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台湾人给我讲的当地民俗趣事

原创一只黑猫的记忆 一只黑猫的记忆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一次空前的水灾,个人能力有限,总想做点什么,又什么也做不了。

愿山河无恙,平安度过这次大灾。也希望有条件的同胞,能通过正规平台捐款。

这些天我一次又一次的被中国这个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表现出来的团结所震撼,我坚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天灾。

纵观中国的神话,所有的灾难都是人战胜的,而不是神,甚至有一大部分的神,都是在战胜灾难时表现出的英勇而被封神,所以我一向认为,中华民族本就是一个神一样的民族。

开始讲故事吧

我生在北茶之乡,青岛海青,所以酷爱喝茶,可惜的是我们海青茶没有什么名气,海青位于青岛边境的一个小城镇,四面环山,依山傍水,只有一条公路贯穿南北,行车很少,所以空气很新鲜,高山之巅产出的茶叶也很好喝,回甘,香气扑鼻,不会太浓郁,也不会太清淡,给人一种刚刚好的感觉,家乡生产碧螺春,很好喝。

我平生除了占卜,就是喝茶,再就是抽烟了,所以大家有好喝的茶记得推荐给我,我旅行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各地的名茶,那么同时也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故乡的茶,带来一点名气。

青岛还有一种很好吃的火腿,叫德维,他们有德维小培根啊这个重点推荐,满满的瘦肉,我记得张老师第一次去我家的因为我偷吃了她一块,差点跟我急眼。还有鸡肉肠啊,海鲜肠啊,都很好吃,味道绝对不是其他品牌能比的,这些都是他们场子的招牌绝对不同于你们吃过的任何一种火腿,这些啊都是我童年的记忆。

只是可惜这个辉煌的国有企业现在也濒临倒闭,苟延残喘,火腿只能在我们本地的小超市能买到,主要也是生产能力低了,不能满足青岛本地人的需求,我父亲曾经是厂里的一员,他说现在的那些火腿公司的老总有一位之前是给德维送猪的,后来吗得到了配方就发了家,只是味道已经变了。

今天又跟张老师一起喝茶,她这个人吗,没什么耐心,往往我泡到一半就坐不住了,我一个人喝的时候就想起来这个故事了。

同样也是之前在潍坊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一家茶馆,后来茶馆倒闭了我还痛惜了很久。好像我的故事大多数都在潍坊,嗯潍坊的宣传部记得打钱哦。

那是一家纯粹的茶馆在东风路东路附近,我记得应该是吧,中医院北边的路口往北,潍坊大多数茶馆都是棋牌室,这种纯粹的茶馆很少,现在这家店应该是成了卖高端定制衣服的地方。

老板是南方人,老板娘的茶道很出色,不过我一般都是自己冲泡,一来二去的熟悉了,有时也带点海青跟老板一起喝,好像一般这种纯粹的茶馆都是南方人开的,北方人很少有。

这个故事是那年中秋,老板的朋友给我讲的,是一个台湾商人,老板跟他说我是一个民俗作家,写写小故事,他很兴奋的过来给我讲他们的民俗,说务必要写一下,必定早晚都是要统一的,祖国的同胞要了解台湾民俗才好那。

哈哈其实他讲的大部分我都忘记的,但是还记得这个故事,既然记得就要写一写吗,总算是不辜负嘱托。

我记得那天的茶是老板新进的熟普洱,那种堆味很重,茶馆照例放着古典音乐,我没有记错的话是特别不适合喝茶的兰陵王破阵曲,讲的是战神兰陵王率领五百轻骑,杀入敌阵,破十万军解围城之困的故事,我甚至能勾勒出黄金鬼面之下那一张绝美的脸,映照着夕阳,哈哈不过喝茶听这个,就有点诡异了,我一般喜欢听十面埋伏。

