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爻辞正训-附录1-象说
附录一
象说
事物形之于外称“象”,以符号拟象称“卦”。
万物皆以阴阳为体,有体则有象,有象则成卦,故象即卦,卦即象。
世人皆知有八卦,而不知卦不止于八;知有卦象,而不知有易象——
八卦以三爻画成符,称为“经卦”,叠而为六十四个六爻画卦符,则应名之为“易卦”了。两者有大小之别。
八卦所拟,为事物静止之象,习称“卦象”;而易卦则演示事物动变之状,古人称为“易象”。二者有动静之分。
这种区别有意义么?回答是:不仅有,而且是研究、读懂古易,尤其《周易》的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
八个经卦进入易卦之后,它们原有的结构有时就要被消解掉。经过一番新的排列组合,易卦中除了八个经卦之外,又增加出来了第九卦、第十卦、第十一卦……第N卦。这些新增卦,有两画卦、四画卦、五画卦、六画卦。卦即是象,因此又称它们为“半象”、“大象”、“复象(复合象体)”。这样,加上经卦之象,易卦中就有了四大象类,古人统称为“易象”。举如:
称半艮,
称半震;
、
、
皆可称大离。相比之下,复象在易演中更显紧要,它是乾坤以下,六子(震巽坎离艮兑)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复合象体,称名不一,一体多面,或多胞连体,却又性情各异,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源,举如
,可视为正反震艮相对;
可称大坎,亦可视为上下正反震艮相背;
、
可拟象得失、征伐、渡河及饮食与不食;
可称大坎,亦可视为正反巽兑之体,等等,不一而足。从卜筮角度看,正是在纯六子之外,再添加了这许多象体,卦占爻占、推数演象的手段才免于枯燥、单调、机械、呆板、乏味,而呈现出丰富、灵动、神妙、层次交重、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观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古圣象法。遗憾的是,周公之后绝传,至春秋既已鲜为人知,孔子则尽不知,其“彖”、“大象”皆以经卦之象诂解,与经义不合;其传《周易》,传其理,不能传其辞;逐条解说爻辞的“小象”,也就必然多流于穿凿敷衍。孔子之后,误解相承以至于今,致使“《易》二千年在漆室中”(李刚主语)。
何止“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