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全剧中最委屈的大臣:张廷玉的委屈有几个人能看懂?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科场舞弊案,明明没有调查清楚,雍正帝为何就草草结案,斩了张廷璐,而张廷玉又为什么一开始不肯上折子表明态度呢?

由此推出,全剧最委屈的大臣其实正是张廷玉,同时他也是最聪明的人,也是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那么这里面到底又隐藏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雍正王朝解密》119:雍正王朝:谁是全剧中最委屈的大臣?张廷玉鲜为人知的几个瞬间!

一、

在康熙朝,张廷玉一登场的地位就是上书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复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国维之后的。

张廷玉曾经曰过“百言不如一默”!实际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所谓的城府,我想也就在这里吧,举几个例子:

剧中张廷玉的戏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赈灾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太子胤礽当着康熙帝的面说老四的不是,当时康熙帝满脸不耐烦,说了一句:

“那个天津桂顺斋进上来的沙琪玛,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当时张廷玉就在身边,一个斜眼瞅了佟国维一眼,看到佟国维木讷一般,此时张廷玉心中就已经开始质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国维其实就是想看看对方有没有听出什么端倪,可惜失望了。

后来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折,踱步到上书房,正好张廷玉值班,看完奏折后,张廷玉一把火烧了,面对康熙帝的大喊,张廷玉回答:

“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因为张廷玉很明白,这是康熙帝的家务事,自己的做人原则就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而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党不群,无派无系。

不管张廷玉是选择信任这封奏折,还是不信这封奏折,都是站队的表现,这是他所不能展现出来的行为。因为不管那种站队,对于康熙帝来讲都难以解决,信老八胤禩,太子没,信太子,老八胤禩没,康熙帝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张廷玉怎能当炮灰?

“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我看是我的儿子他的病也是很难好了!”

康熙帝这句话,言外之意可不仅仅是说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内,两个皇子都病了,张廷玉又怎么会治呢?

也正是这种不站队,让他成为了康熙帝临终前托孤的大臣之一。

二、

当然,说他完全不站队也不是绝对,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这边的,比如指出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指出太子调兵手谕是假的,比如举荐新太子时,他闷着不告诉任何人,最后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举了废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于张廷玉的这个举动,成功地让自己荣升为上书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后一次南巡时,也是张廷玉紧随其右。

甚至最后彻底废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张廷玉书写的圣旨,设计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说,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张廷玉在这一朝,只要紧紧站在皇上一边,自然不会出大错,即使不会飞黄腾达,也不至于招致麻烦,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烦事开始了……

张廷玉是托孤大臣之一,具备拥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说,但是他的问题就在于汉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时候别人不敢说什么,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这么认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铁杆。

这里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伙,毕竟他们跟张廷玉的矛盾在当初举荐新太子的时候就埋下了。

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并没有拿内臣的标准来对待张廷玉,张廷玉也没有以主仆的心态对待雍正帝,其实不仅仅是张廷玉,连老十三胤祥都在观望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会发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老八胤禩主持的铸钱大业,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气,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对头,却一登基就给了老八一个总理王大臣,作为一个汉臣,又不是内臣的张廷玉,敢随便说话吗?

这个僵局的打破,还是孙嘉诚打破的,因为他的愣头青,因为他的直言,因为他的直接面圣,让众人看出,原来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铸钱的弊端,这才逼着张廷玉不得不表态:

“皇上这里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国家开矿铸制铜钱,可奸商们却把铜钱,收了去铸成铜器,制钱自然就少了……国库是按银收税……可这两千文制钱到了贪官污吏们的手里,他们便立刻兑换成二两多银子,他们只需上缴国库一两,另一两多便落入了他们的腰包。”

后来的雍正帝还是训斥了孙嘉诚,让他多读读书再来见朕!

