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名人】谭继和:中唐第一才女薛涛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中唐第一才女薛涛

谭继和

五代十国后蜀学者何光远曾在《鉴戒录》中写“蜀出才妇”,明末小说家凌濛初也曾评价:“蜀女多才,自古为然。”

四川历史名人薛涛

“蜀中女子从来号称多才。”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以汉代卓文君和王昭君、唐代薛涛、前蜀黄崇嘏、明代黄娥为代表的蜀中四大才女。
蜀中才女各具特点,薛涛是尤为亮眼的一笔。薛涛生于安史之乱后的长安,为躲避战乱,随父亲薛郧入蜀地。她成长于藩镇割据、党争杀伐的乱世。家道中落后,年仅16岁的薛涛被纳入乐籍。因擅音律、懂书文,薛涛常是文骚客和节度公卿的座上宾,“门前车马半诸侯”,说风头无两也不为过。

薛涛像(引自《望江楼志》)

不过,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成都市薛涛研究会顾问谭继和强调:“她并不是一般大家理解的乐妓。放在今天来说,叫她音乐家可能更为合适。”薛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尘女子。当时,唐玄宗把朝廷教坊带到成都,“锦城丝管”流传下来,成都节度使军镇衙门也就设有乐籍乐伎。薛涛会弹奏蜀地最高音乐——蜀国弦,是卓越的蜀派古琴师。“永陵王建墓的石棺上有24乐伎的画像,薛涛就是这种乐伎性质。”“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女艺人,而不是一般大家理解的乐妓。”
“蜀女多才,薛涛秀冠。”谭继和提到,“薛涛秀冠”是因为她诗名在外。薛涛是写诗最多、现存诗最多的蜀中才女,她曾自编诗集《锦江集》(已佚)5卷,选入自作诗500首,今存世93首。其诗歌数量之大,超过鱼玄机、武则天,诗冠全唐女诗人。薛涛诗数量超群,质量也不含糊。唐代以诗取士,文人皆能出口成诗,薛涛的诗独有其韵,引“纷纷词客多停笔”。

薛涛像(图片来源:成都望江楼公园官网)

此外,虽为女子,但薛涛“位卑不敢忘忧国”,与各个文人交往间,常关怀时政,感慨国事。其胸怀格局,可从“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等诗文中窥见一二。
除诗名遍天下,“不减当时词客”,薛涛还引领了中国千年诗笺文化。薛涛好写短小绝句,适合挥毫泼墨的成都笺与她的需求不相匹配,于是她颇具创新意识地开创了薛涛笺。据《天工开物》记载,薛涛笺“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谭继和说,薛涛笺一经问世就风靡天下,正是蜀地先进造纸业的一个代表。“成都造纸印刷业在古代比较发达,有诸多勇为人先创第一的贡献。”尤其薛涛笺在笺纸史上可谓首屈一指。薛涛笺问世后历代均有仿制,元末成都还设有笺局,专制薛涛笺。最上等的薛涛笺,精工细造,极其珍贵,甚至还成为御用贡品。
薛涛笺
薛涛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一生与众多才子结缘,关于她的“绯闻”满天飞,尤其是和元稹的“姐弟恋”,更是众说纷纭。对此,谭继和解释,根据考证,薛涛比元稹大10岁以上。这样的年龄差距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结为夫妻的可能性很小。他们更可能是两个互相爱慕的诗友。
薛涛成长于蜀地,终老于蜀地,是地道蜀地才女。谭继和介绍,如今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内,遍植薛涛生前喜爱的翠竹,茂林修竹间,还能看到薛涛井以及汉白玉雕刻的薛涛像。
“蜀女多才,薛涛秀冠。文心高尚,诗魂引领。诗才奇瑰,多智多艺。才女活在民心里,才女文脉人爱惜。”以薛涛为代表的蜀中才女文化、诗笺文化千年以来薪火相传,这对于塑造蜀人诗意栖居与生活美学的传统,有深而远的影响。

薛涛

Q

 您是怎么接触到薛涛这个诗人的?您开始研究她时,她什么地方最吸引您?

A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巴蜀文化。我的夫人祁老师(祁和晖)也研究巴蜀文化,我们俩共同喜欢薛涛。下面我所谈到的薛涛的内容,包含了我们俩共同的研究成果在里面。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读到明代通俗小说家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里面有一回:“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这一回所讲的故事,就是我们蜀中才女黄崇嘏的故事。凌濛初在这一回的卷首就写道:“蜀女多才,自古为然。”他举了好些例子,这些例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1976年,祁老师根据凌濛初提供的线索,写了《蜀中才女简传》,有二三十个才女,七八万字。祁老师的这本《蜀中才女简传》,是我帮她找的资料,她写作文稿。当时出版社才刚刚恢复,后来编辑说老鼠把唯一的手写稿咬坏了,找不回来了,让我们痛惜不已。但我们对蜀中才女的兴趣起源,就是这段故事。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蜀中才女,而为什么在众多才女里注意到薛涛?因为蜀中才女,我分为4种类型。一是为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作出贡献的才女,比如武则天。二是为文化中国、民族团结作出努力的才女,比如王昭君。三是在文学史和妇女文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写诗、写词、写赋的诗词才女,比如薛涛、花蕊夫人。四是女扮男装的才女。前面《二刻拍案惊奇》所讲故事的主人公黄崇嘏,就是第四种类型的才女。蜀中才女类型多样,各有特点,但是在诗才上,薛涛是第一。

Q

为什么说薛涛的诗才是蜀中才女第一?

