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硬化性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
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肝脏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影像表现典型,诊断较容易,特别是MRI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90%以上[1]。多数肝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hepatic sclerosing haemangioma,HSH)少见。HSH也称肝脏透明血管瘤,血管瘤内出现广泛的透明样变性,由于组织学上的差异,HSH缺乏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表现,有时与其他肝内占位病变(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癌和肝脓肿等)鉴别困难,临床上可能导致误诊,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因此,熟悉HSH的影像表现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3,4]。笔者旨在探讨HSH的CT、MRI表现。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SH;(2)手术前30 d内进行了多层螺旋CT检查。排除标准: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评价和分析。20例HSH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14例;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44岁。1例既往有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史,1例有甲状腺癌病史。
二、影像检查方法
20例均行肝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4例还进行了肝脏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1.CT检查: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 64层CT扫描仪。准直器宽度0.625 mm,管电流38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层间距5 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3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碘普胺(含碘370 mg/ml)100 ml。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当腹主动脉的CT值到达或超过所设阈值(150 HU)时触发动脉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延迟65~70、180~300 s行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图像在ADW 4.3工作站上行MPR后处理,重组图像层厚为0.625 mm。
2.MRI检查:
采用德国Siemens Trio Tim 3.0 T超导型MR扫描仪。扫描序列及参数:(1)横断面T1WI: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行屏气扫描,TR 110.00 ms,TE 2.46 ms,层厚5.0 mm,层间距1.5 mm,矩阵320×154,FOV 440.0 mm×640.0 mm。(2)横断面T2WI:采用单次激发半傅里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行屏气扫描,TR 1 200.00 ms,TE 88.00 ms,层厚5.0 mm,层间距1.5 mm,矩阵384×200,FOV 616.0 mm×768.0 mm。(3)DWI:采用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序列,b=0、150、800 s/mm2。(4)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横断面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扫描序列,TR 3.50 ms,TE 1.28 ms,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矩阵320×147,FOV 210.0 mm×320.0 mm。对比剂采用钆贝葡胺,流率注射2 ml/s,剂量0.2 mmol/kg,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2、44、60 s及3 min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其中2例延迟2 h进行了肝胆期扫描。
三、临床资料和影像分析
由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协商得出一致结论。影像资料分析包括观察血管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平扫的密度或信号特征和增强后的强化方式。
四、病理检查
由1名高年资病理科对手术标本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
一、形态表现
20例HSH最大径43~246 mm,18例最大径超过50 mm;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15例;13例位于肝脏边缘;肝右叶13例,肝左叶7例。
二、影像表现
1.CT表现:
(1)平扫:20例病变均为低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16例病变内可见不规则的多发或较大的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图1)。3例伴钙化,2例有病变内出血。(2)增强扫描:16例动脉期病变边缘可见线状或结节样强化(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向心性或结节状强化向周围扩展,延迟期病变中央可见较大范围的裂隙状无强化区(图3);4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图4),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或内部可见分隔样轻度强化,病灶内部可见较大范围的无强化区(图5)。20例病变均未见包膜皱缩征象,3例伴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2.MRI表现:
