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只干一件事,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来了!

来源:观察者网 龙科多
科技创新,从没像现在这样被全社会关注。2020年,中国完成首个“百万亿元”GDP,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铁定超60%。
就算是面对危机,中国也用科技手段打了漂亮的阻击战。目前,中国已接种超两千万剂次疫苗,科技抗疫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科学家一年多不分昼夜的辛勤汗水。
今天还有媒体爆出了一份“科研成绩单”,它来自一家民营企业研究院,阿里达摩院。达摩院三年前由马云发起成立,剑指基础科研。
达摩院成绩单截图
短短三年时间,达摩院已经设立了14个实验室,先后在AI、芯片、量子等领域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发表1000多篇国际论文,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含光800、物流机器人小蛮驴、量子计算模拟器太章2.0……
达摩院三年确实出了不少成绩,虽然不是桩桩件件都世界顶级,但也对得起一家从零起步的研究机构了。这些成绩概括起来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用科技解决问题。
达摩院抗疫实录:解决最紧要问题
2020年5月,在中国科技馆,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现场展示了一张CT片,这是由达摩院AI识别标注的第一张新冠肺炎CT影像,被收入为中国科技馆的国家级馆藏。
问题分缓急,抗疫最紧要。行动迅速,行之有效!在这背后,依托的是沉淀深厚的达摩院科技大底。
以AI为例,达摩院早已打造融合图像视觉、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决策智能等原子技术为一体的AI基础能力底座,并将AI落地推广到工业、医疗、物流、遥感、城市大脑等丰富场景,让AI解决真问题。
目前,阿里AI每天调用超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日处理图像10亿张、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及自然语言5千亿句。
基于此,达摩院科学家才能极短时间内迅速响应抗疫需求,用科技解决了最紧要的问题。
科学家的“猪倌”往事:科技和业务双肩挑
当然,达摩院以解决社会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探索,远不止三年。
早在2008年,马云就希望建立一所独立的技术研究院。2014年,在硅谷成立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为达摩院前身。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金榕,是最早加入的那批科学家。
达摩院科学家含金量非常高,有来自全球知名高校教授30多人、IEEE Fellow级别科学家10多人,都是在各自学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大拿。
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达摩院这条科研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
敢啃“硬骨头”:侠之大者,利国利民
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量子计算、5G、芯片……达摩院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科技未知的路上疾行。
阿里发布性能最强AI芯片含光800
在芯片领域,达摩院孵化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平头哥,研发成功业界性能最强的AI芯片含光800。这颗芯片相比传统GPU性能提升100%,已用在阿里内部核心业务中,并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AI算力。
在量子计算领域,达摩院引进了最早着手研究的华人学者施尧耘,开发出性能最优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如今以量子硬件实现为核心,要让最先进量子计算机中有我们的核心技术。
图:中经视觉 晏美华摄
达摩院敢啃科技的“硬骨头”。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是一个研究机构的期望,更是中国科研人员群体、乃至全体中国人的热切期望。
曾经,我们记忆中的高科技总是别人的香。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几台超算,被关在美方值守的“玻璃房”中,钥匙要交出来,上机操作的内容要向美方汇报。
现在,中国超算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SW26010处理器,“摸着鹰酱过河”成为了网络段子。
中国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后发优势。嫦娥五号登月成功,北斗组网成功,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正在涌现,全面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启。
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曾说:“在金庸小说中,达摩院代表最高武学机构,我们希望达摩院真正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我们也期望,下一个类似电和计算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诞生在达摩院。”
三年只干一件事的达摩院,故事才刚刚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