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中)

與大盂鼎、大克鼎相比,后廳裡的十九個小鼎簡直就是浴缸與電飯煲的區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鼎的銘文和紋樣,一樣不缺,而且形式更加豐富。

圓形、長方形、三角腿、四條腿、有蓋的、無蓋的......看到後來,發覺最尷尬是有些古漢字根本找不到,就算找到也沒有讀音,甚至難以顯示!那就自己造兩個字唄...

▲十九件小鼎

▲燕候旨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17.2釐米 口徑14釐米
重1.16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口下目,自造字,無釋義無讀音)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30.8釐米 口徑27.8釐米
重5.65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亡智鼎
戰國晚期(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高18.3釐米 口徑17.5釐米
重4.1千克
孫鼎先生 景俊士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自造字,無讀音)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3.5釐米 口徑15.7釐米
重2.88千克
吳清漪女士捐贈上海博物館藏

▲辛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31.5釐米 口徑28.5釐米
重8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秦公鼎(小)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0.5釐米 口徑31釐米
重11.25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秦公鼎(中)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2.2釐米 口徑33釐米
重12.92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未拍攝,圖片缺)

▲秦公鼎(大)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5.2釐米 口徑35.5釐米
重15.2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父庚祖辛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3釐米 口徑17釐米
重2.66千克
沈同樾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員方鼎
西周昭王(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
高22.7釐米 口橫18釐米 口縱14.5釐米
重2.83千克
孫鼎先生 景俊士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厚趠(CHUO)方鼎
西周昭王(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
高21.3釐米 口橫17.4釐米 口縱13.3釐米
重2.4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亞伯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0.4釐米 口徑17釐米
重2.08千克
解籜(TUO)盦(AN)主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大下黽,無讀音)方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4.2釐米 口橫19釐米 口縱14.2釐米
重3.33千克
潘達于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寧女父丁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高29.9釐米 口徑14.5釐米
重4.88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䀠下豕,無讀音)父丁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0.8釐米 口徑16.4釐米
重1.76千克
吳清漪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鄭虢(GUO)仲悆(YU)鼎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上半葉—前771年)
高21.7釐米 口徑23.7釐米
重3.6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劉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高22.9釐米 口徑18.4釐米
重2.54千克
孫煜峯先生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應公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18釐米 口徑15.5釐米
重1.75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毛公方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22.5釐米 口橫19.3釐米 口縱15.3釐米
重3.5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十九件小鼎同樣看了數遍,接著前往一樓的青銅器常設展廳看看。畢竟二樓特展中所有的青銅器,原本都在一樓。

注:文中古漢語二字,無讀音


文中自造二字,無釋義無讀音

【連載】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上)

(0)

相关推荐

  • 二十多年没爱过她的丈夫,突然变好,妻子起疑:他一定是出轨了

    画面中紧紧依偎在一起,十指相扣的是一对结婚二十五年的夫妻.虽然是老夫老妻,两人却呈现出了犹如新婚夫妻一般的状态.看起来如此和谐的他们,会有什么矛盾需要来到金牌调解解决呢?很快,张女士就说出了一句让人无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上)

    聽聞闊別滬上十七年的大盂鼎回娘家探親(上次回滬為2004年),趕緊去上博瞧瞧. ▲雙鼎合璧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被譽為宇內三寶.今三寶分居北京.上海與台北,在此之前分別在三城見過三寶真容.特別是大克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下)

    上博一樓的青銅館,數不清來過多少次.儘管如此,每次參觀都會有新的感受與發現.除卻耳熟能詳的大克鼎與大盂鼎,剩下的大量青銅器中不乏一些精美異常的國之重器. ▲"透光"鏡 西漢(公元前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厚趠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厚趠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揚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揚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ˊ ...

  • 《鋻古録》(三十八) 戰漢錯金銀青銅器研究 上

    試擧真.偽各數種藏品,分析,比較,研究其古物鋻定學特徵及論證依据. ❖現代仿制品❖ 1.錯金銀博山鑪 ▽ 此標本件f-001,系仿制漢代博山爐造型.該器整体鋳造,黑漆古,緑銹都已仿制基本到位.當時售者 ...

  • 金文拓本:故宫、上博的重器铭文图文欣赏,非常罕见

    金文两册拓本(珍藏版) 此金文两册,几乎都是故宫.上博的重器铭文,很值得研究.册页有收藏印记"器之手拓""渔春审定"考为清末人.张琏,清,字器之,号梅泉,嘉定(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樂器·鐘·鎛】

    鐘:傳統的打擊樂器,形狀扁圓而中空,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多為青銅制,又叫「編鐘」.鐘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 鎛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水器·盤·壺·洗·匜】

    *「青銅盤」古代君王貴族在各種重要的場合,如祭祀.宴會的行禮或用餐前後,必須先完成「沃盥之禮」(洗手禮儀),通常以青銅匜和盤一起搭配使用:先用匜裝水,傾倒到手上洗淨一番,底下則以盤承接洗過的水. *匜 ...

  • 金文拓本:故宫、上博的重器铭文图文欣赏

    2019-08-26 12:12·闻是文化 金文两册拓本(珍藏版) 此金文两册,几乎都是故宫.上博的重器铭文,很值得研究.册页有收藏印记"器之手拓""渔春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