A

我说:“蜀女多才,薛涛秀冠。”她自编的《锦江集》一共有500首诗,留下的也有93首,数量最多,而且质量也最高。为什么会有这么确切的数字?这要感谢张蓬舟先生作出的贡献。他对现在的薛涛研究相当于一个奠基人的作用。他一生主要的成就是汇集了薛涛诗;薛涛的作品能保留这么多下来,他功不可没。而且张先生最早(1925年)认定薛涛是浪漫诗人。薛涛的诗类型很多,有很多吟竹诗,这为大家所熟知的。但很少知道薛涛是浪漫诗人。除吟竹诗之外,她还有唱和诗、边塞诗、乡愁诗等等。她的诗不仅咏物,还以竹的高贵品格,写文人诗人要有高贵的品节;以《筹边楼》写出公忠体国、报效为国的志向,维护大一统,反对民族分裂。总体来说,她的诗体现出:以明德引领风尚,以诗才引领文化。

Q

 您说薛涛是一大“才伎”,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尘女子,那是误读,是怎么回事呢?

A

关于乐伎和乐妓的问题是这样:其实唐人并没有妓女的说法,我认为是宋人提倡理学,把薛涛歪曲了。因为宋代理学讲究男尊女卑、贞洁,所以把薛涛误读为乐妓。但其实薛涛是乐伎,她加入的是成都节度使军镇衙门乐籍。乐籍怎么来的?是唐玄宗逃到成都时,带来了朝廷教坊,也就是朝廷表演乐舞的机构。唐玄宗带来的音乐风气,成都人也很喜欢。所以成都节度使军镇衙门也有乐伎,但不能叫教坊,中央朝廷才能叫教坊,节度使衙门只能叫乐籍。加入了乐籍,就要去演奏。所以这个乐伎,是人字旁的伎。韦皋给薛涛的任务,也就是4个字:“侍酒赋诗”。这也是薛涛一生以唱和诗为主的原因。在唐玄宗带进蜀中的教坊乐伎中,最有名的叫金五云,也是一个女乐伎。后来,元稹写了“菖蒲花发五云高”送给薛涛,就是说薛涛的音乐可以和金五云比肩。为什么给她这么高的评价?我研究后发现,薛涛会弹奏蜀国弦,有她的诗为证:“强为公歌蜀囯弦”。蜀国弦是蜀地最高贵、最优雅、最难弹奏的乐曲。所以她不仅是侍酒赋诗的诗伎,也是一个会弹蜀国弦的古琴家。永陵王建墓的石棺上有24乐伎画像,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前蜀时的宫庭乐伎形象,比薛涛晚。但薛涛就是这种唐代官署乐伎形象性质。这也能证明薛涛是会弹奏音乐的乐伎,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女艺人,而不是一般大家理解的乐妓。当然女艺人在唐代的地位比较低,古代女艺人地位都比较低。薛涛在女诗人里,确实居于蜀中第一位。

Q

 薛涛笺是怎么改进创新的?除了诗、蜀国弦、薛涛笺以外,薛涛还有让您佩服的地方吗?

A

薛涛笺是写诗专用,是在成都笺的基础上改进的。薛涛笺最早的名称就叫成都笺。成都笺是大纸,16开,薛涛笺是32开,改小了,方便写诗。而且薛涛笺还第一次加入色彩、加入松花,做出了有松花纹路的彩色纸笺。薛涛笺是蜀地制纸史上的改革和改良。成都造纸印刷业在古代比较发达,有诸多勇为人先创第一的贡献,薛涛正是蜀地先进制纸业的代表。除了诗,薛涛的书法也很了不起。她的书法学习自王羲之的行书,一直到明代宫廷都保留有薛涛的书法。薛涛的书法在她那个时代评价就很高,认为她的字可以和魏夫人相比。薛涛写的是“五云体”,一种艺术体的行书,也是薛涛所独创。所以薛涛不仅在制笺上有巧思,在书法上也有创新意识。

薛涛笺(引自《望江楼志》)
Q

 薛涛写诗题材宽泛、数量众多,她对唐诗的贡献有哪些?

