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概述

北宋晚期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高8.5、口径20.8、足径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老程家的业余生活,作者:程彦林

在我写《磁州窑——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窑》一文过程中,查阅资料发现一些专家学者把耀州窑归属为“磁州窑系”,而另一些专家学者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在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南青北白”交相辉映之后,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异军突起,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后来,耀州窑也确实烧造过不错的白地黑花产品,甚至还有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耀州窑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柴窑”!好吧,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拨云开雾,介绍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耀州窑。

耀州窑概述

耀州窑窑址,分布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的黄堡镇和印台区的陈炉、立地坡、上店、玉华宫等处,其中核心窑区在黄堡镇。黄堡镇北距铜川市中心城区十五公里,南距耀州区十三管理。铜川,原名“铜官”,公元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管辖。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公元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由于与“潼关”同音而将同官改名为铜川。从公元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铜川地区(含黄堡镇)均隶属古耀州管辖,所以黄堡镇、陈炉镇周围的一系列窑区统称为“耀州窑”。直到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耀州降格为无管辖县的耀州,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称“耀县”,公元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撤耀县改为“铜川市耀州区”。这就是耀州窑不在现今的铜川市耀州区的原因。

黄堡镇位于柒水河西岸狭长小盆地上,附近出产煤和优质瓷土(当地方言叫坩子土),柒水河穿镇而过,流经耀州区与沮河汇合,镇的东西面均有大道,水陆交通非常便利,是得天独厚的置窑烧瓷场所。

从考古挖掘地层发现唐代器物和唐三彩来看,耀州窑始烧于隋唐。 因“耀州”在晚唐时期才设立,根据窑口命名规律,从其名称不叫“铜官窑”、也不叫“同官窑”而叫“耀州窑”来看,耀州窑在隋唐时期并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该属于非常普通的一般陶瓷窑。但是,如果就此而断定耀州地区陶瓷窑起源于唐代,是不准确的。我们知道,考古发掘的结论,只能就现场的发现来说话,并不能就此而推论到一个地区的全貌。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就在耀州地区的李家沟、吕家崖、瓦窑沟、狼咀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数量较多的新石器时期各种陶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一直是政治、文化核心区域,秦砖汉瓦、兵马俑、各种陶制器具的大量出土,足可以证明关中地区自远古以来陶瓷业的高度发达和渊源流传。所以,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黄堡镇窑场是耀州窑比较早的窑口,黄堡镇窑始烧于隋唐。

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古代文献关于耀州窑的记载。先看看间接文献——陆羽的《茶经》,不少关于耀州窑的书籍、文章往往忽略这个重要信息。

唐代 陆羽著《茶经》中卷“四之器” 收录于《四库全书》

陆羽,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死于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唐代著名茶学家,被尊为“茶圣”。《茶经》成书于唐肃宗李亨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左右。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意思是茶碗,越窑的最好,鼎州的稍差、婺州的再差…。而《茶经》成书前后活跃的鼎州窑,是唐代一处不错的青瓷瓷窑。据文献记载鼎州窑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境内,但实际发掘发现,鼎州窑位于现在的富平县华朱乡银沟,即银沟遗址。晚唐时期,唐昭宗李晔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设置耀州时,富平县华朱乡银沟遗址所在地即隶属于耀州的华原县。之后五代十国、北宋分别设置大耀州之时,富平县更隶属于耀州。因此,鼎州窑属于耀州窑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存在任何疑问的。部分业界专家、学者在书籍、文章中未涉及这一段,或者没有把鼎州窑与耀州窑联系起来,实属大意。

鼎州窑器(网络搜索图,未核实)

