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画》作者:刘和平||诵读:沐兰
三幅画
作者:刘和平||诵读:沐兰
版式设计:沐兰 编辑:花开半夏
那最好的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是路遥先生用他四十二年的人生经历陶冶出的最诚挚的人生感言。
1996年初至1999年末,我在周口市公安局三义街派出所担任过几年所长,在我的辖区内有个“AAA”级旅游景点,就是号称“周口八景之冠”的关帝庙。周口关帝庙是“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是河南省辖区内最大的关帝庙,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职责所在,我在那个时候进入关帝庙的机会就像是吃家常便饭一样。每月的初一、十五,来这里的香客很多,一街两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必须带队在这里执勤维持秩序;夜里巡逻,关帝庙也是我们必巡的一个重点场所,这里可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另外,不时的还有警卫任务,在这个景点搞警卫,我们派出所一定是首选的责任单位之一;关键是每天的上下班,关帝庙大门口前是我必经的路径,几个门卫也都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每每走到这里,他们都是很热情地打着招呼:“刘所长,来来来,喷(聊)一会儿喝杯茶再走。”在大多的时间里,只要所里没有太紧要的事情,我都会驻足与他们喷喷,主要是想听听他们“喷喷”这关帝庙的前世今生。
周口市关帝庙,原名“山陕会馆”,由于在其南侧直线距离五百米处就是沙颍河,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河运码头,就是周家口码头。这里商贾云集,名扬天下,尤其晋商最多,来自山西、陕西等地的成功商人们就在这里集资建立了一个会馆,供奉的是武圣关公。该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 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其面积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亩。整个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纵深布局为三进院落,照壁、山门、钟鼓二楼,左右铁旗杆、石碑房、药王殿、灶君殿等各类大殿分列于中轴线两侧,遥相对应。庙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碑碣林立,殿堂秀丽,布局严谨精巧,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居当时中原之冠。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大量采用了“二龙戏珠”、“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还有“八仙过海”、“喜上眉梢”等各种神话故事;更有“王祥卧冰”、“鲤鱼跳龙门”、“马上封猴(侯)”等传说故事,以及珍禽异兽、山水花卉、人物仙灵等大量画面。周口关帝庙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它像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或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此观瞻或进行专项文化交流活动。但在这些众多的文化符号里,最引起我关注的并不是那诸多吉祥如意的图案,更不是那栩栩如生的各种神话故事,而是一进关帝庙大门口就能看到的那照壁上端的三幅画。
踏进关帝庙那油漆得亮光闪闪的呈枣红色的墩厚墩厚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照壁,就是我们俗称的“映门墙”,也叫“萧墙”。据说其功能是以此阻挡“小鬼”们进入宅院,这是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一般家庭建筑不同的是关帝庙的照壁要高大得多。在这个照壁的上方横框上,等距离雕刻着三幅生龙活现的人物画像。第一幅是一个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英俊男子,昂首挺胸,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拽着缰绳,旁若无人地向前行进着;第二幅画也是一个男性,但这男人乍一看有少许猥琐,骑着一头毛驴,这驴本是跟着前面的高头大马向前走的,但上面坐的那男人却是扭头往后看着;第三幅画,就是第二幅画中的那男人扭头观望的那个情景:一个老人,挑着重担,两头的箩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货物,吃力地在路上步行着,还不断地擦拭着从头上流淌下来的汗水。这三幅画的寓意其实就是第二幅画中主人公的自嘲:人家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担挑的,其进一步的诠释是:在追逐个人利益的道路上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误入无止境地攀比而偏离人间大道。可想,当年山陕会馆里的那些商贾大亨们,把这样的三幅画雕刻在映门墙如此醒目的位置上,以示警天下,一切“小鬼”就此止步,足以可见他们的良苦用心了。
自从派出所离职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周口关帝庙,但这三幅画在我心中却成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启迪着我对人生真谛的理解:最好的世界,就是路遥先生所说的那平凡的世界,但平凡的世界并不是碌碌无为的世界,而是需要用百倍的勇气去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的世界。
注:【对关帝庙内有关的描绘来源于网络资源】
作者简介
诵读者简介
PART
1
关于投稿
PART
2
关于稿费
投稿邮箱:2509339095@qq.com
花开半夏:wxh840212
依然小语:zys891847743
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