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十年的行医历程
行医四十多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我,想用一些文字,记录我这40多年的历程。
1,与中医的渊源
我出生在建国后的第二年,河北古城正定的一个小村庄。孩童时期比较平静的度过,就读于河北正定中学的前身,离家30多里地,那是家境拮据,缺乏出行工具,我们老家的孩子都是靠双脚往返学校和家之间,并完成我们的中学高中的学习。高二时候,我有了腿疼,膝盖酸楚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也不想因为看病而给家里造成额外的开支,后来着实影响学习,疼的也扛不住了,才去寻医,经过农村医生诊断说是,骨质增生,关节炎,之后开始吃西药,开始效果尚可,疼痛尚能得以缓解,但历时多半学期,终究还需药物维持,效果也时好时坏,让我心生不甘,“难道就没彻底治愈的方式吗?”后来经人介绍到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开了几副中药,约模1块多钱,吃完后症状皆然消失无踪,腿关节不适的症状就再也没闹过。几包枯枝,几许草叶,苦苦的,放在一起居然可治好我的病?秘密何在?一时间,我对中医的神奇,中医的疗效,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我将来一定要当医生。
2, 当兵入伍与中医
1969年,我19岁,好男儿当兵去,于是我参军入伍,在天津市。时候参军的,很多都是农村人,因为入伍是能减轻家里的负担的。那时当兵的都老实勤快,我在连队表现也可以,更有幸的是,我在入伍不久,天随人愿当上了部联队卫生员,负责连队的药品管理,这样离我之前的目标更近了些。当时没像样儿的中药柜儿,更没什么中药材。在连队图书馆,我开始正式接触那些渴望已久的医学知识,中医西医都有所涉猎,部队,是我开始实际接触医学的地方。
当时部队领药数量稍多,就会受到领导的批评,罪名是:“卫生防疫工作做不到位”,有时候批的还挺狠。那时的药品种类简单,以西药为主 实际上也都是很常见的:食母生,甘草片,胃舒平,ABC,青黄链霉素,整个连队也就哪几种药,根本治不了什么大病,我突然发现,还不如搞好中医,靠针灸,中草药来帮大家祛除病痛。
3, 相应毛主席号召
那时,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两个重要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那时大家都听从毛主席的领导,加上我本人对传统医学的热爱,开始在连队周围拜访名医,访高友,搜集各种偏方验方,并在部队加以临床验证。在高友家里一呆就是多半天,了解方子的组成,配伍,以及临床应用,那时候人们都是心不设防,你真心求学,一般都会相授,点拨一二,我越学越爱学,随后,部队开办了中药房,那时队友都会帮着搜集中草药。眼前看着药柜子,心理满是欢喜。
后来连队自己出了一本关于中草药偏方验方的小册子,名字叫《民间偏方验方选》。部队里,冬春季节,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的队友比较多,我在卫生队里就给大家熬酸辣汤,队友都喝一碗,喝了之后钻被窝出汗,第二天就好了。秋季肠道炎的患病率高,采点马齿苋,配上些其他的中药,这病发生率就低。在部队那几年,不间断的学习,加上在很多战友的身上验证,我对自己看病的把握多了几分,但这还远远不够。依旧每日坚持背诵中医经典,《濒湖脉学》《药性歌括》《烫头》《中药学》《内经》《傅青主妇科,男科》等!回首我行医四十多年来的岁月,由衷的感谢高友的耳濡目染的指导。更希望中医的传统,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绝如缕。这样将来才会有希望。
4, 三壶郎中
1979年,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我踏上了开往保定的列车,拜师在保定地区颇负盛名的郄连才老先生。那时候改革市场刚开放,每天跟老师师学医,没什么费用,也不需什么门槛,整天在老师家里,跟诊抄方,捻药熬药,吃住师傅家,每天来诊的患者,不同的病情,老师都会给我讲解,这是什么病,怎么辩证,怎么用药,方子如何加减,都会详细帮我讲解,我也认认真真的做笔记,跟诊抄方之余,每天帮师傅沏茶倒水,饭前倒酒,入睡前放好夜壶,早起拿出去,这茶壶,酒壶,夜壶,是每天必做的。后来人们管我叫:“三壶郎中”,回想起来,我当时学习之余,也只能回报给老师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结合这么多年夯实的医学基础,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就这样,我的临床经验逐步积累。
5,谈学习中药
学习中医,离不开中药。起初学习中药,所读的书都是借,自己摘抄出来,抄完再还给人家,自己在家背诵,学习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常用剂量。自己也亲自尝药,服药后可以更好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以及其所能带来的效果是否理想。我没有祖传背景,也没自幼学医的童子功,但依旧不能阻挡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这是我的已久的夙愿,为己所用,更是为了帮患者解除痛苦。学医先学做人,正人,正己,心正做事儿才不能歪。有良好的医学基础,辩证得当就可以开方治病了。药材是否地道,就是治病的关键。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不同的生长环境,所出产的中药材,药劲儿都会不同。正所谓:“一方土出一方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所以药王孙思邈就说“用药必依土地”。
