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寒湿体质的形成, 首先受损的还是“阳气”, 可分为四个阶段

我们常说那些“身体好”的人,有些什么特点?从外面看上去,他们朝气蓬勃、充满阳光;他们的身体,也是气血平和、周流不息的状态。总之,就是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机。这主要就是由他们的阳气充沛决定的。我们知道,“阳气”是“温暖的、运动的、向上的”,它的充足,我们的机体才能展现出更多活力。

点击加载图片

与之相对的就是“寒湿体质”、或者说“阴寒体质”,都是机体阳气不足,湿气凝滞,从而呈现为一派阴寒的迹象。“阴寒”是“冰冷的、静止的、向下的”,所以,寒湿体质的人,身体会长期受到困扰。可以说,“寒湿体质”是百病之源。

那么,这个寒湿体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按照我们机体本身的阴阳运行、气血流转情况来分析。你看,“气”和“血”一阴一阳,互相钳制又互相转化,所以才能保证我们的机体运动不息。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是“温而不热、润而不湿”的。这就是阳气充沛的表现。

而寒湿体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我们的饮食、起居带来的不良造成的。一般来说,形成寒湿体质会有四个阶段:

点击加载图片

1、虚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虚”,主要指阳气虚,“阳虚生寒”,阳气不足,本身就是一种阴寒的倾向。这时候,我们自己是有感觉的,最常见的就是容易感到累,疲劳犯困,无精打采。这些都是因为阳气不能温养全身,机体气机开始减缓形成的。

出现“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工作压力大。这两方面都是虚耗气血的,而且是一种不显著的消耗,几乎不能感觉到。比如一个人习惯熬夜,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而工作与生活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焦虑不安,也容易让身体疲劳。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状态里,脏腑机能、经络气血流通都会出现问题,从而全身都会慢慢衰变,体质就这么开始变“虚”。

2、“寒”的阶段

如果在“虚”的阶段未能及时补充不足的阳气,单纯的虚,或许就演变成“虚寒”。因为阳虚生寒嘛。这时候,上面说的那些“虚”的表现不突出了,更多以“冷”的形式被感知。比如怕冷畏风,手脚冰凉等等,尤其在冬天比较明显。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体子虚”的人,经常会穿衣比较多的原因。如果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避寒就暖,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体质受“寒”。

点击加载图片

因为“寒性收引”,这时候的调理上,就需要在“补不足”的基础上适当辅以温散。以祛除体内的寒气,并能振奋气机。

3、湿的阶段:

经过了由虚到寒的过程后,如果依然未能及时调理好,这就开始进入“湿”的阶段。如果说“寒是虚引起的”话,则“湿”也可以说是“寒”带来的。体内的阳气不足,本身气机升降上就不足,再加上阳虚生寒,此时,脾胃中焦的阳气受困,运化、输布水湿的功能也不足,于是,水湿便形成了。

这个现象,我们从自然界同样可以找到例子,但凡阴暗的山洞,一般都是比较潮湿的。这也是由寒生湿的原理。我们可以说,这个湿气其实本身就有,只是因为“脾”运化正常时,它不能显示而已,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湿气也就出现了。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时候的调理,不但需要“补不足”,还要“温散”,更主要的就是“祛湿”,也必须三者兼顾才能较好地调理。因为脾虚湿困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过程,两者互为因果,所以,健脾养胃、芳香化湿就比较合适了。

4、瘀的阶段:

经过虚、寒、湿三个阶段,如果还是未能调理好,一般来说,此时就会形成一种“瘀血”的状态。首先,“虚”本身就有气血不足,经络的周流本身就有点欠缺,“寒”性收引,更能加重那种“凝结”的趋势;“湿性粘滞”,三者齐备,经络气血怎么能不淤塞?

点击加载图片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寒性体质的人,最后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多处经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很多癥瘕、积聚类的问题,在中医看来,其实都和寒湿瘀血有关。

这个阶段调理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温、散、活”三个字概括,也就是温阳、散寒、活血。对于积聚癥瘕,甚至还有虫类搜刮之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最初的因是“虚”。因此,发散活血之类,又不能贪功冒进。

点击加载图片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寒湿体质”的四个阶段,也就是从“虚”开始,到“寒”的程度变化,再到“湿”的脏腑变化,最后到“瘀”的经络脏腑阻塞。其实,每个阶段都是可以调理好的,主要还是我们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起居习惯,避免那些伤阳耗气的不良习惯,慢慢地,就会远离寒湿体质,身体也就更阳光、更健康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