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12:三思之后你错过了什么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5.20)

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文”是谥号。历仕鲁国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四朝,其行事谨慎,凡事必三思而后行。《左传》记载了季文子这样一件事: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即随从)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要用而不备。其谨小慎微、考虑之周密可见一斑。孔子认为,以季文子的谨慎,思考两次就可以了。再,两次。

孔子并不反对多思,但是也要因人因事而异。季文子本来行事就谨小慎微,如果有些事情多思的话,就难免迟疑,多思的好处也就变成了坏处,正所谓过犹不及。不能火烧眉毛了,还要点根烟再说。有时候,要先行动再思考,因为行动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诚如《论语稽》所言:

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大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盖孝义节烈之士,虽天分学力兼而有之,而临时必要有百折不回之气,而后可成。古今来以一念之误而抱恨终身者多矣。此章再思三思,界限甚大,分际甚明,读者不可忽也。

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论语》作为语录体,其每一章都是讲的人生的某一侧面,如果要借鉴的话,要结合自身特点,切不可断章取义。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