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科布尔:魂牵梦萦

本文作者:李建平


察哈尔草原如同绿色的地毯,天空好像蓝色的宝石,正如腾格尔唱的《天堂》:“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那里是我的家……”

小时候,乡政府一带就是吸引我们的地方。供销社门市部有诱人的水果和糖块,一条公路穿过这里,班车定时来往,乡政府大院经常放映电影,机械厂西边的影剧院是赶交流会和唱大戏的地方,学校是我们的最神圣之地,亚麻厂也是小时候经常去玩耍的地方。从书上和收音机里知道,北京城是我们伟大的首都,毛主席就在北京城,那是最繁华的都市。后来听大人们说起科布尔镇,街上的热闹,以为科布尔就是北京,稍大些,到市里读书学习,便以为到了北京。谁知后来我外出到边陲第一大城市读书,才知道那里要比科布尔大得多,楼要高得多。有一天真的到了北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和天安门城楼,感到无比自豪。后来又到过几个历史名城、海滨城市,然而我不会想到,此后,当我远离科布尔,在异地他乡工作和生活后,科布尔成了我们的梦,我们的幻想,我们魂牵梦萦之地。

科布尔一般专指一个小小的街镇,是我们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旗政府驻地,其外延包括凉爽而高峻的辉腾梁,广阔的前大滩和富饶的后大滩,可以说说起来代表了全部察右中旗。犹如白音查干与察右后旗,土贵乌拉与察右前旗,乌兰花与四子王旗,百灵庙之与达茂联合旗,可可以力更与武川县。恕我直言,实话说,科布尔和其它地方相比,没有白音查干的街道整洁干净、厂区林立;没有土贵乌拉的楼房高大美观、交通便利;也没有乌兰花的富丽而堂皇、广大而辽远;没有百灵庙的佛光远播、边陲重镇;更没有可镇的后来居上、发展迅速。然而科布尔边上的辉腾锡勒,高山草甸,牧草鲜嫩,鲜花盛开,牛羊遍地,举世闻名,声誉日上。每到盛夏,就是避暑天堂,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旅游胜地,风力发电远超其他地方。前后大滩,迎来了金色的麦浪,粮食喜获大丰收。撑起了中国薯都的美名,草原人参胡萝卜,名不虚传。草地苏木,牛羊成群,骏马奔腾,草原上响起牧人嘹亮的歌声。而科布尔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实实,更多的是一种思念的感情,一种晋语和长调的声音,甚至是一种无比接近太阳的光线,一种沙壤土和泥土的气息,是与现实中的我们相距既远又近的地方。

感谢党的政策好,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土地问题,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恢复高考,实行全日制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我们及早上学,中考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去了科布尔。因为考场设在科布尔一中,所以就近住在西街一处很小的旅馆里。考试之余,先是和高大班长几人凑钱买了点面包去看望了我们的老校长郭应东老师,记忆中郭校长住着很小的土坯房子,屋里有几件家具,院子里也是土眉浑眼的。还有我们一个亲戚,应该是水利局一个姓王的大爷,打听到我居住的旅馆,找到我,问了问我有什么需要。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感受到家乡亲人的热情。因为老师的管理和嘱咐,那时候同学们都不大出去,有一次全体男同学相跟上逛街,一直向东到达了电影院、宾馆、旗政府一带,只是感觉到人来人往,骑自行车和步行的人多,做小买卖的多,有许多高楼和房子。

由于划片招生,高中三年没有进入科布尔一中就读,记得那时候科一中全部是平房,红砖上瓦,有个大礼堂,也没有机会进入几次。和我们平行的班级有六个,有三个英语班,还有三个俄语班,好像还有三个补习班。铁中只有两个教学班、两个补习班。苏中也应该有四个班。所以每年毕业季,高考的时候,科布尔街上比较热闹,只有赶交流大会和旗运动会才能和此时相比。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学生提着行李和书包,放假之后回家度过愉快的暑假。参加考试的学生从一中到二中来回跑。我们住在旗招待所,大馒头、大烩菜,管够饱。三天考试,黑色七月,那时候几乎没有家长接送和陪考的现象,全凭自己努力和发挥。考试完毕,等着分数出来之后又下来看分数、报考志愿。之后人们从科布尔走向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继续读书,也走向各大城市去打工创业,或者选择合适的补习学校继续走高考之路,或者立志从军,为国家效力。我们都是科布尔的过客,匆匆来了又去,风把我们吹向远方。

以后我们变成了候鸟,每年节假期间如约返回科布尔,返回家乡。其它时间都忙于学习,忙于工作,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汽车站也由路东挪到了路西,新的汽车站启用了,大街上还是比较拥挤、凌乱的。当然也有新修的十字街道,生态化的护城河,公园和广场,机关大楼,学校大楼,崭新的酒店、餐馆、商厦,农贸市场,满街的人群,满街的大小车辆,满街的阳光、尘土和叫卖声。人们慢悠悠地享受着合适的收入,适中的物价和比较低的房价,以及宜居宜业的幸福感。街上到处飘荡着熟悉的土豆与莜面的味道,也有炒米奶茶手把肉的香味,更有黄花沟酒的醇香。几乎每次归来都是穿城而过,或者短暂居住于旅馆,酒店,或者同学家,亲友家,没有仔细品味小城风貌,待到再回到科布尔,定然四处走一走,看一看。

