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职场,我有7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这是我的第215篇原创
Ray先森说:
最近收到一位学生读者来信,问能不能给一些职场建议,其实我也给不了太多的建议,今天整理了自己从毕业以来的些许心得,与你分享。
文章作者:@Ray
全文:4085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7月份,对于久居象牙塔的学子而言意义非凡。
一面是与同窗学友依依惜别,从此各奔前程散落天涯。
一面是怀着对职场的向往,忐忑不安地面对人生征途。
我不是什么成功者,也给不了大家发达致富的秘诀,只想通过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你分享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职场,我们该如何抉择和渡过。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1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
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可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第一份工作到底重不重要?”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我只想说说自己的理解。
如果在20年后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好像并不重要,20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影响重大的人生事件了。但如果你把回顾的时间缩短到10年,就会发现,第一份工作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一个大学毕业生10年的光阴。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早已在暗中为生活标好了价格。
如果你去了一个成熟的公司工作,不管是写程序还是做运营,会专注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上。可如果你去了一个制度不完善的公司,还得顺便负责一下打印文件,端茶倒水也得你来干,哪里有需要往哪塞,一年后你再去跟老同学切磋技艺,
可能看起来你的综合实力很强,实则没一项能力可以和人单挑。
很多人说第一份工作不重要,大概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尝到这其中的好处,一份好的工作会让你拥有一个高于常人的起跳点。
如果你选择不了你的出身,或许你可以试试认真选择一份好工作。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
职场不是校园
好学生不一定就能成为好员工
曾经在职场上就遇到这样的实习生,老板交代什么就干什么,不交代的就啥也不管,哪怕门口有同事敲门了,也不管不顾。
虽然在程序上没什么不对,反正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行,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学生思维”一旦代入到职场之后,很容易陷入非常局限和被动的地步,即便是平平安安度过了实习期,最终也很难得到领导的青睐。
老板交代什么,就干什么,本质上和蒙眼拉磨的驴没什么区别。
好的职场人一定是敢于主动学习和对外拓展,所有的学习都是一种增量增长。
美团创始人王兴就曾经表示,自己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他习惯开上几十个浏览器窗口,不断地看,不断地研究。他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研究得很透彻,对新的东西有一种极其开放的探索欲。
2005年,SNS是互联网的潮流。彼时王兴拉着王慧文和赖斌强做了校内网;
2007年,王兴把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
2007年,王兴离开千橡,创办饭否;
2007年,主导社交网站海内网上线。
在创立美团之前,王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由于不断分析和收集竞品的信息,他知道什么产品有前途。从校内网、海内网到饭否,他每次都能抓住互联网产品的潮流和命脉。
在学校可能做好作业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在职场可能还远远不够。
时刻保持学习状态,拓宽你的知识面,这才是打开一个职场人最正确的方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3
好好说话
是打开职场社交的第一步
很多职场人会觉得,我的工作能力强,职场资源丰厚,去哪里都有饭吃,干嘛费这个劲好好说话?爱听不听,不听拉倒。
说实话,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后来才发现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工作能力”和“职场沟通”的关系,你会发现那些越是能力强大、人脉广泛的职场人,越重视沟通的技巧和态度,这不是溜须拍马,而是一种共情和理解。
前公司就有一位产品主管深谙此道,每次和技术人员提需求的时候,并不是直接沟通,而是先指出产品的优点,然后再补充几个需要修改的bug,如此一来技术人员心服口服乖乖改需求。
果然,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后来我问他:“怎么说话才会让人觉得舒服?”
他的回答是:
“如果你与某个人相处非常愉快,抛出的梗对方都能接,交流没有任何不适,最大可能不是你遇见soul mate,而是这个人情商阅历极高,TA在向下兼容你。
跟这样情商高的人相处会很舒服,他们从来不会让人难堪,无论说话还是为人处世,都让人觉得舒服,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所谓“向下兼容”就是带着一种理解和共融去沟通,很多人非常喜欢带着自己的理解先入为主,继而咄咄逼人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职场沟通不是商业谈判,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该是以传递正确的信息为主,
听明白、想好话、说清楚,这才是真正的好好说话。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4
以完成目标为导向
以提高效率为准则
刚刚进入职场,可能你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比不上经验丰富老员工,在下班之后还要留下来加班来完成任务。
当然,这样的态度非常好。
但请注意,不要觉得这样就可以自我安慰,甚至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象征。
在《职场晋升秘诀: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责任》这篇文章中,我就提过关于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很多刚刚工作的职场人常常会走入所谓的“时间陷阱”,重视时间数字,而不是工作结果。很多人经常会吹嘘,自己每天到办公室有多早,或者每天在办公室待了多久,其实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时间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以完成目标为导向,就意味着你必须要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这个基础上不妨借鉴下达利欧在《原则》中提到的三个终极问题:
你想要什么?
事实是什么?
如何行动?
明确目标、了解现实、制定行动,
这样规划下来也许可以让你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加高效。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5
以你现在的能力
还没资格谈宏观
前段时间,朋友谈了一个项目,但是他对项目的把握不甚准确,于是约我一起去对方公司面谈,面谈时对方公司创始人倒也不怯生。
点烟、泡茶、招呼人,动作麻利一气呵成,看得出来也是交际场上的一把老手。
闲聊之间,那个小伙子说的最多的就是:
“这个项目绝对可以颠覆现今行业的格局。”
“我们要做咨询行业的新淘宝,让我们的服务惠及中国所有的公司。”
“这个项目已经融资上百万,武汉很多大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说了一大圈,开口就是“热钱热词”,闭口无非“融资百万”,最后朋友问了一句:
“你们这个项目,现在做到哪一步了?是不是已经开始盈利了?现金流情况怎么样?”
对方一下子言辞闪烁,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
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反正一顿功夫下来,吹了半天牛,啥事也没成。
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
“刺猬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许多小事。”
这刺猬和狐狸象征,其实就是象征着职场上的两种人。
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说的是类似于刺猬这种人,他心里眼里看的都是非常宏大的事情。
而狐狸不一样,它是现实主义者,它知道许多件小事,它心里没有什么宏大叙事,也不急于找到根本答案,走一步看一步。
可以看到的是,在企业当中甚至是领导者眼里,可能更青睐于狐狸这样现实主义者的务实风格。他们可能不会什么花拳绣腿,甚至连嘴皮子都不怎么厉害,但是这种人总能在悄无声息中把活给干了。
有时候,会吹牛不算是本事,能把自己吹过的牛全部落实到位才是真正的厉害。
最要命的是职场中,有些人只学会了开口闭口谈宏观,
却连踏踏实实做好一件小事的能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