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生活感悟系列(二)
家校共育的最高原则是儿童友好,即优先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且是真正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应北京中关村二小邀请,上午出席该校的家校共育论坛,并以《建设儿童友好的家校连心桥》为题讲演。例如,北师大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机构调查发现,儿童最需要”温暖的家”,家校共肓就应当支持和引导家庭建设,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倡导生活教育,而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让作业闹得鸡飞狗跳。再比如,养成良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家校合作就应相互配合,携手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总之,做儿童友好的家庭教育,既是一个高度,也是一把尺子。
应邀来中关村二小讲演,我却更愿意听老师们发言,因为他们的讲述有一种引力,让人走近童年。一年级班主任王霞老师是二孩之母,她认为家校共育的起点是”善良”,而善良就是能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三年级范丽芳老师发现,不少孩子经常丢东西却不去找,甚至别人送回眼前也不认。有的孩子用握笔的方式为同学盛饭。于是,她设计”成长卡”,鼓励孩子掌握各种技能,包括“坚持一周不丢文具”!真可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爱孩子就要培养他的好习惯。如果孩子某种好行为只在学校出现,在家里却是另一付样子,那就是没有养成好习惯,反之亦然。所以,家校共育最有利于儿童养成好习惯。
小学六年该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清华附小的前沿探索令人刮目相看。应窦桂梅校长邀请,下午出席清华附小成志教育论证会。该校1915年以成志学校为名成立,百年积淀发展为成志教育,并确立了以志为纲的“三进阶”的阶梯模式,即一二年级以基础牢为目标的启程教育,三四年级以腰杆硬为目标的知行教育,五六年级以起点高为目标的修远教育,将立德树人做出整体而递进的设计,并成为全校教育教学的总纲领。如教育名家成尚荣所说:“志,是儿童发展的价值核心;立志就是立德,立德需要立志;成志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我在发言中建议,基础教育既是求知的基础,更是做人的基础,成志教育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但小学阶段的成志教育需要儿童化,甚至需要儿童参与设计,尤其需要注重丰富多彩的体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且需要促进家校社共育来保障。
编辑:秦远晴(愚公),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自育自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南阳市家教委理事长,南阳市首届百优校长,河南省优秀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