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7年图拉真皇帝去世时,帝国的覆盖面积达到当今美国的一半

2世纪也是教堂的重要发展时期之一。第一位制定基督教教义框架的伟大神学家,使之与其他信条作出更明确的区分,并制定了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更为明确的基督徒的责任和义务。里昂主教伊里奈乌斯(Irenaeus)首次描绘了基督教教义的大纲,是致力于基督教与希腊思想相结合的第一人(并因此促进了基督教从其他复杂的东方迷信思想中分离出来)。所有罗马世界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寻找新的信仰,基督教得益于这些想要成为信徒的人们的强烈渴望。新的思想迅速扩张。

到3世纪末,帝国人口的十分之一都已经成为基督徒,其中包括一个罗马皇帝(至少是名义上的),另一个皇帝似乎将耶稣基督纳入在他房中供奉的神明之中。在当时的很多地方,地方统治者与地方基督教领袖进行官方的交流,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地位突出,而且主教起了很大作用。公元177年图拉真(Trajan)皇帝去世时,帝国的覆盖面积达到当今美国的一半。罗马的版图从西班牙西北部延伸至波斯湾。其最远的边界一度抵达里海(当时亚美尼亚还属于罗马)。在欧洲,位于多瑙河北部的达契亚行省,在几年前被征服。一些地方(尤其是越过幼发拉底河的地区)很快就被放弃了。即使是这样,如此庞大的地区也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问题。

尽管罗马只是在东方才有一个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强大政权(一个像罗马这样的国家,有能力投入大量军队,并可以实施长期的外交手段和战略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地方的问题变得越发难以处理。非洲几乎是唯一一个平安无事的地区。最为持久的就是亚洲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叙利亚和近东亚洲的其他地区一直遭到几股强大势力的争夺。公元前92年,一支罗马军队到达幼发拉底河。40年后,另一支罗马军队(由4万精兵组成)在穿越该河时被帕提亚人消灭。

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与帕提亚的关系一直困扰着罗马统治者。帕提亚帝国曾一度从大夏(Bactria)扩张到东至巴比伦、西与叙利亚仅隔幼发拉底河的广阔区域(所有这些都是塞琉古时期留下的)。它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罗马和帕提亚经常因为安纳托利亚东部的亚美尼亚王国而争吵,两者都认为该地区应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长期无休止的较量中,双方都有胜利;有一次罗马军队真的占领了帕提亚首都。然而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存在争议的地区离罗马太远了,要征服那里就得花费大量的军力和费用,而帕提亚国王每天在家琢磨怎么把罗马从亚洲赶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罗马。约公元225年,最后一位帕提亚国王被法尔斯(Fars)的统治者杀掉,或者是一个叫作阿达希尔(Ardashir)的“波斯人”[希腊人称其为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

他宣布所有的土地都是由大流士(Darius)统治的,大流士是700年前领导波斯入侵希腊的国王。他的后继者企图重建宏伟、壮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并在近东的大部分地区恢复波斯霸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开始了对叙利亚的长期进攻,在将近四个世纪的时间里,波斯与罗马帝国展开了新的争斗。萨珊(Sassanid)帝国统治者(根据阿达希尔的祖先之一而命名)成为罗马最大的对手。他们强调波斯的延续性,同时萨珊帝国的官僚机构传统可追溯到更远,远到叙利亚和巴比伦,皇家也同样强调神圣权利。萨珊帝国的威胁更加强大,因为它是在罗马四面楚歌、后院起火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

在公元226年至379年之间,有35位罗马皇帝,而统治波斯的只有九位萨珊国王;他们的优势是长久而稳定的统治。一位萨珊国王甚至俘虏了罗马国王[可怜的瓦勒良(Valerian),据说被波斯人活生生地剥皮并塞满填充物,尽管这也许不是真的],萨珊帝国同时也进攻亚美尼亚,并经常入侵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在这之后,罗马和波斯间出现了较长的和平期,但这两支力量从来没有稳定下来和平共处,结果就是罗马在东方的力量被耗尽。帝国的困扰:欧洲在多瑙河西部的欧洲,战略问题则截然不同。罗马没有面对强大的政权,但是沿着黑海到莱茵河河口的边界全都是日耳曼人。其中一些日耳曼人是被罗马人从出生地赶到那里去的,他们是强大的对手。

