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旧
每日一字——旧
【难辞其旧】连续几个周末,都在忙着收拾住了十年的老房子。说是收,其实主要是扔。多年攒下的旧物,散布在家中各个角落。当初又掖又塞的,以为看不见就互不打扰相安无事,未曾想决绝的这一天终于会来。
旧的电器,自废武功不堪作用的,扔也就扔了。小朋友儿时的衣物、玩具,各种带着印记的纸片零碎,反正总是在不停地扔。十数年前的军装,早前先是扔了旧的,现在新的没穿过的,一套一套,竟然也留不下来了。
“留着,你会再穿?”
“那只留一套吧,作训服,很好的……”
“什么时候穿?”
“呃……”
叠好,放在楼道的垃圾桶旁边。一会儿再过去,收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也没有。好吧,利索了,无牵无挂了。
这是恋旧么?这个年纪的人,往事割了一茬又一茬,日子翻了一篇又一篇,过去的早过去了,本来以为没有什么会特别舍不得。
新的、旧的,看起来在说质地,其实在说时间,在说前后。划一道线,这一边是新,那一边就是旧。不论当年创造简化字“旧”的专家初衷如何,这一竖一日,还真是耐人寻味。且将它看作一个不错的现代会意字吧。
旧,繁体作“舊”。《说文》:“舊,鴟舊。舊,留也。从雈,臼声。”考查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舊”的上下两部分容易分辨:雈,是头上竖着两只耳朵的鸟(篆文讹为草头),据说是猫头鹰的一种,名叫鸱鸺;臼,甲、金文本来是鸟巢的形状,篆文讹变为“臼”。篆文“舊”,还有另一种或体:鵂,直通鴟鵂这一鸟名。
那么,猫头鹰在巢上,如何会意?又如何引申出与“新”相对的“旧”义?闻一多先生考证后的解释,大意是:古人有一种捕鸟的方法,是取鴟鵂一只,“折其大羽,绊其两足,以为媒,张罗其旁,众鸟聚矣”。以鸟诱鸟,对被引入罗网的新鸟而言,巢里的这只“媒”鸟就是“舊”鸟了。
很勉强。还有更勉强的解释,说是这猫头鹰的习性,好强占其他鸟儿的巢穴,家园被毁的鸟儿只得另筑新居,被占夺的巢于是成为“舊”居。
也许我们只能说,“舊”的本义是鴟鵂在巢上,后来被假借用于新旧的“舊”,本义反而隐退,最终消失不见。
人类的旧物,最大的聚集地,大约也在各自的巢穴。日复一日,我们如传说中的鴟鵂,两眼圆睁,双耳竖立,守护着那一点点辛劳所得。不知不觉,大羽被折去,双足被牵绊,离“舊”巢而去变得越来越艰难。那高处的猎人是谁?是欲望,还是宿命?
有好些线,当年是划过的。现在要补上一刀,划得再深一些。就像中午叫的外卖披萨饼,再切一道,扇形的小块儿,轻轻一分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