4例行MRI检查的患者,病变在平扫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内部可见类圆形或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图6),1例可见高信号出血灶;T2WI为轻至中度高信号,内部见不规则或裂隙状更高信号区(图7)。b=150、800 s/mm2时,DWI上病灶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上也呈高信号表现,ADC值为1.471×10-3~2.782×10-3 mm2/s,病变中央无强化区域的ADC值高于周围部分。增强扫描,3例增强后动脉晚期病变边缘呈结节状或不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呈不规则向心性强化,病变中央可见较大的伴有更低信号的无强化区,其中1例肝胆期表现为病变中央无强化的不规则低信号区,周围与肝实质等信号(图8);另1例在动脉期可见病变周围部分结节状环形排列的强化带(图9),延迟期呈向心性蔓延,病变中央为不规则的低信号区,病变边缘可见连续的环状低信号带,肝胆期表现不均匀的高信号,中央区域更显著(图10)。
三、病理表现
肉眼观病变切面多呈灰白色,实性,部分呈分叶状,部分病灶内可见局灶性坏死(图11)。显微镜下可见病变周边血窦丰富,仅残存少量正常肝组织,病灶内见大范围的纤维组织,纤维间质内可见玻璃样变性和局灶性梗死(图12)。1例在病变边缘出现纤维包膜,病变中央见缺血性凝固性坏死,周围可见丛状的血管增生伴黏液变性,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血管内血栓和出血,包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一、HS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肝脏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2%,女性多于男性,多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单发肝包膜下病变,通常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典型者临床诊断不困难[1]。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少数为HSH。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内含有红细胞,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病变内血栓、静脉石或钙化少见[4]。HSH的病理特点为广泛纤维化、透明样变性、显著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腔,不同的病理变化导致不同的影像表现[2]。
二、HSH的影像表现
1.影像表现:
硬化指组织的变性和纤维化,HSH是血管瘤发生硬化的过渡阶段,当瘤体出现显著的纤维化及完全闭塞的血管腔时称为硬化血管瘤[5]。以往对HSH的影像表现的报道不多,且多为个案报道。Aibe等[6]报道了1例HSH,在CT动态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平扫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HSH还有误诊为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的报道[7]。Doyle等[3]报道,HSH在CT及MRI增强后缺乏动脉期强化,仅在延迟期表现为病变边缘的轻度强化;病理结果揭示这种影像表现与组织的纤维化相关,纤维化从血管瘤中央向边缘发展,最终可累及整个病灶。本研究中,部分HSH出现典型血管瘤的向心性强化,但强化程度弱,可见瘤体中央或偏心的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和局灶性梗死导致的无强化区域为其特征性表现。诊断时还需要与肝内其他含有中央瘢痕的病变鉴别。Doyle等[3]还报道了1例海绵状血管瘤、HSH和结肠癌肝转移并存的患者,在注射肝脏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3 h后的延迟扫描显示HSH与肝实质等信号,与典型血管瘤的低信号不同,而肝内转移癌则表现不均匀低信号。本研究中的2例HSH进行了肝胆期扫描,肝胆期表现明显与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低信号不同。其中1例表现为病变中央无强化的不规则低信号区,外周与肝实质等信号;另1例表现不均匀的高信号,中央区域更显著。肝胆期表现可以用于鉴别肝内良、恶性病变,但能否用于鉴别肝内HSH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3]。本研究结果显示,HSH在低、高b值的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与肝内恶性病变相似,但病变的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提示良性病变可能。笔者认为向心性强化是HSH的重要表现,但不具特异性,因为它更多地见于海绵状血管瘤,而病变内不规则无强化区域才是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的要点。这些区域在平扫时也不同于病变的其他部分,如增强前的T1WI上低信号病变中的更低信号区,T2WI上高信号病变中的更高信号区,通过病理对照显示该区域为阻塞的血管腔、胶原沉积及致密的纤维组织。
2.鉴别诊断:
(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FNH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大部分呈等密度或等信号,中央瘢痕表现为延迟强化,肝胆期病变多为等或高信号。(2)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增强后肿瘤边缘出现不规则的渐进性环状强化,与HSH的边缘结节样强化不同。另外,肝包膜回缩、胆管扩张也是二者的鉴别要点[8]。(3)纤维板层型肝癌:多见于无肝硬化基础的年轻人,肿瘤多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中央可见星状纤维瘢痕,瘢痕内有时可见钙化。中央瘢痕在平扫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持续性强化,延迟期星状瘢痕可见强化[9]。(4)硬化型肝癌:与HSH在影像表现上类似,但多数硬化型肝癌患者有慢性肝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诊断[10]。本研究中,HSH表现的中央瘢痕即使在延迟期也无强化,与纤维板层型肝癌和FNH的中央瘢痕明显不同,但与少数硬化型肝癌鉴别困难,还需通过病理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少,有待今后积累患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HSH不同于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方式,病变中央可见较大的无强化区,类似于其他伴有中央瘢痕的肝脏病变,CT和MRI动态增强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本研究过程和结果均未受到相关设备、材料和药物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6-11-26)
(本文编辑:张晓冬)
—————————
发现肝内巨大占位20多年。几无任何症状。
肝硬化性血管瘤病理过程,肝血管瘤可能由于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退变,形成分枝样或不规则钙化,同时病变广泛纤维化,刺激纤维母细胞形成纤维瘢痕,胶原纤维老化时糖蛋白积聚,形成玻璃样物质,粘液样变,也会导致病灶内的血管腔显著狭窄或闭塞。所以影像上主要表现为,病变形态收缩,边界清楚,内有钙化及粘液样变,平扫密度偏低(与粘液、纤维成分密度低于肝实质有关),增强后实性成分延迟轻中度强化与梭形细胞病变和血管腔狭窄有关,不同的病理变化导致不同的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