但在本文,如果未加特殊说明,本文的“耀州窑”专指铜川黄堡镇及其周围的陈炉、立地坡、上店、玉华宫等窑场。

陕西省富平县银沟遗址

最早直接记载耀州窑瓷器的文献是陶榖的《清异录》。

北宋初 陶榖著《清异录》卷下《器具》记载耀州陶匠烧造“小海瓯” 收录于《四库全书》

陶榖出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本姓唐,因避讳后晋皇帝石敬瑭而改姓陶,在五代十国时分别在后晋、后汉、后周等做官,晚年追随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抢先拟好让周恭帝(柴荣的六岁儿子柴宗训)退位诏书,帮助赵匡胤登上皇位。在北宋政权建立后历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于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病逝,终年68岁。《清异录》成书大概在五代末、北宋初这段时间,是一部记录琐碎事项的笔记书籍,记录内容很有史料价值,其中的不少史料还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录。《清异录》卷下《器具》中记载:小海瓯 耀州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盌,状简古,号“小海瓯”;《清异录》卷下《酒浆门》中记载:甆宫集大成 雍都,酒海也。梁奉常和泉病于甘,刘拾遗玉露春病于辛,皇甫别驾庆云春病于酽,光禄大夫致仕韦炳取三家酒,搅合澄窨饮之,遂为雍都第一,名“甆宫集大成”。甆宫,谓耀州青榼。榼指古代一种酒器。这两条记载包含三点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五代到宋初时期,耀州窑至少已经小有名气,其烧造的小海鸥已经受到士大夫阶层青睐;二是耀州窑烧造的酒器——青榼,此时已经成为大雅之堂的重要酒器;三是耀州窑此时烧造的是青瓷。陶榖的记载能够说明耀州窑在五代、宋初这段时间已处于繁荣状态。

北宋初 陶榖著《清异录》卷下《酒浆门》中记载“瓷宫,谓耀州青榼” 收录于《四库全书》

关于“小海瓯”,北宋才子郑獬所撰《觥记注》中也有记载。郑獬,北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出生,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去世,字毅夫,江西籍湖北安陆人,历任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杭州知府。《觥记注》收录在明初陶宗仪所撰《说郛》卷九四中。《觥记注》描述的是从上古至北宋当时的历代著名酒器,包括各种珍奇器皿的形制、容量,并概述其来历及典故,记载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北宋 郑獬著《觥记注》收录于明初陶宗仪撰《说郛》(《四库全书》版)

《觥记注》中提到的小海瓯与陶毂在《清异录》记载一样:“耀州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盌,状简古,号小海瓯”。事实上,根据宋史记载,耀州窑在北宋宋徽宗崇宁(公元1102-1106年)年间,就已经向朝廷进贡瓷器了。

元代 托克托主编《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四十地理三《陕西》中记载“耀州贡瓷器” 收录于《四库全书》

耀州进贡瓷器,不仅在《宋史》中有记载,在清雍正版《陕西通志》和乾隆版《钦定续通典》中都有相应的记录。

清雍正版《陕西通志》卷二十六 记载“耀州贡瓷器” 收录于《四库全书》

清雍正版《陕西通志》卷九十九“拾遗第二”碎 收录于《四库全书》

当然清雍正版《陕西通志》里的记载,不排除照抄《清异录》、《宋史》的可能。但这些资料足可以说明,耀州窑当时确实在向朝廷进贡瓷器。我在这里要多说一句,一些收藏界人士和一些文章,把“向朝廷进贡”作为“官窑”的依据,这是不对的。各地衙门把本地区最好的特产进贡中央朝廷,是一种基本的义务和责任,有的进贡盐巴、有的进贡绸缎布匹、有的进贡木材草料,你不能说这些都是官办机构吧!一般的运作模式是官府衙门在这些优质特产中的窑啊、作坊啊之类的机构进行订制、采买,再以衙门的名义上供朝廷,朝廷依照进贡物品的质量、数量给官府以相应的报酬或抵扣。所以,耀州窑进贡瓷器,并不能说明耀州窑曾经就是“官窑”。

南宋 陆游著《老学庵笔记》 收录于《四库全书》

那么,耀州窑进贡的是什么类型的瓷器呢?根据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陆游是在北宋出生的南宋人,生于北宋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1月13日,死于南宋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1月26日,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老学庵笔记》是陆游创作的一部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以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书中的佼佼者。陆游的记载说明,耀州窑在仿学越窑秘色瓷,但质量比秘色瓷差,只有在饭店食肆中常用。这似乎不应该是耀州贡瓷的主打品种。因陆游写该笔记应该在南宋时期,此时期耀州窑所在地区应该在战乱时期或在金国统治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陆游所记载的耀州窑仿烧越窑青瓷应该是北宋时期,记载的内容应该是陆游自己的听闻。

南宋嘉泰版 施宿著《會稽志》卷十九“耀州仿越窑造青瓷” 收录于《四库全书》

南宋宋宁宗嘉泰版《会稽志》明确记载了“今耀州陶器也叫越器”,明确说明耀州窑在仿烧越窑青瓷。这个“今”应该是指南宋宋宁宗嘉泰年间,即公元1201年至1204年。此记载说明耀州仿越窑已经持续到金代。

