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队的历史演变:从贝多芬时代谈起

贝多芬是古典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用一生时间谱写的九部交响曲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至今久演不衰。

音乐的历史证明,器乐音乐作品体裁的不断沿革与进步,不仅有赖于作曲理论的完善与深化,作曲、配器技法的丰富与出新,还有赖于乐器本身的革新与乐队音色的挖掘与组合。交响乐音乐体裁本身经过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以及古典时期的海顿、莫扎特等人日臻完善地创新与改革,到了贝多芬时代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基础。而贝多芬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把交响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是他进一步完善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与组合。

巴洛克时期,管弦乐队规模很小,一般只能适应演奏四重奏等室内乐作品。除了键盘乐器、小提琴家族的弦乐器以外,管乐器只有木管组的长笛、双簧管、大管与铜管组的小号等乐器和定音鼓等,演奏作品的音效也相应缺乏宏大的气势与撼人的力量。而古典时期的交响乐队于此基础上,在木管组增加了单簧管,在铜管组增加了圆号,在弦乐组则增加了倍大提琴等乐器,同时每组乐器的数量也成倍地增加,为表现更为恢宏的乐章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海顿、莫扎特创作的交响曲就是在以上的乐器编制基础上完成的。而贝多芬在他的《第五交响乐》之前,也是基于这种乐队编制创写作品的。但在创作第五交响曲时,他对乐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使用了短笛和低音大管与长号。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又扩展了交响乐队的编制,除了短笛、低音大管、四支圆号和三支圆号以外,还在打击乐组使用了钹、大鼓和三角铁,同时增加了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乐声部以及一个合唱团。乐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声势与深刻的内涵。

交响乐队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僵化模式,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作品表现力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和改革的。发展到现代,它又有了更加多样的变化,比如瓦格纳在他的作品中加强管乐低音的厚度,加进大号(后被称为“瓦格纳大号”),马勒在他的《千人交响曲》中使他的乐队编制成数倍地增加,奥尔夫在他的大型交响合唱《博依伦之歌》中特别强化了打击乐的色彩,获得异常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

直到今日,交响乐队还经常与电声乐队在一起合作,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乐队音色。比如“詹姆斯拉斯特乐队”、“曼陀马尼乐队”、“保罗莫里哀乐队”三大轻音乐队就是这种变种的交响乐队形式。

交响乐队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认真了解交响乐队的成因与沿革,对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各个时期的交响乐作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