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于谦

历史上的于谦被定义为民族英雄,这个评价非常高,从中国第一次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秦朝开始算起至今大约2400年,也只有大约12位历史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而于谦就是其中的一位。

了解一下于谦的成长过程: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1426年,升御史职,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1448年于谦又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这个升值速度真的不慢。但在1449年,因为 一件事情,于谦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当时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轻信了宦官王振的话,竟然御驾亲征当时的蒙古瓦剌,出乎意料的是,明英宗在土木堡差点全军覆没,最糟糕的是,明英宗本人也被蒙古瓦剌的领袖也先俘虏,于是也先挟持着明英宗朱祁镇直逼京师。

但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缺少力挽狂澜的气质,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于谦在站了出来。于谦临危受命,当机立断,请求太后立新帝登基,并下令全国赶往京城勤王,保卫北京,于谦的雄才大略保住了明朝,瓦剌无奈,最后放明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于谦对明英宗朱祁镇,也有岳飞对宋钦宗相类似的观感。皆有“社稷为重君为轻”为信念,他们真正忠心的从不是某家某姓皇帝,而是整个华夏文明和亿兆苍生。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及其亲信发动“夺门之变”,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大臣迎接朱祁镇并恢复了帝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大臣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不轨言论,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则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出师无名了。”于是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于谦死后,直接导致大明王朝再无社稷臣,大明国势就此中衰,一直到南明的几十年,始终在强敌面前众心不齐,皇统之争内讧不止,这一切的发端,都源于于谦的遇难。像于谦这样为国家牺牲自己、看淡生死的人,很少了。

很多读书少的人是理解不了什么叫家国情怀。这种东西是真正深入到中国读书人骨髓里。中国历史读多了,还养不出浩然之气的,不仅学问不精,更是心术不正的问题。历史读到深处,见识是看格局的。越是格局小,所见越小,越是小人心度君子腹。

很多胸无点墨,又总觉得自己精通人情世故的,觉得于谦、岳飞这样的人是“情商太低”,仿佛自己多么高明。岂不知世界上真的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岳飞于谦这样的聪明绝顶的人,能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不是像有些人说得那样一天到少一根筋讲什么迎回二圣。于谦大敌当头敢重用石亨,他能一点不知道石亨此人品行?这是大局观,这是为国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