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第二期】显微镜下的美,看看您都认识吗?

答案

上一期(第一期)图谱的答案是:

图6:早幼红细胞

图7: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图8:移行上皮细胞(表层)

图9:真菌

图10:疟原虫滋养体

看了大家的留言和答案,还是没有哪位老师全对的哟,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吧,这期再战,看看自己的成绩如何呢?

第一期答案解析

1、早幼红细胞: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注意和原始红细胞(核仁1~2个,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的区别哟。

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较幼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除含血红蛋白外,还含有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形成大量蓝色小颗粒,与网织红细胞不同,点彩红细胞用干燥血膜染色显示,因为点彩是在细胞干燥过程中形成的,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会明显增多。

3、移行上皮细胞:胞形态和层次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变化,故而得名。涂片中表层细胞体积大,呈扁圆形、多边形或立方形,胞膜光滑,可见双核或多核,大小相当于鳞状上皮表层细胞,常可见一个细胞盖住下层数个细胞,故有盖细胞之称。主要位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上皮的组织。近游离面的细胞质较为浓密,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中层细胞为多边形或倒梨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形。

4、真菌: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出现假菌丝。真菌的折光性比细菌强,故在较暗的光线下也能加以区别,在观察时注意收缩光圈,降低光线亮度在暗视野下进行观察。

5、疟原虫滋养体: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可称之为环状体。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的红色薛氏点;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有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被三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有齐氏点,此时称为晚期滋养体,亦称为大滋养体。

接下来再看看这期的镜下“小怪物”都是些啥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