三、

至此,雍正帝仿佛知道了一些什么,才有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举动,才明白自己的态度不明,导致众臣摸不透脾气,不敢乱讲话。

而张廷玉内心是非常欣赏孙嘉诚的,他也要通过雍正帝对孙嘉诚的态度,来确定雍正帝这位皇帝的品性如何,这才向雍正帝举荐:

“关于孙嘉诚,我看此人历练一下,还是可以大用的。”

结果雍正帝的回答让张廷玉有点惊喜,不用历练,直接重用,这才有了张廷玉夜访孙嘉诚的事件发生。大家可以数一数,张廷玉可是有名的清官,不结党不营私,当年年羹尧登门拜访,临走时硬是回赠了一盒湖笔,还没有见过他登门拜访过某人,孙嘉诚是其中一位,足可见他对孙的欣赏。

由于此时张廷玉的寡言和隐忍,这让老八胤禩一伙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们之间有矛盾,但仅限于工作之间,如果能把敌人变成友军,这是上策,这就是老八胤禩举荐张廷璐出任主考官的原因所在。

张廷玉不是不知道张廷璐的两下子,必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雍正帝同意了,其实雍正帝也是想拉拢一下张廷玉,最起码以后能及时跟自己说实话。

张廷玉马上举荐了李绂任副主考,一方面也是举贤,另一方面是希望李绂能监督一下张廷璐,让他不至于犯大错误,自己呢,也多敲打一下他。

可是张廷璐还是让张廷玉失望了,但张廷玉不傻,必然明白真正的背后主使者是谁,因为在科举考试前,有一次张廷玉进宫,是碰见了张廷璐和弘时。

当时他就发现了问题,一是张廷璐这么早进宫不符合规矩;二是他跟弘时并排有说有笑走,不符合礼节;三是回答问题都是弘时打断的,说是来“校校笔锋”,这不太寻常。

后来科场舞弊案案发之后,张廷玉是第一个猜到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的人,甚至早过老八胤禩。

而张廷璐面对李绂的质疑时,也是直接说了幕后人:

“只怕会牵连出天潢贵胄皇子皇孙,也未必可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个案件大家追究的不是泄露考题的人,而是允许考生夹带考题的人,这样子的话,追查到张廷璐这一级就结束了,而这种结局并不是张廷玉希望看到的。

四、

由于老八胤禩一伙火力全开,力保张廷璐,一方面继续卖张廷玉人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火力,替弘时脱罪。毕竟这么大一颗棋子能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大杀器,后来老八胤禩也确实利用弘时给了雍正帝致命一击。

此时的朝中已经在站队,大家不再追究事情背后的真相,而是因为意识形态正确与否问题,其中以孙嘉诚为首的清流派就开始对着老八胤禩干了,你们保张廷璐,我们偏要弹劾张廷璐。

对于雍正帝来讲,他也不傻,到底是谁能偷出考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是他不敢接受的事实,所以,他从内心来讲,也愿意快点杀掉张廷璐,早早结案。

整个事件张廷璐委屈吗?

有点委屈,可是谁让自己上了弘时的贼船了呢?一旦他冲其他人供出弘时,先死的必然是他,说不定还会连累到整个张家,所以他也只能沉默,认罪。

如果说张廷璐是咎由自取,那么张廷玉就着实委屈了,自己明明知道弟弟是被冤枉的,一旦继续深查,弟弟或许能免于一死,这才是他迟迟不肯表态的原因。

张廷玉上书保张廷璐,那么必然会被雍正帝认为意识形态出现问题,竟然跟老八胤禩同样诉求。如果他上书弹劾张廷璐,从自己内心来讲,又实在不情愿,毕竟这有违自己的良心。

后来的孙嘉诚也来了个深夜拜访,他的到来,让张廷玉冷静了下来,要想获取雍正帝的绝对信任,这一次就不得不丢掉弟弟。雍正帝收到由孙嘉诚代笔的张廷玉奏折后,庆幸保住了皇子,马上结案,甚至还残忍的让张廷玉前来观斩,从那之后,雍正帝才正式把张廷玉纳入内臣的范畴……

后来由于孙嘉诚被杀,张廷玉为了避嫌,也是不肯去吊丧,他担心会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事实上,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再后来,也有一丝替孙嘉诚报仇的意思,他的一句话,让雍正帝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

再往后,由于张廷玉彻底站到了雍正帝这边,老八胤禩他们没少排挤他,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老八胤禩没少拿有违祖制的话反对雍正帝,由于新政触犯到了旗人的利益,作为汉人的张廷玉更是不敢多说一句话。

等只剩下雍正帝、张廷玉和乔引娣时,雍正帝一句:

“朕不应该让你再受委屈啊!”

让张廷玉痛哭流涕……

在后来八王议政逼宫时,同样也是张廷玉最后站出来痛斥老八胤禩,尤其说的这句话:

“把我也当成满人的狗?”

这句话,透露出汉臣几多委屈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