也许是因为气氛的问题,也许是我一直对灵异故事感兴趣,所以我记住了这个故事。

“篮仔姑,听过吗?”我摇了摇头。

他继续说:这是在台湾,只有鹿港才有的习俗,是一个已经完全断掉的习俗,就是祖国讲的失传了。

是的,是习俗,并不是传说。前一阵子跟几个台湾老乡邻居聊天了,聊那洋楼门面的水泥雕字。

那老夫妇刚好认识一个老雕字师傅,曾经请他来修过门面雕字,但那也是很久很久的事了,我都还没出生。

据说,那是现在几乎断了的工艺,现在若还有,那做法也与以前大不相同,那个老师傅,今年已经九十多岁,早就退休了。

现在的招牌都要花俏、够吸引人,于是那种朴实的水泥雕字就渐渐被淘汰了。

所以他退休前,其实就没做那门面的水泥雕字了,而是转去做墓碑的雕字,许多师傅都是跟他一样的选择。

跑去做墓碑就更不可能回来了,就算有人家门面想再做那雕字,也不好去请个做墓碑的人来做,于是,做这门工艺的师傅就越来越少了。

交谈时谈到那老师傅的妻子,当年,她是会在中秋主持篮仔姑仪式的。

那个神秘的,现在鹿港已罕有人知的古老习俗。

那是过去鹿港,一个稍微有些邪性的,属于孩子们的,在中秋节才会玩的“游戏”。

当时的中秋节还不盛行烤肉(除了吃月饼、吃柚子以外,台湾地区人民喜欢在中秋节时与家人相约一块“烤肉赏月”),当年的鹿港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女孩就玩“关篮仔姑”,男孩就玩“关扫帚神”。

这两个活动其实像极了碟仙,是一种请灵的游戏。

整个镇的人一起请灵,这是一件多疯狂的事?

篮仔姑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篮仔姑是个父母早逝的小女孩,自小与长兄相依为命。

只是那长兄成家后,妻子不喜欢篮仔姑,她用尽各种法子凌虐年幼的篮仔姑,甚至不让她进家门睡觉,夜晚她只好躲在猪圈避寒,只是年幼的她终是熬不过,结束了短暂的人生。

后来鹿港未出嫁的女孩就会在中秋夜玩起“关篮仔姑”,用一个竹篮子,用一个小娃娃,再用一条帕子系在篮子把手上,篮内则摆着各式的胭脂、花粉、玩具等供品,然后由一名少女点上香,从猪圈迎请篮仔姑的降临。

之后将香插在篮子上,由两名女孩坐在篮子旁,眼蒙黑布,双手扶篮,周围的其他人齐唱:

篮仔姑,篮仔姨,牵花枝,少年时,现时也未嫁,今年姑仔才三岁。三岁姑,来坐土,四岁姊,来坐椅。坐椅听,讲分明,分阮听,清茶清果子。食槟榔,黑嘴齿,槟榔心,荖叶藤 ,好吃不分因,分阮三姑娘仔正是亲。亲佬亲,亲荳藤,荳藤白波波,小路通奈何,奈何好景緻;也有花,也有粉,也有胭脂点嘴唇,白衫黑领罩,乌金罩万字,万字罩手牌,紧紧催 ,紧紧到。行到瘾龟桥,脚也摇,手也摇,行到六角庄,脚也酸,手也酸;行到花园花就香 ,行到酒店面就红。猪稠公、扫帚婆,带阮三姑娘仔来。”

唱着唱着篮仔姑就上身了,接着就能开始问事,问一些少女心事。

期间万不可喊“嫂子来了”,那是禁忌,篮仔姑因嫂子而死,喊了会发生什么事,不可预料。

另一头男孩子玩的“关扫帚神”就可爱得多了,男孩子们抓着扫帚,请扫帚神上身,然后就开始点着头扫地去去了。不把地扫得干干净净都不停的。

而这两个习俗为什么从鹿港消失,有许多说法。

也许是因为终是有点邪性的游戏,一些父母不让孩子碰,玩的人变少,久了就被遗忘了。

也有人说,后来流行烤肉,烤肉比请神灵香多了、好吃多了,谁还要玩?

而有少数的长辈说,是当年发生了一些事,所以才没有人再玩的...

至于什么事,我没有打听出来,毕竟知道且玩过当年篮仔姑的人,年纪都很大了,许多人也不在了,剩下的还在世的不多,也记不清、讲不明了。

篮仔姑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习俗,但故事与仪式稍有不同,唱的歌谣也不同,但鹿港的应该是我记下的这个版本,至于曲调怎么唱,现在找到的好像是后来再编的版本,跟当初有些不同,原版的应该是已经失传,问不到了。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一种其实类似于中国香港地区的神打,也有点茅山道术的请神术的下矛术,请鬼上身,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有很多奇怪的民俗,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哦对哦,关于我微店里的那串奇贵无比的珠子,其实是一串佛珠,之前去杭州玩的时候一个老和尚非要说我有佛缘给我的,原本应该是六串,早些年的时候让我卖掉了就剩下了一串,现在吗有灵性了就不方便拍照了,就用之前的图片让大家参观参观。

那是一串雷击木,真的的太行山崖柏雷击木,十分珍贵。要是那个老和尚知道我卖掉了五串,估计得揍我一顿吧,哈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