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唢呐第一人曹河南
图文:朱迅翎
视频:朱迅翎
沛县的唢呐,一样可以吹奏出截然不同的风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从部队转业地方,在县文化局分管业务,当时,局里设有民间艺术联合会,其中唢呐是联合会一支重要力量,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唢呐比赛,来自龙固、杨屯、敬安和其它20多个公社的唢呐班,云集古沛县城。
那时的文化局,刚从文教局分家分出来,在当时的五交化旁边,一家独立的四合小院,中间一株梧桐树,笼罩小院,一片绿荫。唢呐比赛,会从手势、姿态、音量、音准等七个方面进行评比,有一年,栖山唢呐班曹河南,脱颖而出,获得了总分第一名。
说起沛县的唢呐历史,可谓悠久,史书记载,周勃是沛县安国周田村人,揭竿起义前织箔为生,平时常为邻里红白事上吹鼓手。故而民间吹打乐在沛县一代代得以延续传承。
金元时期,西域的唢呐伴着驼铃声来到中原,加盟鼓乐班,取了个汉族名字叫“喇叭”。至今,沛县民间喇叭班一百多家,随着人们物资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喇叭班班的名称也随之改变,一般称之“唢呐班”,显得文明洋气了许多。
在乡村,丧事称白活,喜事称红活,分大活小活,大活一般配有架子鼓、管乐队、自动舞台和唱将,逐步形成了唢呐艺术团。当然,叫得最响的还是栖山周店村的曹家班,班组长自然是曹河南!
初见曹河南,他个子不高,但两只眼晴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十分干练、通达、坦诚的感觉。他出身于唢呐世家,爷爷的爷爷,就吹喇叭,到了他父亲曹威邦,继承了曹家喇叭优良传统,成了曹家唢呐的掌门人。
父亲自觉自己年事已高,曹家的唢呐班要发扬广大,必须培养人。而儿子曹河南就是最佳人选。
他发现小河南四五岁时,就聪明过人,富有天赋,于是他制定一套完备的培训方案。有人说,天才的最早发现是在音乐领域,此话确实不假。
父亲曹威邦深信无疑,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小河南有音乐的细胞,民族吹管乐,包括竹笛、笙箫和葫芦丝,基础是气法和指法,音准和节奏是关键。他用土办法上马,小河南五岁时,他让他“对音”,“听音练耳”,他先用笙吹出一个音,让小河南按着这个音高唱出一个相同的音来。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为练节奏,他让小河南载歌载舞,击掌踏步,还让小河南踏步唱歌。父亲自创的训练方法,行之有效,小河南经过父亲的认真培训,不凉腔,也不掉板,不论任何场合,都运用自如。
有其父必有其子,小河不负父望,为练气,他每天“闻鸡起舞”,天刚蒙蒙亮起床,努力练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曹河南的唢呐班,无论吹歌,吹戏,都成为了沛县的一绝,《朝阳沟》吹得惟妙惟肖。音圆音韵,音准音量,一路走来,一路喝采。
如今,他们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唢呐班,而是顺势发展为唢呐剧团,他任团长,儿子任副团长,儿媳任指导员,老父亲任艺术顾问,一家一团。近两年,还成立了唢呐大风艺术团,将沛县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曹河南领导下的唢呐大风艺术团,代表沛县多次参加江苏省,徐州市举办的艺术节演出,均获得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