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议”

01

前天下午,我的同事阿春在朋友圈里说:“小米粥,到底应该怎么熬,才味道更好呢?”

很多朋友以为,阿春是在向大家讨要熬小米粥的方法,因此有五六个朋友提出了建议。

隔一会,阿春突然冒出一句:“不就是熬粥么?我又不是不会,他们也真实的。”

我忽然发现,阿春发的朋友圈,其实是在晒自己的生活,并不想别人给她提建议。看看她的朋友圈里,拍了好几张小米粥的相片,并且都是她的“得意之作”。

隔着手机屏幕,还真的不知道发朋友圈的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以前,常常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万能的朋友圈,帮帮我吧。

凡是用这句话求助的人,几乎都成功了。因为帮忙出主意的人,有很多。如果他的朋友不知道,那么朋友的朋友,一定知道。

真的不要小看了朋友圈的能力,如果你善于利用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可是,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议”。朋友圈,也仅仅是朋友圈,别人也是随手一发,你也就随便一看,顺手点个赞,不要当真。

02

真正愿意帮助你的人,往往不在朋友圈里。

想一想,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人会帮助你?当你混得好的时候,帮助你的很多,不管你遇到什么难事,都有人给你出主意,甚至有人专门开车找到你,帮你一把。

比方说,你在某单位当领导,有实权。你发的朋友圈,很多下属都会给你点赞,也会有人留言。你所在的单位越大,那么你的朋友圈就越热闹。还有你的亲戚朋友,都想巴结你,也会主动“问候”你。

有人说:“朋友圈里的点赞数,往往是由你的地位和金钱决定的。”

这话说得没错,你的地位越高,经济实力越强,那么你就根本不愁朋友圈没有人看。

但是,你落魄的时候,才知道,那些平时点赞互动的人,并不是真正在乎你的人,他们多半会选择合适的机会,疏远你。

只有你的父母、爱人、孩子、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至亲,才会一直关注你。不管你混得好不好,他们都和你很要好。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如果你有钱有势,那么你身边的人,多半是“阿谀奉承”,并不会直接指出你的错误和缺点,甚至他们把你的缺点和错误,拼命掩盖起来。

只有真心爱你的人,才会“当头棒喝”,给你最真靠谱的建议。可是,这样的建议,并不会出现在朋友圈里,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比方说,你要投资创业,你的父母专门从乡下赶来,帮助你,给你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03

朋友圈里,炫耀的人多了,“真实”的人少了。

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天天发朋友圈的人,并不是“真实的”,他们往往善于伪装,要么哭穷,要么炫富,要么在卖东西。

很多人,在朋友圈里,把自己“伪装起来”,体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比方说,某个朋友,天天去图书馆里打卡,拍下了很多看书的照片,但是他根本就不会认真看书,而是在图书馆里看手机,想在里面吹一吹空调,想要体现自己爱学习的一面。

如果你的朋友,仅仅是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那么你提出的建议,他就觉得很“刺耳”,甚至因此把你屏蔽,不让你看他的朋友圈。

真实的建议,是“肺腑之言”,但是别人不爱听。你也不是他的父母,凭什么管着他?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文友小赵,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自己刚刚写的文章。很快,小赵的朋友圈,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大家都觉得,小赵很有才华。

我忽然发现,小赵写的文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他的文章里,有几段话,都是抄别人的,也没有注明来源。

我给小赵留言:文章不错,但是需要注重“原创”。

也许,我的话,惹怒了小赵,他很快就把文章删除了,并且我也看不到他的朋友圈了。

现在,我也汲取教训了,不再给任何人提建议,哪怕是发现了别人的缺点,也假装没有看到。偶尔,我也会给别人点赞,但是从来不会认真看内容。

别人的生活,和我关系不大,点个赞,表示礼貌,就行了。

04

朋友圈,仅仅适合“点赞之交”,别太较真。

朋友圈里的消息,谁都分不清真假。如果你一定要较真,那么你一开始就输了,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办法都辨别清楚。

越来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也不发朋友圈了。往往是因为看不惯朋友圈了,或者说看不惯某些朋友的德性。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那么一两个不真诚的人,那么整个朋友圈,都“交友质量”下降了。

人在社会上混,真正靠谱的人,并不在朋友圈里,而是在生活圈里。

你不要高估了朋友圈里的朋友,而是要学会和身边的人好好沟通,多听一听真正关心你的人的建议。

身边的人,不仅仅会提出好的建议,也会真心帮助你。

一条建议,是不是有效,不仅仅取决于提建议的人是否真诚,还取决于听建议的人的态度。

朋友圈里,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也不要把别人放在很高的位置。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