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走进龙江文学殿堂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走进龙江文学殿堂
温国兴
盛夏时节,我再次走进哈尔滨博物馆中的“黑龙江文学馆”。上次来这里参观,时间匆忙,看的不够仔细,总觉得意犹未尽。一种文学情缘促使我再次走进这座龙江文学的殿堂,尽情地吮吸着产自这片肥沃黑土地上的文学乳汁。
人们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却不屑一顾,即使是非常宝贵的事物也会视而不见。对于文学的认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过去我们以为,黑龙江的历史上没有产生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唐宋八大家”那样的文学巨匠,从而卑微地认为,黑龙江是一块文学的荒原。然而,参观了“黑龙江文学馆”一定能改变以上的认知,原来黑龙江也是一座文学的富矿,深入挖掘能够唤起我们对家乡热爱的情愫。
走进“黑龙江文学馆”,一楼有一面主题墙,在Logo 下面是王蒙先生题写的“黑龙江文学馆”馆名。在馆名下面是很多白桦树木杆,上面写有黑龙江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名字,如我们熟悉的《征途》、《生死场》等。在楼梯间的墙上贴着一本本黑龙江作家作品的封面,这些作品已然让我们感受到黑龙江深厚的文学底蕴了。
“黑龙江文学馆”的主展馆在三楼,走进大厅,一面灿若星河的影壁上装点着记载黑龙江文学史料的书籍,右上角有七个醒目的大字“黑龙江文学展陈”。仔细看影壁上的一个个亮点,原来那是一个个古老的文字,虽然我并不认得这些文字,但我感到那是先人用来记事进而发展为文学作品的符号。
简短的前言,为参观者解疑释惑。前言说:“文学是与人类精神共存的长河。此刻,我们共同泛舟其中一条支流——黑龙江文学馆”。前言引导观众聆听、游走、驻足、徜徉、仰止,前言的结论是:“水穷云起时,独上高楼,黑龙江流域的文学长吟,见证了这片热土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坚实步伐。”
展陈带领观众沿着历史的脉络从远古走来,黑龙江有古代文学对中国认同的文献,渤海国、辽金乃至明、清时期,黑龙江都有文学作品存世。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到现代及当代,黑龙江的文学蓬勃发展,产生了一批对中国和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女作家萧红是黑龙江的骄傲,她的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是中国现代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展陈中有1936年萧红写给萧军的第33信的原件,十分的珍贵。
在革命战争年代,黑龙江的进步作家以笔为武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解放全中国奋笔疾书,发挥了投枪和匕首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涌现出众多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作家和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聆听过方行、关沫南、陈隄等老作家的讲座,他们的抗敌斗争经历和文学创作曾经鼓舞了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如今我在展陈中找到了介绍他们的文字,心中涌起一股敬重的情感。
在二楼展馆,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民间文学、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和小说专题馆,这些展馆分门别类介绍了黑龙江各文学领域的创作成就,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黑龙江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现状。
走出展馆,走在柳树街的林荫道上,来到兆麟街,回望曾经的市委大楼,如今已经成为哈尔滨博物馆。这里有多个展馆,为市民呈现出丰富的展品,成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闲暇时来这里参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