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与观众北辙南辕,与自己分道扬镳

《北辙南辕》

推荐指数:★★

上线时间:7.11

只有生活的既得利益者才乐于给后来人传授经验,底层群众只忙着生存。《北辙南辕》演绎的或许是导演冯小刚的世界,日常在饭局里觥筹交错、推心置腹,为一条昂贵的鱼大动干戈,雪夜中听演奏声流淌……这当然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只是却也证明了,曾经的冯小刚和今天的他,与其说是北辙南辕,不如说早已分道扬镳。

当代都市题材国产剧,往往被寄予“概括当下生活”的期望。但当这种期望落在市井大导冯小刚身上,转眼便成失望。

至少目前来看,这部号称让他时隔25年重回小荧幕、搬来“半个娱乐圈”参演的《北辙南辕》,口碑并不好。“不接地气”、“脱离观众”,网络上多是这类批评,更有人直接称之为“京圈儿《小时代》”。

南辕北辙,意思是心向往南而车却向北,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有趣的是,以此为标题,似乎昭示着这部剧的宿命:无论是与观众的距离、立意还是作者性,都堪称“北辙南辕”。剧 中也有冯小刚既往作品的影子,由此更能看清他如何赢得过观众,又何以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01

姐妹情深,还是诈骗?

打着当下正火的女性旗号,《北辙南辕》设置了五位女主角,试图讲述她们的成长与创业史。但很显然,展现女性间情谊和具体困境并非冯小刚的专长,甚至也不是他的意图,所谓女性题材电视剧,不过是顶着噱头的商业化作品罢了。

问题首先出在故事开篇,为了让五条小溪汇成江海,可谓拉足马力,极尽波折:女主角之一戴小雨原本在国外准备结婚,结果未婚夫突然出了意外,她才发现恋爱五年的人另有妻女,于是愤然分手、回国。

戴小雨五分钟内经历了从婚纱店到抢救室的世界颠覆,而那个“渣男”,明明要做脑部手术却没开颅,术后迅速康复创造“医学奇迹”,此前还一边隐瞒婚姻的秘密,一边把离婚协议大喇喇摆在电脑桌面……这当然也叫信息量大、节奏快,但背后的常识缺失和逻辑漏洞让人无法忽视,仿佛情节的铺垫,只是为了提高叙事效率,是导向结局的最快捷径。

而早被构建和预设好的结局——主角们一起开“北辙南辕”餐厅,作为必须达成的“目标”,使所有姐妹情深的戏码都变得十分虚假和工具化。

例如女投资人尤珊珊邀请十八线小演员鲍雪入股餐厅,此前两人只有两面之缘,鲍雪因没钱拒绝,尤珊珊则表示“钱的事最不重要”、“我借你”。 合伙做生意,还借钱合伙做生意,听起来太像诈骗,而鲍雪的反应居然是“你对我也太好了”。这种人与人之间极致信任、毫无芥蒂的不真实感,也是在“五个女孩会成为朋友”的“目标”设定下,对关系建立的过程缺乏陈述耐心的结果。

更不真实的是人设。只要是人,都有痛苦、困境和难关,可在这个无数女性真实困境已经超乎想象的时代,《北辙南辕》中每位女主角的生活方式都赤裸裸地标着价格,让人难以抹平差距、去掉标签、摆脱偏见,将她们视为一个个和我们一样的人。

其中,尤珊珊亮丽得刺眼:很早结婚生子,离婚后与家庭彻底撇清关系;工作顺风顺水,将别人的债务大手一挥全部免掉,做好人对她来说全无成本。剧中人人都羡慕她、信任她,而她也恰如其分地摆好了笃定的姿态,从未出错。

其他人的痛苦也都包裹在精致的糖衣里:司梦是标准的中产太太,痛苦在于丈夫不愿意让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冯希不过是还未成为中产的司梦,有一个更过分的男友;戴小雨在感情上被欺骗只是个设定,回到国内迅速在饭局里如鱼得水,日进两万;鲍雪的演员之路再怎么不顺利,也有奶奶的大房子成为她的退路……

情节、关系和人设的架空,使主线剧情很难好看,但剧中也不失独属于冯小刚的闪光点。比如撇除演员刻意京化的腔调,整体对话节奏还是比较顺滑、舒服的,人物在插科打诨时也颇有几分可爱和“人味儿”;男女之间看对眼时的张力,在这里也不需要过多解释,不需要辗转反侧、藏着掖着,而是勇敢上,大胆约,没什么可害臊的。