南宋 周煇著《清波杂志》卷五《定器》中记载“耀器白者为上” 收录于《四库全书》

耀州窑仅仅是仿越窑青瓷吗?南宋周煇著《清波杂志》卷五《定器》中记载“耀器白者为上”。周煇也和陆游一样,属于北宋出生的南宋人,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死于南宋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南宋学者、藏书家。周煇在《清波杂志》的《定器》中提到“见北客言: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出窑一有破碎,即弃于河,一夕化为泥。”这个记载说明,耀州瓷器也生产白瓷,且是质量最好的。

清雍正版《陕西通志》卷四十三“磁器”概括了耀州瓷器品种

清雍正版《陕西通志》卷四十三《磁器》中概括了耀州瓷器的品种:耀州同官陈炉镇仿越窑生产青瓷,耀州明月山生产白色瓷器。这些记载说明,耀州窑既生产仿越窑青瓷,也生产白瓷。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 耀州窑博物馆藏

根据考古发掘表明,黄堡镇窑在唐代大量生产唐三彩。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大家都知道,河南巩县窑是生产唐三彩的专门窑口。唐三彩作为一种二次烧成的陶制殡葬用具——明器,在唐代甚为流行,不仅广泛使用,还规定多高的官衔、地位使用尺寸多大、多少数量的三彩佣来陪葬。这种殡葬制度是大唐朝廷自上而下非常普及的,由此推测以大唐首都长安为中心的核心区,唐三彩的需求量应该比东都洛阳更大,而长安地区也不可能大老远从巩县窑运输三彩器而来。因此判断长安周围应该有更大规模的唐三彩烧制窑口,而且比巩县窑更早、更权威。黄堡镇窑大量生产唐三彩证实了这种判断,考古发掘专家禚振西女士说:“黄堡窑是唐三彩的故乡”。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陶制建筑物琉璃构件 耀州窑博物馆藏

唐代地层发掘不仅有唐三彩,还有数量不少的建筑物琉璃构件。唐代早中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蒸蒸日上,催生着建筑业、制造业与手工业的蓬勃发展。黄堡镇窑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黄堡镇唐代创烧时期大量陶制建筑构件与唐三彩制造作坊出土,映证了大唐盛世之蓬勃、活跃的社会形势。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黑釉瓷器 耀州窑博物馆藏

根据考古发掘,唐代耀州窑的瓷器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有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青釉瓷、茶叶末釉瓷、花釉瓷、素彩瓷、黑釉剔花填白彩瓷等,以青瓷居多。器物种类以碗、盘、缽、盏、罐、盂、盒、灯、盏托、瓶、盆为主,碗、盘、盏、钵最多,还有不少动物瓷塑小品。这时期的耀州窑广学天下、博采众长,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均是模仿的对象。

陕西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唐至元)

唐代黄堡窑的原料粉碎使用石碓臼和碾盘,露天进行。成型、纹样装饰和施釉的作坊为半地穴土洞式窑洞建筑,不完全在室内。

唐代陶瓷作坊

五代时期黄堡镇窑的釉色品种减少,青釉瓷占大多数,制瓷工艺与水平均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模仿越窑秘色瓷。器型多以模仿金银器形状,酒具、茶具、餐具明显增多。瓷器的造型也由唐代的浑圆饱满,发展变化为精巧毓秀。装饰手法有划花、刻花、雕花、印花和贴花,其中划花纹样以线条纤细、流畅、多变是自唐代创烧以来最为独到的。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青釉瓷器 耀州窑博物馆藏

五代时期黄堡窑的原材料准备以及成型、纹饰作坊与唐代基本相同。五代与唐代一样,均使用马蹄形拱顶馒头窑,以柴草为原料。早期窑炉还有唐三彩窑炉、石灰窑(烧釉料)炉、其他陶窑炉等。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印花纹碗 耀州窑博物馆藏

经过唐代、五代的不断发展,并随着宋朝文化、科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耀州窑到北宋时期已达到其鼎盛阶段。鼎盛时期的耀州窑形成“十里窑场”的巨大规模,不仅产品种类有明显的增加,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产品以生活中常用的盘、碗为主,并有壶、镶、盆、炉、钵、瓶、盆、盏托等多种器型。每种器皿都有各式各样的变化,如碗、盘可分作六折、十折、葵瓣、卷口、直口、荷叶口等多种样式。瓶也有平口、卷口、长颈、短颈、丰肩、折肩、硬腹敛腹等多种不同,其它器物也都如此。印花纹饰的内容取材比较广泛,常见的有缠枝、折枝牡丹、莲花、菊花、凤凰牡丹、飞蛾、飞鹤及婴戏等图案,以印花婴戏最为流行。有的婴儿在竹枝上打秋千,有的在梅竹内做游戏,有的在莲花束上作出骑竹马、荡秋千等动作,栩栩如生,令人喜爱。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来形容此时的耀州窑,已十分恰当。

