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要求总是“说一不二”?改善其中的等待能力才是关键

当你的孩子想要某种物品时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吗?如果可以的话,你的孩子会不会无节制的提各种要求呢?那通常这时候你是尽量满足孩子,还是让他等等呢?孩子一听到你的拒绝,他的哭闹不止会让你措手不及吗?如果会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 ...

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来看看嗨脑仁为大家准备的文章吧~

专家有话说

孩子怎样的表现是在

提要求中具备等待能力呢?

首先家长们必须要先明确两个概念:

提要求

提要求中的等待能力。

什么是提要求?

提要求是语言的一种类型,以此来达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比如,当孩子饥饿时,要求食物。这类语言可以归类于提要求。

一个要求的出现与相关动机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了动机才会引发提要求的产生。比如,一个孩子的动机是想要荡秋千,这个动机就会引发孩子向他人提要求说“推我”。当然提要求的形式会以不同形态体现出来,有的是哭闹、打人、躺地上等肢体动作,有的是恰当的语言表达。

那么对于语言技能比较弱的孩子来说,许多的问题行为其实就是在提要求,他有可能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不满。所以对于早期语言的发展和对孩子与他人的日常交流都是很重要的,提要求是唯一的一种使说话人直接受益的语言行为,孩子需要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哭闹。

提要求能够满足孩子当下的一个及时性需求,对于习惯用不恰当行为提要求的孩子,比如哭闹、躺地上、扔东西、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等等,家长要找出可替代性的恰当行为来塑造他们恰当提要求技能,一步步通过捕捉孩子的动机,来不断地满足孩子强化孩子恰当的提要求行为。

什么是提要求中的

等待能力?

当我们欣喜的发现孩子终于可以用恰当的语言提要求时,又有可能会面临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孩子会频繁的提要求,甚至是提一些我们目前无法满足的要求。比如,家里没有糖了,孩子偏偏在这时候对你说“妈妈我想吃糖”,甚至是在你把糖买回来后,孩子每隔几分钟就向你要一块糖,吃完一块又一块,毫无节制 ;又或者每次路过超市,孩子都会很可爱的跟你说“妈妈,给我买糖吃吧”。当老师正在跟所有小朋友一起互动时,孩子说“老师过来陪我一个人玩”。当老师正在上课,孩子举手告诉老师“我可以去操场玩吗? 当你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他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写了,我想玩iPad“ 等等诸多的情景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更多的时候家长往往会为了避免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而尽力去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但是当我们开始试着让孩子等一等的时候,就又可能会发生其他意料之外的事,例如,孩子会出现之前的哭闹等不恰当行为,甚至是比之前更为严重的不恰当行为,比如躺地上打滚等等。

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既然我们不希望孩子在听到让他等一等后出现不恰当行为,那我们就要明白我们所希望的是什么是孩子恰当提出要求后,我们因不能当下满足他而让他等一等后,他可以很平和的说“好的“然后等待他想要的物品或者活动,而且在等待过程中不会再次发生通过不恰当行为提相同要求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玩玩具,画画,看书等等,又或者按照日程进行他该做的事情,比如上学、上课等等。

案例分享

孩子想吃糖这一动机会引发他向你提要求说“妈妈我想吃糖”,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刚刚吃完午饭,不能再吃糖了,等下午3点的时候再吃吧”,孩子给你的反馈是,“好的,妈妈”,那么从孩子提出要求到下午3点之间,孩子会自己按时睡午觉,睡完午觉会起床玩玩具,玩一会儿玩具起床画画,并且不会出现哭闹等行为或者再次要糖,而是到了3点的时候向妈妈要糖,甚至是都忘记了要糖,这时候,妈妈在主动把糖给孩子。这就是我们希望的孩子可以在提要求中等待的表现。

为何提

孩子在提要求中的等待力?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应该清楚,我们并不是因为孩子不能在提要求中等待才去进行这方面的干预。 而是我们只有干预了孩子在提要求中的等待能力,才会使他的个人技能更好地得以提升,增加其社会功能性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就像前边所举的例子,孩子在幼儿园并没有那么多的糖果可以吃,他想让你陪他玩也必须等你下班后才可以,该上学的时候必须要去上学和小朋友一起玩。

如何提升

孩子在提要求中的等待能力?