由此可见,导演冯小刚擅长和喜欢讲的还是人和人之间的那点事儿,你来我往打嘴仗,人情世故立规矩。这也符合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是《北辙南辕》可以集中展示的部分。而这似乎并非主创所愿,故事还是硬套了个女性题材的壳,凭空想象出一种都市女性的生活。

02

中产阶级“大飒蜜”:

女老板、女演员、女公关

近几年,不少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诟病“不接地气”,《北辙南辕》是其中之一。但“别人”可能是想贴近普通人的日常而不得法,冯小刚几乎是从根上就放弃了接近观众,局限在自己已知的经验中。

事实上,冯导近来的作品无不在展示风景、家居和生活方式。《非诚勿扰》里的三亚和北海道就给观众留下过深刻印象,《北辙南辕》则在网红景点阿那亚拍摄。这一点也值得咂摸,海边、独栋洋房、人性化社区里的中产文艺生活,与奢靡的富豪生活有微妙的区别,更多是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余韵。

曾经,《三十而已》里富太太的爱马仕包成为热议话题,因为爱马仕包本身就是一个清晰的符号和道具,标明了这群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而《北辙南辕》里的中产生活方式,对主角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个爱马仕包尚且有价可询,一种生活方式却是一种氛围,价格是模糊不清的。这种模糊让观众隐隐觉得不舒服,无法衡量自己买不买得起,只能指出“脱离现实”。

或许“脱离现实”、“不接地气”本身也是个伪命题,我们自己也未必能说得明白要贴近谁的生活,接哪里的地气。是住在南城坐拥几套拆迁房的老北京的生活,还是在国贸上班的北漂都市丽人的生活,抑或是县城里小公务员的生活?

尤珊珊、鲍雪和戴小雨的生活,未必不是真实的。更何况,在冯小刚的世界里,可能有无数个“大飒蜜”女老板和饭局上会来事的女演员、女公关,这就是他眼中的“现实”和“地气”。

但相比于围观某种可能的现实,观众更需要在故事中找到代入感和落脚处。《北辙南辕》中,北漂女孩冯希本来最有希望成为那个心理寄托,可牙尖嘴利、大气洒脱从不属于她,她只是一边跟在有这样的性格的尤珊珊身边,一边安抚自己阴晴不定的男友。——或许正因她的生活离主创最远,才毫无一夕之间逆袭成为主角的可能?

03

冯氏幽默失去内核,

仅剩技术、特权与灵光闪现

当然,这部剧也并非一无是处。在“网剧有电影感”成为一种营销手段的今天,《北辙南辕》的摄影、美术和置景都较同期剧高出一个档次。

或许正因为是冯小刚,这部剧才可以“任性”、敢于“高级”。在其他剧集都需要提供明确的爽点、苏点,遵循一集定生死定律时,也只有它会不带明确的戏剧目的,花十分钟时间展示一段纯音乐演奏。

冯氏喜剧的趣味也尚有几丝残留,在一般剧集都是拐弯抹角地讽刺、影射现实时,它可以通过饭局和片场戏中戏,讽刺娱乐圈排番位、大腕现场不记词。宋丹丹饰演的“花姐”甚至直接指名道姓,提出了当红明星的名字:千玺、昊然、黄轩,这无疑增加了某种“吃瓜”的刺激感。

可惜,留下的是技术,是导演的特权,是片刻的灵光,失去的却是观众想要看到的更尖锐、更细致的内容。可以说,冯氏喜剧之所以被视为小人物的代言,正因为它站在了有权有钱阶层的对立面,而冯小刚却已经一步步成了自己曾经讽刺的对象:

过去《大腕》里曾讽刺广告的无孔不入,到了《北辙南辕》里,第一集从挪威回国的戴小雨给奶奶带的伴手礼是国产坚果零食,被网友吐槽植入不加节制;

《私人订制》里,范伟饰演的司机做上了领导梦,才发现被特权、金钱腐蚀是如此轻而易举的事,《北辙南辕》里的准中产们却是揣着预算,计划如何“花钱不多但显得有品位”,生活被饭局、人情世故、生活方式所充斥,自然无暇顾及要讽刺谁、反对什么。

饭局上的张绍刚教导着戴小雨要如何混社会,餐厅里的尤珊珊劝告戴小雨不能拿青春换金钱,哪怕那是她应得的——只有生活的既得利益者才乐于给后来人传授经验,而底层群众只忙着生存。

当冯小刚的世界逐渐浓缩成饭局里的觥筹交错和推心置腹,剧中人也就会为了一条昂贵的鱼大动干戈,有闲情在雪夜听演奏声流淌。这当然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只是却也证明了,曾经的冯小刚和今天的他,与其说是北辙南辕,不如说早已分道扬镳。

作者 | 一杯

编辑 |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