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中)
與大盂鼎、大克鼎相比,后廳裡的十九個小鼎簡直就是浴缸與電飯煲的區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鼎的銘文和紋樣,一樣不缺,而且形式更加豐富。
圓形、長方形、三角腿、四條腿、有蓋的、無蓋的......看到後來,發覺最尷尬是有些古漢字根本找不到,就算找到也沒有讀音,甚至難以顯示!那就自己造兩個字唄...
▲十九件小鼎
▲燕候旨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17.2釐米 口徑14釐米
重1.16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口下目,自造字,無釋義無讀音)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30.8釐米 口徑27.8釐米
重5.65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亡智鼎
戰國晚期(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高18.3釐米 口徑17.5釐米
重4.1千克
孫鼎先生 景俊士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自造字,無讀音)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3.5釐米 口徑15.7釐米
重2.88千克
吳清漪女士捐贈上海博物館藏
▲辛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31.5釐米 口徑28.5釐米
重8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秦公鼎(小)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0.5釐米 口徑31釐米
重11.25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秦公鼎(中)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2.2釐米 口徑33釐米
重12.92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未拍攝,圖片缺)
▲秦公鼎(大)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高35.2釐米 口徑35.5釐米
重15.2千克
范季融先生 胡盈螢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父庚祖辛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3釐米 口徑17釐米
重2.66千克
沈同樾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員方鼎
西周昭王(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
高22.7釐米 口橫18釐米 口縱14.5釐米
重2.83千克
孫鼎先生 景俊士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厚趠(CHUO)方鼎
西周昭王(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
高21.3釐米 口橫17.4釐米 口縱13.3釐米
重2.4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亞伯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0.4釐米 口徑17釐米
重2.08千克
解籜(TUO)盦(AN)主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大下黽,無讀音)方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4.2釐米 口橫19釐米 口縱14.2釐米
重3.33千克
潘達于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寧女父丁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高29.9釐米 口徑14.5釐米
重4.88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上䀠下豕,無讀音)父丁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20.8釐米 口徑16.4釐米
重1.76千克
吳清漪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鄭虢(GUO)仲悆(YU)鼎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上半葉—前771年)
高21.7釐米 口徑23.7釐米
重3.6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劉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高22.9釐米 口徑18.4釐米
重2.54千克
孫煜峯先生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應公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高18釐米 口徑15.5釐米
重1.75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毛公方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10世紀末)
高22.5釐米 口橫19.3釐米 口縱15.3釐米
重3.5千克
李萌軒先生 邱輝女士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十九件小鼎同樣看了數遍,接著前往一樓的青銅器常設展廳看看。畢竟二樓特展中所有的青銅器,原本都在一樓。
注:文中古漢語二字,無讀音
文中自造二字,無釋義無讀音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