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灸一灸,孩子体质强!一年一遇的好时机,宝妈们千万要把握好!

这段时间,三九灸开始了,有很多家长都留言说,也想帮孩子做三九灸,不知道合不合适。
三九灸时间表
预灸: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20日
一九: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2020年12月30日-2021年 1 月 7 日
三九:2021年 1 月 8 日-2021年 1 月16日
增强:2021年 1 月17日-2021年 1 月25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孩子能做三九灸吗?
进入寒冬,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儿童医院总是爆满。小孩生病,去不去医院,感觉对对家长们都是一大考验。
既然三九灸这么好,那么许多家长就想知道,孩子能不能灸?
答案当然是可以。
众所周知,冬季是阳气潜藏的时期,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也封藏体内。而三九灸是在人体阳气最为匮乏的时候进行添补,属于雪中送炭,如果能通过三九灸帮孩子敛藏足够多的阳气,来年春天阳气就能茁壮生发,抵御外邪的能力更强,体质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也有观点认为“儿为虚寒”,孩子的体质特点多是气虚质,尤其是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寒证和虚证明显。
中医说“久病必虚”,过敏性疾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会对孩子身体长期损耗,导致体质偏虚。如果长期阳气匮乏,那就更需要三九灸了。
例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像小儿腹泻、小儿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遗尿等等,都是虚的表现。
这些病选择吃药打针,虽然也有效果,但往往会伴随进一步消耗,并且容易反复,若能配合三九灸调理,有机会从根源解决,一劳永逸。
孩子做三九灸有什么好处?
给孩子做三九灸的好处有许多,比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等。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三九灸,有助于预防许多流行性传染病。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谓病温,就是温病,多指现在的传染病。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峰期,而小孩子又是传染病高发人群。
如果能够进行三九灸,做好防寒工作,在冬天藏阳养阴,毫无疑问可以有效预防春季的温病,呵护孩童健康成长。
另外像很多现在流行的慢性病,鼻炎、胃炎、支气管炎等等,也多是从小落下的,在儿时艾灸,做三九灸,也有预防的作用,可见三九灸对小孩是非常有用的。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几种冬季常见病的三九灸方案:
孩子做三九灸,防感冒
中国古代有“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的记载。古代习俗称身柱灸,小儿必灸。小儿无病可灸身柱,以保健康,一般是在出生75天以后开始;若有病时,则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灸。
在最典型的冬病,小儿哮喘的取穴中,就常用到大椎、身柱二穴,而且是要重点艾灸。
另外,为什么同样是大冬天的,有的孩子容易感冒,且久治不愈,而有的孩子却安然无恙。因为有些小朋友免疫力太弱了,对于病邪没有很好的抵抗力,一旦寒气入体,就会引起感冒,而且还容易久治不愈。
《黄帝内径》里有一句话叫做“阳密乃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阳气充足则免疫力强悍,病邪难以入体,人也就难以生病,可见阳气与正气(免疫力)是不分家的,所以要补正气就得补阳气,而补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艾灸!
孩子感冒艾灸取穴
①大椎、身柱、肺俞
②尺泽穴、列缺、合谷
③流涕加迎香
④咳嗽加天突、中府
孩子三九灸,防消化不良
冬季需要进补,孩子需要营养。补着补着,很多孩子出现消化不良,好事变成了坏事。
消化不良的根在脾胃,脾胃怕寒,而三九天寒气旺盛,一旦没注意保暖,寒气入腹,就容易引起脾胃问题,消化不良,出现以下症状:
1、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
2、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
3、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
4、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
调理脾胃取穴
身柱、脾俞或胃腧(每次选一穴,循环灸)
中脘、神阙
公孙或太白(每次选一穴,循环灸)
艾灸方法:
可以用艾条手持悬灸。躯干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最好连续)。
大家要记住调理呼吸道疾病不能用次品艾条,差的艾条里面杂质很多会对肺产生二次伤害。而好的艾条产生的烟杂质少,艾烟就不会太呛,且含有的艾草精油物质也更丰富,消炎效果也就更好。

温馨提示:

对孩子来说,越小的孩子艾灸时间越短。3岁以下的孩子艾灸5分钟以内,3岁以上的孩子保持5-15分钟,随着时间推移可适当延长。如果孩子有不良反应,则要提早结束。

家长们千万注意!三九灸不是越久越好,有些家长为了效果,艾条温度过高,艾灸时间过长,可能会灼伤皮肤,或者上火,都要尽量避免。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