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杨修后,特意去看望其父杨彪,一见...

曹操杀了杨修后,特意去看望其父杨彪,一见面就问:“几天没见,您老人家怎么瘦了?”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杀了人家的儿子,还在惺惺作态?杨彪用一句话回怼曹操,竟成名句传诵至今......

曹操斩杀杨修,世人都认为是因为他“狂妄自大,不知收敛”?

这或是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网友总结了,杨修得罪曹操的过程,由浅到深:

1.猜透了曹操的“阔”字谜。结果: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2.一合酥事件。结果: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3.梦中杀人事件。结果:操闻而愈恶之
4.站队错误,涉及夺嫡之争。结果: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5.鸡肋事件。结果: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最主要的是就是第四点“站队错误,涉及夺嫡之争”,历史上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历来是个高危区域,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杨修就涉足了。

而,曹植之所以拉拢他,就是因为杨修的位置,对他帮助大。

可曹操要捧起的是曹丕,所以不能让曹丕有强大的阻力,这就跟明朝朱元璋杀蓝玉是一个道理。

杨修是东汉前太尉杨彪的儿子,四世三公,这种家庭背景,足以让魏王曹操,都心里不安的。并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的汉朝老臣对曹操都不赞同,杨修的观点和他老爸雷同。

这就是杨修之死最主要的原因,他聪明就没放到正地方,这种关键利益的平衡,不见他显现聪明的地方,尽放在耍小聪明上了。

所以,虽杨修低头服罪。那么杨修的老爸杨彪呢?因此,这才发生了开头的事情,曹操要探听一下杨彪的虚实,明知故问:“几天不见,您老人家怎么瘦了?”

若杨彪避谈儿子被杀一事,定然会让曹操觉得杨彪在“装糊涂,憋大招”,那么杨彪该如何回应曹操,才能消除曹操的怀疑,得以全身而退呢?

不料,杨彪却回怼曹操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西汉的大臣金日磾看到儿子不成器,成为汉武帝的宠臣,又格外无礼,于是自己动手杀了这儿子。

杨彪的这话则是说,我没有能够像金日磾一样具有先见之明,为人父没有早点惩治杨修的骄纵,可我却老牛舐犊,没能提前杀掉杨修!

杨彪不愧是“老江湖”,这一回怼,实在是太精彩了!

同时,把自己比喻成金日磾,把曹操比喻称汉武帝。一则表达出了曹操杀杨修,我认可,是自己教子无方,杨修的死也是他自找的;二则却又把曹操跟汉武帝相提并论,这让曹操如何受得了?

杨彪的示弱反而让曹操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他给杨彪写了封信,还送来锦裘二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七香车一乘,以及“钱绢甚厚”以示慰问。

至此,杨修之死,这才彻底画上了句号。曹操不敢再逼迫杨彪了,若再逼迫下去,自己就真坐实“汉武帝” 了。

后来这句“老牛舐犊之爱”也是成为了名言,用来表达父母怜爱子女的心,天下父母皆爱子心切。

这样的智慧,不看《智囊》,怎么能悟透呢!

正所谓:智者深藏不露,愚者高调张扬:

杨修之死只能是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自受,恃才放纵,最终引起曹操的厌恶,招致杀身之祸。

而他的父亲杨彪却高明得多,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儿子的死就冲昏了头脑,而是在和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注重讲话的艺术,假如杨修能够学会父亲说话的技巧也不至于落得个悲惨下场。

希望杨修的故事可以让各位有所启发:以史为镜,与君共勉

其实读历史远比读小说有趣,可以说一部《智囊全集》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智囊》是冯梦龙力作。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一千多个谋略智慧故事,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

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奉为必读经典,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