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育并举”育人模式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这是一百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校长提出的标准。

在12月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这一标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首要要求就是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智育为本是对孩子的伤害,割裂了人的发展的整体性。”

张志勇曾经邀请北师大质量监测中心对山东省高中教育质量做了3年监测,结果显示非常喜欢艺术和体育的孩子与不喜欢体育和艺术的孩子,学业相差30分。

如何落实五育并举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让每个学生至少具备一门技术或艺术专长,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成了艺术教育中心,按照老师们的专业特点建立了平面造型、民间美术等6个美术工作室以及合唱、传统音乐等4个音乐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实行走班上课,建立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大胆体验艺术乐趣,提高美的鉴别能力。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龙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校长杨伟云说。

充分发局地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积累的经验。据校长孙定国介绍,庆阳是中药材之乡、中国农业的发祥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在校园里建设了岐黄园、躬耕园、植物园等,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大量实践基地。学校确立每年的10月为秋收节,学生齐聚躬耕园体会“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与充实。

“劳动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学生可以在劳动中获得生活体验,从劳动中获得乐趣,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孙定国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来源于生活,课程的实施同样要基于现实生活场域。

作者:焦以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