黄堡窑宋代制瓷作坊和窑炉

宋代黄堡窑采用大型石碾槽粉碎法制作原料,露天进行。碾槽由弧形石条组合而成,直径7米,中心用柱固定,使用畜力牵引碾轮,沿环形凹槽转动将原料粉碎。再经石砌的箕形陶洗池进行陶洗,随后将泥浆注人沉淀池或成批的大缸中进行沉淀和陈腐,备制出适用的泥料来。成型、纹样装饰和施釉均在室内作坊完成,作坊多为砖石结构的窑洞建筑,内中有拉坯成型用的转轮、成型或模印纹样用的范模、烘乾器坯用的火坑、施釉用的釉缸等等。宋代窑炉以煤炭作燃料,窑炉结构更具科学性。

黄堡镇窑出土青釉刻划罐 耀州窑博物馆藏

鼎盛时期的耀州窑在北方影响很大,各地窑口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北方青瓷窑系, 包括河南临汝窑、 宜阳窑、新安县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窑店大窑、甘肃天水秦窑等等。

北宋 耀州窑银扣花青釉刻花钵 陕西省蓝天县北宋吕氏家族墓葬出土 一级文物

进入金代,由于战争破坏和社会经济下滑,耀州窑的生产由繁荣一度转向萎缩,但持续保持生产状态并有所发展。此时期耀州窑仍以烧造青瓷为主,兼烧酱釉瓷、窑变天目瓷、黑瓷,此外还大量烧造青白釉瓷。其中青釉瓷、酱釉瓷、窑变天目瓷、黑瓷属于延续宋代生产,青白釉瓷为金代创烧。器类有碗、盘、碟、盏、壶、盒、枕、炉、灯、瓶、洗、杯、钵等,还有人俑。金代大量使用模范印花,是翻模复制新工艺的出现的显著标志,生产趋于标准化,生产能力大量提升。印纹模范有婴孩戏莲纹、缠枝菊花纹、折枝牡丹纹、交枝牡丹纹、水波鱼莲纹、缠枝牡丹纹、折枝花纹、六格梅花纹、折枝卷叶纹、忍冬纹、团菊纹等,还有贴花人物范、器足范等象生造型模范和素面八棱杯等器皿造型模范,既有阴纹内范也有阳刻的母范。

黄堡镇窑出土印花范 耀州窑博物馆藏

进入元代,黄堡镇窑的生产出现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原来的主打产品——青瓷明显衰落,产品粗制滥造,每况愈下;二是白地黑花瓷器却异军突起。这时期耀州窑青瓷主要供应民间百姓,品种有碗、盘、罐、灯盏、瓶、壶等,以碗盘为主,装烧方法简陋、产量极大提升,装饰纹题材以游鱼、莲花、菊花、水波、钱币为主,都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图案醒目、风格粗狂。金元时期的泥料准备、室内作坊、窑炉基本与宋代类似。

黄堡镇窑出土盘 耀州窑博物馆藏

耀州窑白地黑花瓷器的迅猛发展,明显是受磁州窑的影响。这也是一些磁州窑研究学者把耀州窑作为磁州窑系的窑口的主要原因。白地黑花瓷器的工艺我在《磁州窑——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窑》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耀州窑白地黑花工艺与磁州窑几乎相同,产品也是以民间生活实用器为主,如盘、碟、盆、高足杯、把足碗、大口罐、广口板沿盆、双耳瓶等,纹饰以花、鸟、鱼、枝叶、蔓草、诗文等。当然,以此为据把耀州窑说成磁州窑系的窑口,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黄堡镇窑出土白地黑花纹罐 耀州窑博物馆藏

传统的黑瓷、白瓷在元代又得到复苏,有大量烧制,器型主要有碗、盘、碟、罐、枕、灯盏、烛台、酒盅、油瓶、香炉等,器物特色是浑厚、坚固、耐用,素面无装饰,大多施半釉,圈足、外底露胎。

黄堡镇窑出土烛台 耀州窑博物馆藏

黄堡镇窑在元代一直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连年的战乱给瓷窑造成巨大破坏,这是主要原因;二是元朝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南方价廉物美的瓷器如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瓷器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给当地瓷窑给与致命打击,加上黄堡窑创新力不足,黄堡镇窑逐渐被市场抛弃。

