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偷懒之作,全诗54个字有17个“花”字,却成千古名作
引言
提及易安居士李清照,可谓是人尽皆知。这位被赞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人物,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其以诗词成就为最。
她的词也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而在她留给后人的众多诗词之中,我们既能看到她生活顺遂时的悠闲惬意,又能看到她生活落拓时的悲伤慨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诗词却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更注重的是细腻的刻画。
她的诗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同时又兼具笔力横放的风格,这样的诗词作品,又怎会不让后人追捧呢?
残花诗
在她的一首《残花》诗中,便可以说是完美地呈现了李清照的这种写作风格。这首《残花》诗,全诗共54个字,可李清照仅“花”一个字便用了17次。这种写法,在诗词之中中,可以说少之又少,不免让人自觉有“偷懒”之意。其“偷懒”之甚,也可以说是李清照的诗词中之最,但是就是这般的“偷懒”,我们却也可以从诗中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
《残花》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古人喜欢用花喻人,李清照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单从题目的“残花”二字,便能忖度一二。在这首诗中,李清照将“花谢花开”作为了创作对象,并通过对花的盛开、凋零来表现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愁苦。
首句她便写到:花开、花落,这些对于花本身而言是没有悔恨可言的;相较之下,缘分的得失亦如流水一般强求不得,花与缘分之间乃至人生也似乎并无不同。可随即她便话锋一转,在接下来的几句朴实无华的诗句中,她却道出了其中的大不同。
花的凋零是为了再次的盛开,而我却为花的各种形态而悲伤不已。花瓣飞走,我为之悲伤,乃至为之落泪、为之心碎。
可一朵鲜花,从蓓蕾到盛开、随风起舞,再到败落、花瓣纷飞,不就是一个轮回吗?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同的是,花有人为之而悲伤,可我呢?
事实上,作为一个屡遭坎坷的人,李清照不就是在借花来抒发了自己的无奈、愁苦吗?
恰如《华严经》所说的一般无二:“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她就是那朵花,甚至还不如那朵花。
李清照的坎坷人生
作为一个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女子,她饱读诗书,才华满腹,单单是这些已经足以让她自傲;而在年长之后,她又嫁给了喜爱金石、出身官宦,同样才华卓著的丈夫赵明诚,这些似乎也为她一生的欢欣打下了注脚。
于是,年轻时的她写的诗词俏皮、明媚、悠闲。既有《如梦令》里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追求快乐,又有《丑奴儿》里的“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般读来令人脸红心跳之词。
可是,终究是天难遂人愿。时代上北宋的积贫积弱,终于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的灭亡,而伴随着金兵的入侵的还有丈夫赵明诚的早逝。
一个女子,面临国破家亡,狼狈流亡的惨状可想而知。而丈夫留下的金石录,也成为了她彼时的寄托,可现实是就连这些典籍也为金兵焚掠、为窃贼所盗。
对于这朵南宋词坛最亮眼的花而言,她有着贤惠的一面,但同样也有着刚毅的一面。不久之后,她再婚了,可是二婚丈夫张汝舟却并非良人,他想要的是赵明诚留下的文物,与传统认知中的顺从不同,她选择了刚毅的上告。
终于她脱离了苦海,可是又何尝不是又居于了另一座这苦海之中。颠沛流离的生活,感情上的挫折、国家的衰弱,伴着她年龄的增长,让她更感无助、孤独。
于是,此时的她词中有的尽是愁绪,一如这首《残花》。
但是,她还是有着抱负的,至少要将毕生所学传与后人吧?她找到了朋友的孩子,可小女孩听罢给她的答复是:“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句话的打击力,宛若晴天霹雳。彼时的她或许才找到了她悲哀的源头吧,当然我们知道真正悲哀的并不是她满腹才华,而是那个时代容不下满腹才华的女子,可对于李清照而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结
《残花》一诗,是李清照少有的诗歌作品,但与她的词一般无二,也同样堪称是经典之作。
这首诗,也更是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了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