为了更好了解药物,我奔走全国各地,跟当地的药农学习交流,也结实了许多好友。他们是我行医路上的益友,至今莫敢忘。东北的冬季,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在这样的环境下,野外生存,挖药一个月,对于现已过花甲之年的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一种阅历,更是一种责任。早些年,学习中药的时候可供学习的资料很少,一个草药师傅给我一本破烂不堪的《实用中药草药》,对求知若渴的我来说觉得这个已经是宝贝了。以及后面的《药性赋》我都手抄完成,至今在我自己医院书房里珍藏,压箱底儿了。那时候抄书都是夜以继日,手腕子,拇指都磨出了血泡,一个年轻的中医医生就这样疼并快乐着,将近300万字的抄写,为了以后的行医,夯实了基础,铺好了道路。结合那几年部队的成长,我行医的信心,就像稳重而自信的步子,中医的大门也向我敞开着。
6,内蒙张北行
退伍后,经常有战友或战友的亲属需要诊治。那一年,我去了内蒙,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为了给患者看病,经历过长途的跋涉,经历过黑夜的风雪,也体验过,没人烟稀少的草原上那份孤单,一呆就是好几年,也就是那几年,正是因为这几年,我的医术更上了一层台阶。那时候看病是不收钱的。当时没什么物价局规定,咱也不晓得应该去收多少,就想着,能给人家看好病,咱自己心里满意,人家不在受疾病困扰。看病都是人传人,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我的名字就散播开了!患者给钱就要,不给钱也抹不开嘴去张口,内蒙我呆了3年多。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那时候传播治病信息,比现代打广告的效果都好,那时候人还都是朴实的,后来我被战友接到了,张家口康保县,这一呆就是12年。当时林场场长的太太大肚子水臌,也就是类似现代西医的“肝硬化腹水”,当时在康保县县医院,抽水,输液吃药治疗,反复好几次,后来让我医治,通过诊断,我发现并非是肝硬化,而是绦虫所致,服了中药,1个半小时将打下来,虫子还是活的,虫子排出来有3米长,跟细长的面条一样,水肿也就随之消失,一家人乐不合口,到了大街上,见人就讲,逢人就说,这样一来,我也就因为患者多而不能返乡。我就在康保县开了自己的第一个门诊,名字叫石家庄常山中医诊所,在县里看一些常见病。比如,不孕的,大便下血的,骨关节炎的,体内有虫子的,小儿病,皮肤科的等。
7返回家乡,造福乡里
对家乡的眷恋,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我行医10来年的康保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古城正定。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个体诊所发展最快的时候,那时卫生部有政策,鼓励个体医生独立开诊,在家乡开了我的人生当中第二个诊所,位于河北正定县解放路92号,以中药和针灸治疗皮肤病,骨关节疾病,不孕症,小儿病等为主!
纯粹的描述和回忆的文字,很难让战友们的情绪高涨。为方便阅读,从第7节开始,我会陆续写自己的一些医案,以便更好调动大家积极性。
希望大家积极发言。
先说一例:这些年治疗过一些阴疮的女性,在这方面有些许经验。那些年,农村女性对于一些女性的生理卫生,还知之甚少,这病西医也叫前庭大腺囊肿,很多患者都是以行路不便前来就诊,需详细询问,很多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外阴肿胀,流脓,有的体积跟大枣似的。
正定县北贾村村民边**,27岁,新婚后不久罹患此病,无法合房,夫妻因此拌嘴吵架,来我这儿就诊。问诊:患者私处肿胀,疼痛,行动不便外,还有发热,口干,便秘,观其舌,色红,苔黄,厚腻,脉略滑,较数,投之以清热解毒,利湿散结之品-----龙胆泻胆汤,龙胆草,黄芪,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乳香,没药,赤芍,丹皮,生甘草。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燥湿;蒲公英,地丁,鱼腥草清热解毒;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渗湿;以当归养血活血,生地养阴,赤芍凉血活血,乳香,没药散结消肿。数日症状皆消。夫妻感情恢复。
再说个不孕的案例。
正定某村民李某,29岁,体型肥胖:162cm,82Kg,干起农活儿来,风生水起,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壮劳力,每每农活忙时,都能听到婆婆家老老少少的赞美,可美中不足的是婚后好几年一直没能为人母。1985年的深秋,地里的棒子收完,麦子也种好,浇了头儿水,丈夫陪同来我这儿。经问:平时月经后期,40-52天一个周期,月经量少,经血色淡,平时白带量多,带质粘稠,平素小腹以及四肢都伴有不同程度胀满,苔白,微微发紫,舌体肿大,齿痕明显,脉沉迟滑。之前在西医院诊断:多囊卵巢,(省略西医治疗过程,择时补上)经查:超声未见成熟卵泡。
患者是个典型的痰湿凝滞,正所谓:“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用以补气通络,燥湿化痰的苍附导痰汤加减,此方出自《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详情可查书)。不到半年,即怀孕,全家欢喜。自此以后,全家凡遇到不适,都相信中医,小李怀孕足月产下一健康女婴,现在这孩子25岁了,就读河北医大中医系。25年,不曾改变的信任,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是不可多得的。中医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中医要靠你们延续发展传承下去,造福乡里,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