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停了朱安生活费,朱安无奈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中国近代社会是是一个思想文化多元碰撞的社会,新的思潮已经酝酿成了一股改换天地的大势,而旧的思想依旧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屹立不动,显示着深深扎入这片大地的根基。在新旧交替之中,不少伟人应运而生,同时也有不少人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朱安便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牺牲品。她出身于一个保守的家庭,恪守闺训,安顺本分,但是她的丈夫是鲁迅,是冲在新文化运动最前沿的民主斗士。巨大的思想隔阂成为了她和丈夫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也成了她一生悲剧的根源。
不搭配的婚姻
其实,在近代历史上,许多宣传新文化的文人都有家长为他们安排好了的妻子,徐志摩有张幼仪,胡适有江冬秀,朱安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是她却是这群人中最可怜可叹的一个。
张幼仪虽然曾经和朱安一样,也是个仰仗丈夫而活,视丈夫为天的女子,但是她受过教育,被徐志摩抛弃之后,在绝境之中,张幼仪迸发出了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从一个旧时代的弃妇变为了依靠自己而活的女强人。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和朱安的出身境遇也十分相似,更加不幸的是,胡适还是一个擅长拈花惹草的人。但江冬秀有着自己的城府和谋算,而且文武兼备。武能挥动菜刀,以自己和孩子的性命做威胁,让胡适不敢再提离婚的要求。文则能成为胡适事业上的帮手,替胡适招待亲朋。这一切都使得胡适对她又爱又惧,却又离不开她。
与这两位相比,朱安的人生轨迹就显得要暗淡许多了,她既没有张幼仪那样绝境重生的魄力和勇气,同样不具备江冬秀那般收放自如的豪情与谋略。面对丈夫的冷遇,她能做得只能忍耐,只有等待,等待丈夫能够回心转意看她一眼,但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那么,朱安一生的境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母亲的礼物
朱安与鲁迅的婚姻是传统型的盲婚哑嫁,双方家长相看后觉得合适,便拍手决定了两个年轻人的终身大事。
鲁迅对于这桩婚事自然是十分不满,但是他没有办法去拒绝母亲的要求,好在他还有转圜的空间,他考上了赴日留学的奖学金,可以借此为由头推辞这桩婚事。在出发留日之前,鲁迅还对朱安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放足,一个是读书。
然而,这两个要求对于鲁迅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保守的朱安及其家庭而言,却是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在长期的畸形审美之下,小脚被人们视为女子柔美的象征,而自然生长的脚被称为“天足”,是没有教养的乡野村妇才会有的,长期被这种观念熏陶的朱家如何肯让朱安放足呢?
至于读书也是一样,古代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针织女红才是正事,而且朱安本人也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文化,所以这两个要求朱安一个也没有做过,甚至一个也没有去尝试过。
鲁迅留日许久未归,朱家却已经等不得了,于是鲁迅的母亲周老太太一封病重的家书将鲁迅骗回了中国。父母装病这一招古往今来诲人不倦,不知道拆了多少良姻,又配了多少怨偶,却始终屡试不爽。
鲁迅无奈只好答应家中的要求,与早有婚约的朱安完成婚礼,朱家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的女人,所以成亲这日颇费心机地让朱安穿了一双塞满棉花的大鞋,然而天不凑巧,鞋子在上脚之时掉落了下来,得知对方并非按要求放脚之后,鲁迅自然对新娘更加不满意。
就好像鲁迅后来说的那样,他只能把朱安当成一件母亲赐予的珍贵的礼物,好好地将其供养起来,其他事情则是他不能想的。事实上,鲁迅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负担朱安的生活费,甚至劝她改嫁,但是除此之外情感上的交流是没有的。
我也是鲁迅遗物
成婚三日后,鲁迅就返回日本继续学业,归国以后,也很少回到老家,朱安就这样开始了她一辈子的守候和等待。朱安努力地扮演好妻子的角色,替鲁迅侍奉高堂老母,操持家务,这个旧式的小女人或许以为这样终有一日能够换回丈夫回心转意,但是她不明白,她和鲁迅之间思想的差距太大了,大到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成为夫妻。
而另一方面,鲁迅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知音和伴侣,那就是她的学生许广平。许广平是一个进步女青年,参加学生运动,和鲁迅一起向那个黑暗的社会发动冲击。有着共同理想的许广平明显比朱安更适合做鲁迅的妻子。
对于朱安,鲁迅没有办法说服朱安离婚,他无法结束这一段婚姻,但同时他也没有办法把朱安当成妻子,让自己真正接受这段婚姻。所以,鲁迅所能给的也仅仅是生活上的供养罢了,按时给她生活费罢了。
在鲁迅死后,负担朱安生活费的任务就落在了许广平身上,许广平对于这个丈夫名义上的原配妻子,还是按照鲁迅生前的安排,依旧每月发给她生活费。但有段时间,许广平实在是经济困难,自顾不暇,才不得不停了朱安的生活费。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朱安生活难以为继,最终在旁人的提醒下,她想到了贩卖鲁迅的藏书和手稿来维持生活。消息传出,不少文化界名人都惊动了,纷纷登门相劝,面对这些社会名流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忍耐了一辈子的朱安终于爆发了。
她满含幽怨地说,“你们总说要保存大先生的遗物,可我也是他的遗物呀,你们怎么不想想怎么保存我呢?”
结语
的确,朱安的幽怨不是没有道理。在这一生中,有谁想过朱安的处境呢?有谁切身体会过朱安的喜怒哀乐呢?大家都只把当成一个和鲁迅相关的符号,却忘了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鲁迅和朱安的事情,很难去评定绝对的对错,只能说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悲剧注定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