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元青花要击中要害:青料釉面效果(附底足高清图)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以后明永乐宣德时期辉煌的瓷业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在以后数百年间,元青花瓷没有被分门归类,人们基本上是将元青花归纳入明青花一族,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约翰先生借助当前的高科技影像技术,仔细观察元青花与明青花瓷器的青料在瓷胎釉面上的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元青花与明朝永宣青花似是内存渊源一脉相承。
某些瓷厂技工运用当今技术可以仿制出造型尺寸与真品丝毫不差的产品,
但青料他们是无法调制出来的,青料渗透在胎釉上而形成的效果他们更是无法烧仿成真。
本人认为,当前情势下鉴别元青花,其元青花的青料在釉面的生成效果应为第一考虑要素。
元青花所用的青料在釉面生成的洇散缩聚积斑效果十分独特的,不仅深入胎骨,还呈现多样化,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元人青料绘画中运笔如勾勒描摹点染着色用力轻重各不相同。2、烧窑的物料、窑温等等因素也能致釉面青料洇散效果变化多端。3、青料调制不纯,矿物质含量比例不等,洇散效果有异,或如点点繁星,或呈放射状,或浓墨重笔构成青料积斑 (又称铁锈斑) 等等。4、胎质与胎釉不同造成的。元青花不仅选用青白釉,也有白釉、卵白釉的,制瓷的原料中掺合了高岭土,瓷石与高岭土掺杂的比例很难掌控。5、贮存条件各不相同, 历经数百年漫漫岁月, 外部物理作用也可影响到青料生成效果。 现汇集分类整理出一些元青花(真品)釉面青料效果和底足图,可供各位在鉴赏或者购藏元青花时作对比参考。花卉纹
动物纹
人物纹
多数元青花的底部不施釉,即砂底或称糙底,圈足内常见沾砂现象,大罐类器物底部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或釉斑,釉斑周围有一圈深浅不一的火石红色。元青花有些器物足端外墙似乎被斜削一刀, 足底端朝外露出“一圈砂胎”。
元代青料:
1、进口苏麻离青料。
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元 青花莲塘菱口折沿大盘 已售RMB 3,980,280 直径39.8cm
苏富比2018年拍品
2、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元 青花云龙纹大罐 已售HKD 14,127,764 高28.5cm 北京保利2018年拍品
器型:
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
元 青花模印游龙纹高足杯 已售HKD 9,324,324
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7 北京保利2018年拍品
元 青花蓮紋匜
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罐类、瓶类、壶类、碗类、盘类。
此外,还有鼎、水盂、香炉、观音等,其中以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梅瓶和大盘五种造型为最多。
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元 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亚历山大瓶) 已售RMB 56,810,000
高47cm 北京保利2018年拍品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