、万达等多家规模房企,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还有华润、招商蛇口在内的多家房企,在年报中也明确提及将启动组织变革。今年上半年,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关键词就是:收缩精简总部、区域整合与拆分。今年1月,住开总部职能部门大整合,成本与招采两个中心合并,计划管理中心的企业管理职能将并入行政人事部,并设立新的运营管理中心。这样的精简与合并,就是为了缩减管理链条长度和管理幅度、提升管理效率。今年5月,碧桂园对沪苏、安徽、湖南、湖北等规模较大的区域进行了拆分。按照碧桂园的说法,调整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市场容量、业绩规模、管理半径、区域运营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平等方面做出的决策。比如碧桂园沪苏区域2019年全口径销售额约870亿元,相当于全国百强房企销售排名中40位左右的水平。将这样的区域进行拆分,就相当于是“让胖子瘦身”,使区域达到相对均衡的“体态”。根据中指院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月,销售额TOP50房企的销售均值为622.8亿元,同比下滑7.2%。疫情冲击之下,市场元气的恢复还尚需时日,多家房企就明确表示将搁浅或者放缓之前的规模计划。毕竟,当下的市场态势阴晴不定,行业正处于调整洗牌的非常时期,房企们通过精简总部、区域合并、区域拆分等形式完成组织变革,目的就是要有效控制用工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组织管理成本。在这种大背景下,组织架构的“大瘦身”,也就不足为奇。
02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就有近300名高管发生职务变动。
而2019年全年的公开报道中,发生职务变动的房企高管也仅300余人。
其中、集团总裁、副总裁、区域总等是变动最为频繁的群体。
刚刚过去的5月,一些房企管理层集中换届,更是直接导致单月房企高管职务变动超过百人,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其中不乏中海、首创、泰禾、阳光城等知名房企。
总的来看,高管的“大换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董事会换届
包括泛海控股、天房集团、大悦城控股、美好置业等在内的多家房企,就迎来了企业董事会的换届选举。
这种变动主要是由于公司内部业务的调整,或房企内部岗位之间的流动。
比如泛海控股在今年1月,将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其他金融业”,正式转型向金融业方向发展。
此次新上任的高管中,总裁宋宏谋、董事会副会长张喜芳等人就都具有金融业的从业背景
还有5月18日,阳光城披露,选举林腾蛟为第十届董事局主席,聘任朱荣斌为总裁,聘任吴建斌、阚乃桂为执行副总裁。
另外,阳光城还聘任陈霓为财务总监、徐慜婧为董事会秘书、国晓彤为证券事务代表。
可以说,董事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剧了高管的职务变动。
二)业绩不佳,高层动荡
同一企业的高管频繁离职,多与企业本身陷入不佳状况有关。
比如阳光控股,分别于5月15日、18日、21日、27日、29日连续发布5次人事变动公告,涉及离职高管超过10名。
其中包括,阳光股份董事、副总裁李国平;战略委员会委员和审计委员会委员韩俊峰;董事长唐军、董事张缔江、董事杨宁、监事符海鹰等十余位。
他们均已辞掉相应职务,有的将在企业担任其他职位,有的则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而在此之前,阳光股份刚刚披露了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412.1万,同比下降19.1%,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实现归母净利润-1917.7万,上年同期为-2495.8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三)高管跳槽履新
房企高管的跳槽和履新,总能引起地产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明星经理人的跳槽。
比如,
原新城控股董事陈德利入职宝龙;
原三盛地产常务副总裁冯辉明加入上坤;
新力控股执行董事佘润廷辞任后加入协信担任总裁;
还有离开中交地产7个月后的蒋灿明,5月透露自己将加入恒荣集团······
这些人,他们大多在知名房企拥有丰富的从业背景。
在职业发展受到阻碍或者有更好发展机会时选择跳槽,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也是各路房企争相想挖走的潜力高管。
03
组织架构的调整、高管的频繁换血,其实都在说明,地产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了。但,时代在变化,留给地产人的发挥空间,也不再局限于一条赛道上。随着信息的壁垒被打破,不同行业的人有了了解其他行业的渠道和机会。每年都有新人蜂拥进入地产行业,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开始将目光伸向别处。他们在做职业规划时,已经开始试着转换赛道、或者进行多方向的尝试。比如,那些经验丰富、有一定积累的地产人,有的会选择与本行业相关的产业,转型做地产投资、操盘手等等。像大众比较熟悉的毛大庆,就是从万科高级副总裁辞任,创立了众创空间——优客工场。这,属于大佬级别的转型。而对普通的地产人来说,如果是入行时间不久且工种偏职能,跳出房企去转型的可塑性就比较大。比如设计类可以去设计院,财务类可以去其他企业或投资金融类行业。比如去卖保险、开餐厅、或者做微商······不一而足,但此类的转型大多是来源于兴趣、或者看到了新职业的发展前景。总之,对地产人来说,职业规划已经不是单一条线的进阶,而是有了更多多维角度的考量。转行也好,转型也罢,只要是自己认准的道路,多尝试总归是好的。在行业动荡之下,有更多技能傍身的地产人,也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结 语
产业增速放缓、市场环境大变、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房企的头等大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是,熬过去和活下来。组织变革、高管换血都是一种形式,都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活下去,让个人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因此,有时候的“变动”,对企业、个人也不全权是一件坏事。只是,房企的竞争依旧激烈,属于地产行业的变革还将继续发生。我们只希望,频繁的人事调动和战略调整,确实能够让房企谋得更长远的发展;也希望,每位地产人,都能尽快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