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哲学:感知区间
每当得遇一款好茶,开汤一入口,便顿感周身通泰安然,神游天外了……
于是我们便会顺理成章的想象这应该是上苍的恩赐吧!然后便一通感慨:“此美只应天上有,奈何人间几回尝……”
神游的空当儿,我忽然一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哪会有工夫去给你做这等的精饲料?”
这个问题你姑且先琢磨着,我们稍后再说,现在先来了解一下人类的感知范围:
人类可感知的光线波长范围在380nm~780nm之间,称为可见光。其中对绿色(550nm)光产生最大的光强敏感度。
380nm的波长对应为红色可见光,低于380nm的波长我们称之为“红外线”,我们对它的感知主要是热量;780nm的波长对应为紫色可见光,高于780nm的波长我们称之为“紫外线”,号称紫外线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也是导致人类皮肤老化的罪魁祸首。而介于紫红之间的绿色(波长550nm),则是人类视觉最为敏感的颜色。
再说听觉,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在20Hz ~ 20KHz之间,作为交流的工具,人类语言的频率范围则在500~3000Hz。至于音量强度,一旦提升到150dB就会产生失去听力的危险。
为何人类的感知范围被限制在了这样的一个区间内呢?
有一种假设就是人类之前所能感知到的区间范围很广,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逐渐退化掉了那些使用频率不高、实用性较低的区域以节省能量,并将高频使用的区间于以强化,从而得到了我们现在的感知能力范围。
比如我们退化了爬树的能力,退化了游泳的能力,退化了撕咬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强化了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协作的能力,并成就了人类最最伟大的创造力。
另一种与之对立的假设是:当初人类特定的感知能力并不是很强,甚至于没有。但因生存的需要而逐步发展出来并被强化成为主流的感知能力。比如直立行走就是在逐渐的强化过程中练就的技能,我们现在熟悉的键盘输入法也是在1808年的意大利才出现的。
但无论哪种假设,我们都可以试着得出这样的推论:
人类的感知能力与感知区间的形成是同现实生存环境必然相关的。现实环境中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那部分,被人类大量的经验进而强化了相应的感知能力;相反,与人类生存关系较疏远的那部分,人类则丧失了或者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的增强对应着快感的提升。
人类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越深入,则会对其理解越充分、越全面。当人类在这个感知与探索的过程中触碰到了那些更有利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容时,便会产生一种兴奋和愉悦。这是一种自我奖赏机制,也可被视为一种方向性的指引。于是,在这种愉悦的指引下,人类会更加趋向于寻找或制造出那些有利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事物。
无论是瓜果梨桃、皮毛锦缎,还是鸟语泉鸣、竹吟松啸,之所以认为它们悦目、悦耳,原因就是它们所代表的那个环境或其自身正是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
于是,这也就解释了开篇的那个问题,——茶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是人类先祖在尝遍了所有的植物后,发现的那为数不多的滋味还算不错的树叶,于是被当做饮品加以种植,——至于其他植物可以食用的根茎则被当作了充饥的食物。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的肠胃系统不适合消化植物纤维,而是更加适应动物纤维,那你是断然无法欣赏茶之美的,至于“上苍的恩赐”么,那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茶好喝,其实是基于茶与人长期相互影响、相互驯化的结果,而不是单向的。
想来,蜣螂是否也会认为马粪是“上苍的恩赐”吧……
笑过之后,问题又来了:
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追求各种感知的“极致体验”。那么这种“极致体验”是否又是单纯的提升感知强度呢?
肉包子好吃,但你要更高的味觉体验是一下吃十个么?
可乐好喝(对我来说它还是太甜了),你是否会认为它的原液能带给你更好喝的口感体验呢?
盐调百味,但你绝对不会指望去吃一口盐的。
糖很甜美,但糖精可是苦的。
所以,懂了吧,
提升感知强度 ≠ 提升感知水平
换句话说,就是茶汤里的那种极致体验,不是单纯靠提升浓度就能实现的。一道本来就表现平平的茶品,不是你加大投茶量、闷了又闷就能够华丽变身的。
我看到你在点头,还有你紧锁的双眉,“道理似乎能听懂,但这'极致体验’也只是感受到了,但还是没说明白……”
那我们就再聊聊这极致体验!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应于我们感知区间的客观事实。所谓的“极致体验”一定也是呈现于适当强度之下的,过犹不及,都不行。
此外,我们又要将感知体验细分为若干项目,就茶来说,厚度、苦底、甜度、气息、回甘、体感、喉韵、滞留时长等,都是细分出来的项目。而每一项又会有其特有“敏感区”、“兴奋点”(你要非愿意理解为是'G点’,我也不管),就好比视觉范围中的绿色部分与听觉范围中500~3000Hz的语音区域。
我们所谓的“极致体验”,就是能够达到各自兴奋点的细分项目越多,这种“极致体验”就越充分,越强烈。反之亦然。
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一直致力于推广“标准冲泡”以确立“标准浓度”,并始终不建议大家比喝浓茶的根本原因。
好了,点到为止,今天就说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