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得像车轱辘一样

有一天上街时我看到一块气派很大的招牌:让天下女人幸福(见图)。这么“胸怀世界”的招牌,却“谦逊”地挂在一家女性保养机构的门头,显示出一种“低调的奢华”。

天下者,普天之下也。我想起有一部电影就叫《天下无贼》;还有一句俗话叫“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老子(不是我,是那个骑牛出函谷关不知所终的老头)说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凡说到天下,都有一种 “为苍生念”的情怀,

但我不明,一个女性保养机构,怎么扛起这么一份巨大而沉重的责任呢?天下之大,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并不都把拉皮丰胸作为标准答案,肚子饿的觉得能吃饱饭最幸福,吃饱饭的觉得蔬菜没有农药残留才幸福,“加班狗”希望周末可以去看看油菜花,家里有摩托的要换辆汽车,深圳打工的想买套房,北漂的想有个户口……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幸福的定义,怎么才能满足她们呢?

我觉得这样的招牌合适挂在世界妇女大会的会场,避免妇女同胞们万一当真了。话说回来,也不太会有人当真。想这广告语的人可能绞尽了脑汁,但只是“自作多情”,没有谁会留意那块牌子,就连那些登堂入室的顾客,恐怕也不是受它的感召。

扯这话题有点像“按牛头喝水——硬拗”,一个招牌没必要这么认真。我想说的是,像这种无的放矢的招牌、广告很多,弥漫着一种“语言虚妄”带来的浮躁风气,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顶格使用这种“大词”,新的《广告法》规定不能用“最”、“唯一”、“首创”、“名列前茅”之类,能想到的还是这种“天下”式的思维。

这种大词风气,其来有自。很多年以前,我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其实“社会”那时候早就“走”入学校了,到当时玉林市下面的一个镇采风,街口的公路两边有许多小餐馆,屋顶是一水的石棉瓦,墙壁连腻子也不刮,每个餐馆都“氤氲着”一种令人堕落的暧昧气息,屋顶的招牌一个个“豪”得“舍我其谁”:“环球大饭店”、“亚洲大饭店”、“香港酒家”、“巴黎餐厅”……

这些路边饭店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道常见的风景,服务对象主要是过往的长途车司机,衣着清凉的小姐像红嘴鹦鹉在门口热情揽客。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这种招牌对于走南闯北的司机大佬,也许觉得特别亲切,“揾食艰难”的他们,花不多的钱,就像去了一趟花花世界。马季当年的相声《宇宙牌香烟》之所以能火,就在于它跟当时的“时代”十分合拍。

与“天下”相仿还有一个词:一切。有一次到某地采访,在一个农村小学的墙壁看到三句话: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没问题,“为了孩子一切”也可以,虽然孩子的“一切”除了学习,还有穿衣吃饭、睡觉看病、捉迷藏玩游戏等等,有些事不是或不完全属于学校的责任,学校主动担当也值得赞赏。但我却想不明白,这个山村学校怎么做到“为了一切孩子”?

大概是因为这种句式琅琅上口,像传染一样,后来在一个医院也看到类似的:

一切为了病人

为了病人一切

为了一切病人

莎士比亚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只要不怕当蠢才,还可以“如法炮制”很多:养老院可以“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为了一切老人”;商场可以“一切为了顾客,为了顾客一切,为了一切顾客”; 戒毒所可以“一切为了粉仔,为了粉仔一切,为了一切粉仔”;火葬场可以“一切为了死者,为了死者一切,为了一切死者”……念起来很爽,听起来受用,但仅此而已,行业的服务情怀和宗旨变成了纯粹的文字游戏。

网上居然找到这图片,可见此广告流布之广

古人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做广告、立招牌、写文章都希望广泛传播,行得越远越好,因此要有文采,要运用夸张、比喻、顶针、排比等等各种手法,但“修辞立其诚”,文采不是讲辘轳话,虽然琅琅上口,却华而不实,看不到一点真诚,这就成了伟人所说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