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
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祛湿大法
1、泡脚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泡脚之后别忘了按揉涌泉穴。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2、艾灸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血止痛、补中益气、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取穴: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体哪里感觉寒凉,这些部位就应该是施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个整体的调整,提高正气,补气血。
灸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钟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话,要适当延长时间(一定要根据年龄、体质不同调整好时间)。
3、通膀胱经
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循行于后背部和下肢后面的正中线,是人体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左右两侧共134穴)的一条经络,掌控着我们身体尿液、汗液等正常水液代谢,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剌激膀胱经,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湿气等废物从尿液和汗液中排出去。
现代科学证明,按摩等中医疗法能有效地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汗腺分泌能力,对治疗高血压、肌肉酸痛等效果极佳。下午申时3~5点为膀胱经当令时间,正适宜疏通膀胱经,但要注意按摩过程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