元代 耀州窑青釉刻花玉壶春瓶 口径8、足径8.1、高28.8cm 耀州窑博物馆藏

黄堡镇窑停烧之后,附近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等镇的瓷业相继形成规模,炉火不息,成为耀州窑重要的中心窑场。民国《同官县志》记载:“自黄堡瓷失传后,继起者为立地、上店、陈炉各镇。而立地、上店今已不陶,所存者惟陈炉耳。”

明代 耀州窑白釉剔刻八仙纹罐 西安建工局明代瓷器窖藏出土

曹昭在元末明初写的《格古要论》中,对耀州窑竟然只字不提,这足以说明此时的耀州窑,不仅声誉衰败殆尽,而且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与意识。

民国 陈炉窑出品 口径11.5、足径16.6、高33cm 耀州窑博物馆藏

明代及明代以后,陈炉镇窑一直延续烧造很长时间。但是,其产品粗制滥造,毫无耀州窑鼎盛时期之特色,仅供当地民众使用。

(0)

相关推荐

  • 王玲: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黄堡文化研究 第367期 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王 玲 天气真好,几个文友闲聊,谈到黄堡文化:孟姜女传说.耀州窑博物馆.桃花诗会.槐花诗会.黄堡书院-- 我说:"在铜川工作32年了,对博物 ...

  • 耀州窑的小秘密之五代胎釉特征

    五代时期耀州窑通过对工艺的改进,青釉制作已经相当成熟,天青釉的创制成功使耀州窑制瓷水平一跃达到全国顶峰.此时的青釉分黑胎.灰胎和白胎器. 黑胎器,胎含铁量高呈色较深,胎质比唐代细密.为使较黑的器胎不影 ...

  • 墓葬群里面的耀州窑

    安心玩宋瓷,必须大肉庄,欢迎收看肉庄私房话,我是元一.这两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个新闻给刷屏了,说是陕西西安新发现一个北宋孟氏家族的墓葬群,里面出土了很多精美的宋瓷.一听到这个消息啊,我马上联想到了早年被盗 ...

  • 132张图在线观赏: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唐至元代期间最著名的瓷器窑口之一,以别具鲜明特色的刻.印青釉瓷闻名于世,在以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为主的"南青北白"的唐宋时期,耀州窑青釉瓷独树一帜地兴盛于我国北方. 提 ...

  • 这些天价成交的耀州窑 ,未来五年价格起码翻10倍!

    提到宋朝,最先想到的是文艺,宋朝的文人.宋朝的文学,俱是一流.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宋代,一级文物.1972 年9 月华池县五蛟乡李良子窖藏出土.高27 厘米.口径5.2 厘米,足径 7.5 厘米 ...

  • 宋代 · 耀州窑的装饰工艺

    宋耀州窑刻花落花流水纹碗 一般来讲,宋代早期耀州窑瓷器的装饰以刻花为主,纹饰较为简单,线条宽粗,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纹等较为常见.花纹局部不加任何装饰,图案简朴.纹饰大部分装饰于器物的外壁. 宋耀州 ...

  • 年少不懂耀州窑 !

    绍耀州窑,不能不介绍2006年在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的一批耀州窑精品. 吕氏家族,在北宋世居高官,在文化界影响深远,在收藏界举足轻重. 从出土瓷器来看,以青釉素瓷为主. 这批瓷器,胎体打磨之精细.釉 ...

  • 耀州窑印花庭院小鬼纹碗

    玫茵堂图录中的--耀州窑印花庭院小鬼纹碗,这只碗的造型非常典型,侈口,斜弧壁,矮圈足,通体施青釉,碗壁有刻绘月华纹.但碗内的纹饰却非常特殊,这是两个精心设计的小鬼,五官怪异,秃顶但耳朵周围有浓密的毛发 ...

  • 扶风出土的几件精品耀州窑青瓷器

    长期以来,耀州窑一直作为民间窑厂出现,其产品主要是针对普通大众的民间消费.民间消费的大群体意味着大批量生产和日常用品居多的产品特点,所以能制作出绝世精品尤其难能可贵. 宋代以后耀州窑继续生产,但是作品 ...

  •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耀州窑系青瓷

    柳孜运河遗址经过1999年与2012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包括瓷.陶.石.铜.骨.木.铁器等.其中瓷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在北宋地层出土的耀州窑系青瓷较多,器形种类主要为碗.盏,根据器物特 ...

  • 范金琢玉耀千年——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最为著名的民窑之一,其窑场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十里窑场"为中心,包括周边立地坡.上店.陈炉.玉华.塔坡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耀州窑因而得名.该窑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