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
漆器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看到的红色几案、食盒都是漆器的典型代表。我国用漆有很长的历史,战国文献就有相关记载:舜做黑漆食器,禹做祭器用朱漆。
西汉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人民能够安定地从事劳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漆器更加多样化。到了汉代,漆器进入了黄金时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精美,保存完好,令人惊讶。
“君幸酒”云纹漆耳杯,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汉代漆器,包括鼎、 壶、钫、樽、盂、 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彩绘漆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人物画多一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为当时的题材,有的描绘神仙,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厅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类的题材大致相似,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
耳杯的不同图案
糖果盒上的不同图案
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对漆器工艺,不惜财力人力,把它装饰得更为华贵。漆器的胎质及制法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也有少数为竹胎。夹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麻布或缯帛的夹胎,这便是所谓“脱胎法”。
长沙发现的西汉大墓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厚颜料堆起,玉壁上的涡纹和花纹上的边线,都是用特制的工具将厚颜料挤出作为钩边线和涡纹,高出一层显出浮雕效果。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在两千年前就创造出这种堆漆的表现技法,说明汉代的漆艺已极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