奥古斯都希望把帝国扩张到易北河,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公元9年罗马遭受了大灾难,三个军团在日耳曼森林中全军覆没。为了解决日耳曼民族引发的问题,罗马人建立了经过精心设计的疆界,他们称之为“古罗马边境的城墙”(limes)。当时的边界不像今天两国之间的疆界,它不仅仅意味着一国的统治权力到此结束,另一国的统治从此处开始,而且要保护边界之内的事物,并将两种文化相互分离。它把“拉丁”欧洲与“蛮族”世界(这个词是罗马人从希腊人那儿引用的)分隔开。边界的一边是罗马的制度、法律、繁荣的市场和城镇——简而言之就是文明;另一边是部落社会、落后的技术、文盲、野蛮。当然,完全的隔离是不可能的;两者之间也经常有来往。

罗马人仍然把边界看作是他们需要谨慎看守的地方,而不是通往其他地区的旅途驿站。如果可能,他们会在自然屏障的基础上设立疆界,大部分都是沿着莱茵河和多瑙河而建。在自然屏障的间隙中,就用泥土、木料,有时是石料,来建造防御工事。沿着疆界布满了由信号塔和小据点连接的军营。军队沿着边界,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快速地进行巡逻。其中较长的一段距离是从莱茵河上游到多瑙河之间,另一段是从多布罗加(Dobrudja)一直到沿海。至于哈德良长城,公元122年始建于不列颠北部,在泰思河(Tyne)和索尔韦海(Solway)之间,因其最为完善而著名。

它由石头筑成,长80罗马英里(约120公里),两边都有壕沟保护,并由16个堡垒连接。小一点的据点每隔一英里安置一个,两个据点之间有两座塔楼。据哈德良的传记作者记载,其目的是“把罗马人和蛮族分隔开”。至于防御,除非有适当的操控,不然起不了什么作用。有两次由于一时间防御薄弱,哈德良长城遭到进犯,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得以入侵,不列颠远至南部都遭到了劫掠和破坏,一次发生在2世纪末,一次发生在4世纪。

(0)

相关推荐

  • 尤里安背叛了信仰?可能我们冤枉他了

    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140 篇文章 [伟大罗马]第 53 篇文章 尤里安是一位学者型的人物,在成为副帝后被君士坦提乌斯派去西边镇守多瑙河和莱茵河防线,年仅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4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4 (6)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丁二世(英语:FlaviusClaudius Constantinus,316年-340年)是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王朝皇帝(337年至340年在位),也 ...

  • 从囚犯到罗马皇帝:罗马多神文明最后的捍卫者,却死于理想主义

    伟大属于罗马 整个罗马世界终于统一于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经过了一阵血雨腥风后,皇帝的血亲所剩无几.而尤利安兄弟二人,就成了现任皇帝仅有的两名男性亲眷.换句话讲,也只有这两人还有资格继承罗马国家的大权.那 ...

  •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因他延续千年-查士丁尼大帝——古罗马简史

    罗马分裂 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首都迁到拜占庭,罗马帝国就一直维持着两大政治中心:罗马和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早已貌合神离的罗马帝国东.西两边,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 ...

  • 【古罗马君王谱】罗马帝国(二十三):瓦勒良

    罗马帝国(二十三):瓦勒良 (19)瓦勒良 普布里乌斯·利奇尼乌斯·瓦勒瑞安努斯(200年-260年之后),通常译作瓦勒良,是罗马帝国皇帝(公元253-260年在位).瓦勒良在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中, ...

  • 君士坦丁迁都,罗马被放弃了吗?

    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139 篇文章 [伟大罗马]第 52 篇文章 回到325年的大公会议,这场会议是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召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破坏罗马 ...

  • 【古罗马君王谱】罗马帝国(三十四):尤利安1

    罗马帝国(三十四):尤利安1 (5)尤利安 弗拉维乌斯·克劳狄乌斯·尤利安努斯(拉丁语:Flavius Claudius Julianus,331年4月7日-363年6月26日),英文作朱利安(英语: ...

  • 【基督世界 04】查士丁尼为什么能被称为大帝?

    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150 篇文章 [基督世界]第 04 篇文章 回到拜占庭,在查士丁一世在位期间,查士丁尼就获得了"凯撒"的称号(共 ...

  • 浅谈罗马中世纪的历史(2)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一个最繁荣.富强的时代,即所谓的"黄金时代".但是,繁荣外表背后隐藏着可怕的衰落迹象:大土地所有者巧取豪夺侵吞小农的土地,造成意大利长期性土地危机:对 ...

  • 远方的传说:拜占庭与古代中国的交流渊源

    前言: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如果两个国家相距甚远,那么万水千山的阻隔将令其间的交流难上加难.拜占庭和中国便是一例.不过,尽管如此,这两个国家还是进行了有限的交流,得以管窥对方的冰山一角. 而令这一交流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