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全媒体时代下,传播方式正在不断转型,拥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迅速崛起,逐渐在全球流行,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种新形态。在民间话语场中,短视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月17日下午,“如何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交流分享会在山东烟台举办。该分享会是2020年“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为短视频创作团队以及业界、学界专家学者之间,搭建起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专家学者怎么说,业内权威怎么想,创作团队怎么做,外国友人怎么看,现场干货满满,为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提供了丰富借鉴,一起来看看吧。
“歪果仁研究协会”副会长星悦分享了团队如何从散布式的灵感创作到框架式的内容范式,从行动观察到深度走访,突破内容困境,站位全局视野,实现从表面化到深度化的转变。她认为,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与中国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多重碰撞,外国人应该深度而积极地融入中国生活,学会像中国人一样思考和娱乐。
“Barrett看中国”主创团队是来自英国的父子Lee(李)和Oli(奥利),他们在中国深度体验多个城市和多种特色文化,并将所见所闻拍摄制作成视频上传至国外网站。他们表示,真实的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通过旅行、深度体验这类趣味性内容讲述在中国发生的故事,既可以回应国际范围内对中国的负面评价,也可以让更多外国人看到真实客观的中国。
五洲传播中心代表马煜表示,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需以创新为要、以分众聚焦,通过融媒体等新形式,以细微切入,找到情感共通点,串联起中国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打破时空限制,展现中国发展,反映宏大主题。
“德国人Leo乐柏说”主播乐柏表示,自媒体的基本概念是做一个真实的人。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不是参观名胜古迹和风景区,而是接触真实生活中的人。通过每个人的故事,从社会最小单位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展现当今中国形象、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有效方式。
中国故事亟待讲述,但要讲究方法。短视频具有特殊的语言特色和强大的传播力量,能够更直观地传递信息。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
中国是多面的,关于一些外媒报道中对中国的偏见,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直接回击。视频制作可以提供削弱威胁性、具有趣味性和中国特色的内容,减少传播阻碍,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现代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视频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面向观众和消费者。要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就需根据目标受众确定作品风格、制作形式、期望合作的海外平台等。
人永远是节目最鲜明的符号,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易于传播的标签。街头采访更倾向于直接瞬间反应的问答,外国主播更具优势;本土主播在深度采访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应选择人类情感共通的话题,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
自媒体凭借随时随地拍摄的特性,可以对生活中的时刻进行天然记录,更加贴近生活,这意味着其主播对节目的风格基调和内容质量至关重要。而机构媒体在制作上具有精细拍摄、深度表达的天然使命和优势,要做好视频传播,需要自媒体和机构媒体各自发挥人员、设备、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不止依靠中国人,外国人的视角和观点也至关重要。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能够拿起手机相机,记录在中国的普通生活,正是第三方视角讲述的例证。我们期待中国故事在更广泛的平台上传播,也期待中国纪录片人讲述中国人眼中外国人的故
通过非语言符号,短视频可以打破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隔阂,削减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和传播阻碍,让外国网友们与中国文化、中国发展、中国故事进行近距离深度接触,可以说,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感受生活、品味情感、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和全球化潮流下,如何提高对外传播的媒介适应力,利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面临的新要求,利用好短视频的特殊属性和优势,找准角度与风格定位,讲述城市故事,也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