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如果看绘本的时候不引导,那可能真的无法提高阅读能力
01
阅读理解的定义?
当孩子开始自主阅读,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会变成:他们真的看懂了吗?
这个问题看似很普通,但实际背后包含着许多的分支:
1 个人定义的不同
每个人对理解的看法都不同。
有些人觉得看懂了故事就可以了,有些人会认为把每个单词都认识了才行,还有的会觉得读出背后的含义才是真正的理解,还有的人觉得需要解读出我的理解才算是真正意义的理解……
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孩子的阅读理解对父母来说自然变成一件难以考核的事情。
2 书的主题
书本身也是有区分的,有些书常读常新,有些主题单一,还有些书虽然是获奖作品但是时代背景意义深厚,并不是那么的好懂。
不同领域的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日常阅读没问题的孩子也会在专业领域的书籍阅读中撞板。
所以,我们也不能仅凭几本书就给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下判断。
3 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多项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最基础的词汇量过关,然后有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继而把信息整合在一起找到共同点和意义,才能完成我们所说的阅读理解。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会成为一个大难题,这里准备了一些技巧帮助大家。
02
方法和技巧
与生活经历的联系起来
无论是读低幼类型的简单绘本,还是意义复杂的绘本都可以采取这个方式。
把已知的东西和读到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书里提到了一个地方,如果是我们去过的地方就一起谈谈这些回忆,没有去过的地方也能说起自己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人说起,或者谈谈自己知道的风土人情历史等。
如果书中说到的内容是你们曾经做过的,有过的经历,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件事重新提起来,作为阅读前的引入部分。孩子读完后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很多读者都不知道要怎么拓展。
其实可以联系我们去公园的经历,问问孩子有没有留意到公园里那些动植物发出的声音。聊聊在动物园里看到的熊是什么样的。
勇敢和鲁莽的区别在哪里,一家人明明说着去bear hunt最后却“落荒而逃”算不算是胆小鬼行为?
……
这样在读的过程中能增加了孩子产生共鸣的机会。
父母们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自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毕竟相比于没有讲解的绘本,孩子还是会更喜欢有父母讲解的版本。
场景重建
有些孩子文字能力比较强,有些孩子画面对他们来说更容易理解。
这个方法在无字书、故事书、科普书中都适用,它的关键是:利用视觉化的优势让故事变得生动。
在我们和孩子阅读的时候,描述一下出现在脑孩中的场景是怎么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运用上多种感官,比如这个估计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风吗,阳光怎么样,味道如何?当然这些都需要孩子从书中找线索,推断出来。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也可以让他们为读到的内容画一幅画,即便绘本本身就具有图画。
Oliver Jeffers的作品唯美之余,也是能激发孩子“再创作”的欲望。
《小蜡笔大罢工》故事的最后,小主人公搜集了所有蜡笔的建议,创造出一副全新的画像。
很多小朋友在听完故事后都会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鼓励他们拿起自己的蜡笔,在纸上呈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既能帮助他们更真切地了解这个故事,也能了解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程度。
把重点部分提取出来
所有的书本都会有一个核心中心的部分,故事里的人,科普里的事,专业读物里的知识点。
谁是主要人物?到目前为止,故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人物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孩子们能指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就更有可能理解所读的内容。
(五大关键:setting设定、characters角色、problem问题、events事件、slovtion解决方法)
常见的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图表来帮助梳理和理解,这些都是简单的方法。
猜测情节发展
在情节复杂,字数变多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可以让孩子把情节和日常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推测一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是一个培养阅读理解的好方法。
当我们读到 'Kim's eyes were red and nose was runningny '(眼睛红了,鼻子在流鼻涕)时,我们可以推断出Kim感冒或过敏了。
如果一个角色穿着运动服,流着汗,让孩子猜一下角色之前可能在做什么。
再比如,Barnett的Square里,小方块下定决心要帮圆仔也打造一个圆形的石头。
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朋友来做一个猜想,故事会往怎么样的方向走呢?
结合着书本背面的'But it's really hard to make something perfect...'你觉得小方块能把圆打磨出来吗?不能的话那故事又会怎么结尾呢?
自己检查
在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他们没有了父母的帮助要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读懂内容呢?很简单就是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刚刚读了什么?”
如果无法复述,那说明自己已经脱离故事了,需要重新回到上个“存档”的记忆点,重新阅读。
想一想是什么让自己读不懂的,是自己走神了?还是有专业的术语拖缓了阅读进度?
这样才能确保自己跟着故事在走,而不是看完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
多经历不同的事情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孩子对世界了解得越多他们越能轻易从阅读中获取意义。
平时我们除了可以带孩子多去一些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让他们阅读或者了解不同领域的事情,人文地理科学政治化学生物历史经济体育运动。
多体验多了解,孩子的背景知识和词汇量便越广阔,看起书来也更容易领悟到书本的乐趣所在。
03
最 后
阅读理解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亲子阅读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键的问题可以在每次阅读时都提出来。
如果上面的方法难以实施,那么对阅读理解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多讨论,多提问”。
讨论和提问是阅读理解中最直接反应的部分,在这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孩子了解了多少书中的内容。
多问孩子“你觉得后面会生什么事情?”或者“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这样做好吗?”“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些问题会带领孩子一步步地解读绘本,找到绘本的核心和意义。
如果是喜欢自言自语的孩子,不妨当做闲聊一样,鼓励她们来告诉你,她们刚刚读了什么内容,她对此产生了什么想法。
慢慢的孩子在下一次阅读时会对这些内容多加关注,等他们自主阅读的时候也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