A

薛涛对唐诗有一个贡献,研究的人比较少,就是她的诗,以唱和诗居多。唱和诗是唐诗的特点。唐代诗人之间互相唱和,是时代风气。薛涛常与官员诗词唱和,成都11个节度使都很重视她,20个大文人都和她有来往,包括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这些大诗人。唱和诗是在唐声诗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声”是声音的“声”,是说唐代的诗可以歌唱。但宋代以后,诗就没有声音了;到现代更没有,失去了这个传统。前面有说到,唐声诗的特点是唱和诗,而薛涛在唱和诗里占有重要地位。像她这样,以唱和诗为其一生的诗人,还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她在唐代诗歌史上、妇女诗歌史上地位这么高。第一是因为她诗歌内容的特点;第二是数量的特点,这两点前面都提过;第三点,就是她诗歌中唱和诗比较突出。这3点对唐诗都有贡献。

Q

 薛涛和元稹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您怎样看待他们的关系?

A

元稹的确给薛涛写了很多诗,比如:“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根据我的考证,薛涛比元稹大10岁以上。这样的年龄差距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结为夫妻的可能性很小。他们更可能是两个互相爱慕的诗友。

Q

薛涛好竹,她的这一特点有她个人性格的体现吗?

A

有。薛涛诗歌里,两类诗最有名。一类是公忠体国、为国家为民生的诗,但这类诗数量比较少。第二类就是吟竹诗,这个数量比较多。薛涛诗歌最有特点的就是爱竹、敬竹、翫竹。薛涛的第一首吟竹诗——《酬人雨后翫竹》就用“苍苍劲节奇”“虚心宁自持”来歌颂竹的劲节,歌颂人的气节和高贵品格。薛涛的格局不小,她上承晋竹林七贤,下启宋文同、苏轼的中华审美竹文化,她所住的竹居茅舍,就代表我们的竹居文化。所以望江楼公园里竹子很多,是东亚竹类第一公园,继承了薛涛翫竹的文脉。

薛涛制笺图(引自《望江楼志》)
Q

 后世为纪念薛涛,修筑了望江楼公园,您对成都博物馆文化也有研究,您觉得望江楼公园在成都文化地标的特点是什么?

A
薛涛留下了很多历史遗产遗迹,为我们书香天府留下了文脉基因,在今天的望江楼建筑群都有体现。薛涛主要留下了六大历史遗产,也是六大地标。
第一是吟诗楼。最早的吟诗楼是薛涛在碧鸡坊修建的,她晚年一直在吟诗楼栖居。本来唐代的成都,就是书香成都。杜甫到成都时,就说成都是诗意成都。薛涛承袭了成都“书香人居,诗意生活”的传统,又为诗意成都添砖加瓦。所以为什么清代望江公园要修建吟诗楼,就是继承薛涛的吟诗楼而来。

俯瞰吟诗楼(来源:成都望江楼公园官网)

 第二是浣笺亭。薛涛以前住的地方,就有浣笺亭,后来被重建在望江楼公园里面。
 第三是茗椀楼。清代何绍基曾歌颂薛涛“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因为吟诗必然喝茶,诗、酒、茶是一体,所以也许薛涛还会制茶,何绍基才如此歌颂她。现在建茗椀楼。这是第三个文化地标。
 第四是薛涛井。薛涛井最早在薛涛宅院旁边,薛涛取井水制作薛涛笺,世人都称薛涛井。但这个井后来找不到了。明代蜀王很想要薛涛笺,其他井水都制不出薛涛笺,只有今天望江楼公园这个井,当时叫玉女津,每年能做出很少一点的薛涛笺。据说只能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才漂得出薛涛笺,数量非常稀少,老百姓都见不到。因此,蜀王就把玉女津命名为薛涛井。
薛涛井(成都市武侯区新闻中心供图)
第五是崇丽阁。现在也叫望江楼,是为继承我们蜀地文脉而修建。原本锦江边有高塔,明末张献忠入川时就毁掉了。清代四川出的状元不多,据说就是因为毁坏了这座塔,断了文脉。清代的人,就修建了崇丽阁,以复兴书香成都,恢复成都文脉。崇丽阁就修在薛涛井旁边,为什么选在薛涛井旁边?因为薛涛是成都人心中难得的诗人、难得的才女。薛涛其实也有文章,但遗憾没有留下来。

崇丽阁,民间俗称“望江楼”,是成都望江楼公园内的主要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崇丽二字,因其矗立在锦江岸边,民间称之为“望江楼”

 第六是濯锦楼。因为锦江水能够洗濯蜀锦,让蜀锦更鲜艳。哪一段能够洗濯蜀锦呢?就是现在东边九眼桥这一段水洗出来的。薛涛的诗集叫《锦江集》,薛涛的诗就是锦江孕育出来的。濯锦楼,一是纪念蜀锦在这里洗涤,二是锦绣文章都是锦江洗濯出来。所以说望江楼这个建筑群,有薛涛的文脉基因。成都人很敬重薛涛,其他城市还没有哪个女诗人能有一个专属的公园,也没有哪个女诗人有这么多文化地标。

濯锦楼(来源:成都望江楼公园官网)

因此,我对薛涛总的评语是:蜀女多才,薛涛秀冠。文心高尚,诗魂璀灿。诗才奇丽,多智多艺。才女活在民心里,才女文脉人爱惜。
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作者简介
谭继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司马相如、扬雄、郭沫若等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成都薛涛研究会顾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谭继和

配图:方志四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