在个人技能提升方面,需要大家时刻清楚的一点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在孩子提出要求被拒绝后他可以平和的说“好的”并进行等待,并且可以安排自己的等待过程。所以只要当孩子做出这一行为后我们就要满足他,不能让孩子干等。

随后可以逐渐增加孩子的等待时长,起初我们需要辅助孩子在听到“请等一等”后说“好的”,然后立刻给予他想要的,最好是0-1秒内就要给他来强化孩子说“好的”这一行为,慢慢尝试撤销我们的辅助,让孩子自己说“好的”。之后,就要慢慢将强化计划变薄,也就是延长其等待时长,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让孩子多等一会儿再满足他。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玩一会儿iPad”,妈妈说“现在不可以,等会儿玩”,孩子平和的说“好的”,说完立即让她玩1分钟iPad,逐渐在孩子说完“好的”后5秒钟、1分钟、甚至10分钟后给予他iPad。当孩子可以等2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干等,一定要在等待时间内帮他安排玩具时间或者穿插简单任务,逐渐的,游戏难度和任务难度随着等待时间的增长提升。

那么我们在提升个人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引入代币系统。我们从代币的概念、样式和操作步骤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代币是一种条件强化物,它是一个可以换取各种各样的强化物的媒介。那么孩子的代币可以是什么呢?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物品拍成图片做成的小贴纸,甚至是一个有趣的拼图,都可以拿过来作为孩子的代币。具体实施步骤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目标行为,在今天的主题下我们的目标行为就是“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后说“好的”并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前期为了让孩子喜欢上代币,要把目标行为拆解开也就是从简单任务开始,比如辅助下说了“好的”也可以得到一个代币,自己拿笔了也可以得到一个小代币等等。

第二步,确定孩子喜欢的代币样式。

第三步,确定孩子想兑换的后援强化物是什么,要给予孩子丰富的选择,并且这个后援强化物必须确保是你能够给孩子的,也要包括不同价值的后援强化物,比如大的强化是去游乐园,小的强化是糖果。

第四步,确定我们的强化计划,也就是孩子做出几个目标行为可以得到一个小代币,一开始一定要给予孩子充足得到代币的机会,比如一个目标行为就能得到一个代币,后期慢慢将难度提升,比如,5个目标行为才可以换一个代币。确定好强化计划后,最后我们就要确定兑换比例,也就是说几个小代币可以换取他想要的后援强化物。通过代币系统我们可以减少孩子要求过于频繁,教会其提出要求后可以等一等,减少对强化物的依赖程度。

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视觉行事历,是一种视觉辅助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某段时间内的活动。比如,孩子每天拿起笔准备写作业时都会提要求说要玩iPad,这时候我们可以提前用图片来告知孩子要先写5分钟作业,才可以玩2分钟iPad,如果在写作业的5分钟内孩子还是会一直提要求说想玩 iPad,我们可能需要展示“不可以”的图片,并提醒孩子5分钟的作业时间结束了我们就可以玩iPad了。慢慢的,我们就要改变作业时间和iPad时长,10分钟作业可以玩2分钟iPad,甚至是半个小时作业完成后才可以玩5分钟iPad。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醒孩子也为了提醒我们时间,可以引入闹钟,闹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把控时间给孩子一个提示作用。

在这里嗨脑仁想提醒各位的是,无论是在使用代币还是使用视觉行事历的时候,家长都要做到言而有信,也就是提前规定好的的规则家长必须要遵守,不能因为孩子出现某些情绪问题而妥协,这样孩子也有可能会学我们而不讲信用,还有一方面就是,只要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就要确保我们是可以满足孩子的,不能骗孩子,这样也不容易建立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配合度。

HAI NAO REN

嗨脑仁有话说

通过今天的内容,家长们需要知道孩子怎样做才是在提要求中具备等待能力,我们也明白了孩子具备了在提要求中的等待能力后便能够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社会功能性行为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在提要求中的等待能力又有了新的思路与想法。所以不妨通过今天的内容,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去试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