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光:《福地贵阳》
(图为著名老作家何士光老师在泓一素食馆签名赠书《今生-经受与寻找》)
福地贵阳
贵阳是一处人间福地。自古不受兵刀之灾。历朝历代的逐鹿之战,都远在这大山下面的那一片中原大地上进行。近现代以来,无论是列强侵扰,或是太平天国革命,乃至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贵阳也少见烽火,不闻枪声。堪舆家说西南是个坤,在奇门遁甲上是死门;其实坤者,乃如土地一样能容载万物;所谓死门,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在古往今来的长长岁月里,大西南又总是敞开胸怀,接纳着从战争中撤退下来的部队,收养着从中原大地上迁徙过来的民族,安抚着天南地北的离乱的人们。设若中华大地上没有这样一处深远的布局,那些中华民族的重要而险峻的历史,殊不知道会是怎样书写的。
贵阳是一处人间福地,至今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用堤坝抗涝防洪,却有高峡溶洞给人;没有地震,没有飓风,没有沙尘暴,乃至没有非典。这诚然也是由于大山的庇护,这一隅土地才没有更多地损毁。人类同土地之间的战争也像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一样,首先都从丰腴、平坦、松软的地方开始,那些袒露着的不设防的土地,很快就被铁犁划开了。就连黄土高原上的草梗,也只需要一只小小的铲子,便能挖掘到寸草不生。所以我们的繁荣历史,是从西北向东南渐进的历史。繁荣过后难免荒凉,丝绸之路早已是风沙茫茫。当年有八水环绕的长安也让人呼作废都,不复再有塞上江南的景象。只有这儿的大山还站立着,峰峦交错,轻易不能攻破。要绝灭岩石缝隙中的草根,也还得经过更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成。因此才保住了一点灵气,保住了一点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
贵阳是一处人间福地,还因为没有什么积淀下来的习气来束缚自己,饮食起居也宽松容易。这座城市本来就是在开放和移民中建立起来的,所以从来就是多血脉的,多滋养的。更久远的往事不必追述,抗战时候这里就是天下仁人志士逗留之处;不久又迎来了南下的同志,西进的干部;后来又遭逢大三线建设,亦不知涌进了多少英才和财富。所以不论京派海派,人们一律抱着敬意。又不管川味粤味,大家也能甘之如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挂一漏万呢?所以入乡不必随俗,乡愁也会少去几许。那种长安居不易,或者只有冒险家才相宜的情形,在这儿是不会发生的。来到这儿,一定能少乘几多车,少跑几多路,不那么拥挤,不那么忙碌。
贵阳是一处人间福地,这早在人们的观察和预料之中。当年那个叫刘伯温的智者就说过:江南千条河,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诚然,说到赛江南,我们往往误会为在繁华上赛过江南,仿佛是痴人说梦一般。其实,人类拿那么多的繁华来做什么呢?这是一场历史的悲哀。而今夏日来临,电视屏幕上天天在报告,长三角、珠三角持续高温,接连涨水。水深火热这样的话语千万不能常用,方此时也不得不用,云贵又怎么不赛江南呢?毕竟,人类首先得活着,得有一个生存环境容我们活下去,然后才能谈豪华和超豪华,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国师刘伯温只说了五百年,不知再过五百年,甚至再过五十年,事情又会怎样。愿大山能依旧庇护我们,愿贵阳也依然是人间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