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了学生谈论职业教育,我们在谈什么?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平时注意浏览、学习职教方面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以及相关文章,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自己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十分流行、时尚的话语中迷失了、迷惑了、迷茫了。诸如“信息化大赛”“教学大赛”“示范校建设”“技能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水平建设”等话语在媒体上频繁出现,但是,当我想从中找到解决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良策时,却每每感到失望。这是为什么?

经过思考我发现,现在人们在谈论职业教育时,往往缺失了一个最为核心的要素——学生。职校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激发职校学生的自信心?如何让学生的人生更精彩?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诸如此类困扰广大一线职教工作者的热点、难点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更鲜有指点迷津的好文章。教育离开了学生,还成其为教育吗?当我们撇开了学生谈论职业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想到这里,一件件“小事”浮上心头:

上周在连云港讲座后,一个校领导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一个“刺龙画虎”的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很粗暴,还和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有密切联系,成了同学中的一霸,老师和学管人员都管不了他,连我这个当校长的拍了他肩膀一下,他就说我打他,立马给家长打电话,说校长打我了!你说,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前几天,某职校的一位教师向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很生气的事情:一个男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她批评了这个学生。没想到,这个男生拿起椅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她把这个男生“请”出了教室。下课后她与该生进行了沟通。事情的结果虽然是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她能感觉到学生并没有心悦诚服。她在反思,自己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对吗?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昨天在某中专校讲座后,一个老师给我发微信说,过几天新生就报到了,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班主任,我心里没底,感到焦虑,请刘校给我支支招。

我以为,职业教育当然要抓好各项“大事”,但类似这些“小事”,才是教师们天天面对的、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产品的精心培育过程契合了教育的育人过程,而工业产品是机械化成批量地加工过程,所以,叶老才有如此独到的观点。如果撇开了学生谈论职业教育,我以为,这样的职业教育就连工业也不如了。众所周知,工业企业尽管不强调过程,但最强调的是产品,即使谈技术革新、设备更新也还是为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教育的产品是学生(尽管这个比方不那么恰当),我们不谈学生,岂不等于工业企业闭口不谈自己的产品吗?

撇开学生,远离课堂的背后是什么?我以为,是职教领域的浮躁心态在作祟。职业教育长期不受关注、不被重视,现在要大力发展了,要重振雄风了,“普职比”要大体相当了,总不能叫人家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在职教领域内部,竞争激烈,总不能在同类学校中被淘汰吧?与普教比、与同类学校比,这两种心态都指向一个目标——我们很行!而要证明我们很行,谈教育质量、学生素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用显性的标签才能达到彰显“我们很行”的目的。于是,就出现了“职业教育形势大好,职校教师进课堂心情沉重”的尴尬局面。

毋庸讳言,职业学校的生源与高中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这是客观事实,无须回避。也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才有存在的必要性。轻视了学生,无疑等于轻视了自身。职业教育所以被称为功德无量的事业,恰恰是因为我们教育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我们把这些中考的失败者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因此,我认为,当前职业教育最紧要的,应该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用于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上,尽到我们的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以为,这才是职业教育大事中的大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丢掉了这件大事,其他的“大事”还算什么“事”?

2018年9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