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美之所以高级,全因自然与人工所造就的不凡

大宋王朝崇尚雅致简约,这一点在瓷质茶具上显得尤为明显。定窑一素到底,哥窑、官窑和汝窑也都推崇雅致的单色釉。而就是在这样的主流文化品位中,建盏却得到了一席之地,得到诸多文人的挚爱甚至一度成为皇家贡品。那么建盏为什么能得此殊荣呢?全因它有一种不同凡响的高级美。

建盏本是一种含有高量铁元素的黑釉瓷器,正是铁元素让建盏相比其他瓷器拥有更好的保温功能,特别适合宋代斗茶使用。再有金属元素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变化,让建盏的外观也有一种出神入化的表现,建盏的高级美首先就体现在至美天成。

建盏的黑铁胎上可以幻化出多彩的纹饰图案,有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这些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斑纹图案,不仅每一只建盏都不同,甚至一只盏上的不同位置都不一样。这一切都源自烧制过程中因为温度和窑膛内化学环境的不确定性,古时的人把它叫做窑变。

窑变本是烧窑制作建盏时,因为旧时柴窑无法精准控制温度、窑膛内气氛等变化因素而造成的。工匠们本是要极力避免的,没想到这种神奇的变化竟然带来了一些特殊效果,每一只建盏的不同特点也由此产生。

如果说窑变是工匠们无法控制的自然天成,那么器型则是他们能控制的人力之美。经典的建盏器型有四种。稳重典雅的束口盏、匀称舒展的撇口盏、小巧浑圆的敛口盏、线条朗阔的敞口盏。它们的特点主要盏的杯口处。这种在口沿处所做的不同处理,让每一类建盏都有了独特的韵味。

色彩与器型是建盏的外在表现,也同时凝结了匠人的心血和窑变的多种可能,就这样每一只建盏都成了唯一的。也许我们初见是爱慕建盏的外表,但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被这种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器物所征服,这也就是建盏之美的高级所在了。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找不到两只一模一样的建盏。

(0)

相关推荐

  • 2-178 | 闵志念聊摄影 | 不确定的结果

    金晶: @闵志念 王志平老师想听听您的看法 金晶: https://mp.weixin.qq.com/s/7caUnAon0xTOj4hKt6niHQ 闵志念: 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 ...

  • 建盏为何被誉为“瓷坛明珠”?建盏之美到底体现在哪?

    建盏釉料独特,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色彩斑纹,因而成品的釉面效果呈现兔毫.油滴或曜变,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风格,被誉为"瓷坛明珠",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艺术.建盏根据炉温高低形 ...

  • 建盏之美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瓷,其胎体厚实坚致,釉面莹厚雅致,宁静深沉,几乎就是为宋代点茶这一主流饮茶方式及盛行于宋元的斗茶之风而量身定制的. 千年倏忽 ...

  • 柴烧建盏,美在哪里?用心感悟!

    什么是柴烧?字面可以理解为:用柴火或在柴窑里烧出来的陶瓷器.柴烧具有落灰成釉的基础核心特征.较为流行的浪漫说法比如:柴烧,泥为骨.火作衣.风成韵.在中国,汉晋至唐时期,不加匣钵.草木落灰化为原始釉的柴 ...

  • 如何看待建盏的简素之美?建盏之美,一般美在哪几个方面?

    建盏之美,不同人欣赏有不同的视角,美在人的眼中,也美在人的心中,有人觉得建盏斑纹很美,有人觉得建盏在品茗时很美.其实这都是建盏之美的不用表现.建盏之美巧妙在每一处线条,装饰与实用高度统一,恰如其分,不 ...

  • 如何欣赏神秘的建盏之美?建盏斑纹的形成,到底有多么困难?

    建盏与其他的瓷器不一样,有着奇妙的独特之处.比如有的瓷器花样就是因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而建盏斑纹出了匠人技艺之外,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天然形成.黑釉在炉中发挥的作用,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可 ...

  • 建盏,简素为美?作为真正的陶瓷艺术,建盏之美该如何品味?

    建盏,以简素为美.简单的器型和变幻的斑纹相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宋人为之倾倒.事实上,建窑在唐末五代只是烧制青釉的普通瓷窑,宋初才开始烧制无斑纹的黑釉茶盏.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 ...

  • 如何欣赏建盏之美?建盏是什么时候没落?又是如何复苏的呢?

    建盏的鼎盛时期是两宋时期,作为饮茶器具中的极品,文人雅士吟咏把玩,贵戚权门竞相追逐.建盏一开始会感觉不起眼,但仔细观察釉面,灵动的斑纹或如银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只有不断了解,才能可以发现 ...

  • 建盏之美在于型

    一杯清茶.一缕幽香,醉心于宋人"四般闲事"的雅趣,会让人在夏日的暑气中寻到一丝爽快之意.的确,我们在繁芜的现代生活中更需要这样的慰藉. 身为蜚声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赵赵对于茶文化 ...

  • 恭喜戴明亮|元恒建盏荣获【国家级·高级工】荣誉称号!

    恭喜戴明亮 | 元恒建盏荣获[国家级·高级工]荣誉称号! 匠人戴明亮 (国家级·高级工,建窑建盏协会理事)祖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 自幼在长辈的熏陶下对建盏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