每当春季,就想起了家乡的大黄风,沙尘暴,身在异国他乡,早春是草木已经发芽,各种鲜花次第开放的时候。近年来由于家乡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再加上春季雨水充沛,大黄风逐渐变成清风徐来,换了天地。

在那三伏天之时,酷暑和湿热考验着每一个人,蚊虫的叮咬使人夜不能寐,人们不得不在空调屋子里度过每一天,于是便想到家乡正是鲜花盛开,草木正旺之际,干燥而凉爽的气候,常年有从蒙古、西伯利亚刮来的西北风,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避暑天堂,于是盼望着早点儿放暑假,早点儿回到科布尔,回到察右中旗。

一到盛夏,科布尔旁边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上百花齐放,灿烂夺目。遍地的黄花与淡蓝的亚麻花、洁白的百合花、嫩粉色的五彩石竹花、黄灿灿的金莲花、红艳艳的野生山丹丹花等上百种各色鲜花吐蕊斗艳、百里芳香。草原边上的田野里成片的油菜田、向日葵海与白桦林间的奇珍异草一同构成了辉腾锡勒这片独一无二的高寒百草园。

粉红色的地椒椒花百里有余香;气味浓郁的茵陈蒿草密密麻麻乱纷纷,实实在在稳当当;满山遍野的野韭菜花和扎蒙花开了,主要为白色和粉红色,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针茅草睡了原野一片情,盼望着丰收;金黄色的蒲公英花迎着阳光,悄悄地开花偷偷地打伞;夏天吹开了紫苑,又将它吹灭;洁白的唐松草开得高于青草,同时也落得快;草木犀浅黄色的青青牧草,悠悠草原;风毛菊开紫花,寒香引雾斜;小小蒺藜草开小小黄花,也是珍奇之草药;香青兰紫色花,花香拂面香;苦菜花张开碎小的黄花,迎风招手……黄色为主,花草相依,姹紫嫣红。黄芪、黄岑和甘草隐藏在百草草丛里,仿佛在等待着牛羊们的光顾。白色的草原野生蘑菇圈在雨后神奇地冒出头来,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幅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的图画,一个令心灵静谧的童话世界。

秋季是绚烂的季节,色彩斑斓而胜过其他季节,一片片金黄的麦浪,预示着大丰收。高产的马铃薯造就了薯都的美名,红萝卜被称为高原人参,高寒作物莜麦独一无二,高原南瓜又面又甜。黍子就是五谷之一古老的稷麦,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荞麦、油菜、冷凉蔬菜,羊肥马壮,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科布尔的秋,并不单单是北风卷地百草折,露水和白霜,落叶与秋水。

寒冷的冬季也是我们依赖的时节。留给我们的是寒冷而干燥的印象,人们面部的皮肤需要强劲有力的西北风来吹拂,我们的神经需要漫天飞雪和冰天雪地的熨帖,我们的眼球需要灿烂的冬阳和湛蓝的天空来慰籍,而不是阴冷潮湿,也不是雾霾蔽日,更不是不见一片雪花。我们需要的,印象中只有科布尔能够满足,我们也早就盼望着寒假和春节,盼望着早日踏上科布尔的土地。

科布尔有足够深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积淀。五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居住渔猎,西汉设置陶林县,属云中郡,为东部都尉治。北魏皇帝拓跋珪,辽兴宗耶律阿宗真,蒙元的窝阔台汗都曾经巡游于此。乾隆五十二年即公元1787年科布尔一带就有汉人前来定居,开荒种地。科布尔也曾被称作“康堡”,蒙古语有水之沼泽之意,有史以来季节河消失而又奔腾,众多的咸海子好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草原之上。九十九泉犹如九十九颗珍贵的珍珠,润泽着这块奇异的地方。战国赵长城遗地犹在,大明官山卫所故址尚存。草原如大海一样辽阔,高原似大山般的神韵,造就了科布尔人的胸怀和世界。

印象中的科布尔,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盈,气候宜人,人杰地灵,民族和睦。祝愿科布尔的山更青,水更美,天更蓝,但愿科布尔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描绘科布尔壮阔的蓝图。

有《临江仙》为证:凛冽寒风踏积雪,荒原别久重逢。田间阡陌旧时容。玉瑶掩小径,深院暴风横。胡杨老榆冰为骨,寒鸦白鹊天空。几回梦里觅村情。聚合多少事,一碗酒肴中。


文中图片均来自常淑兰摄影作品

该文作者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现在定居于山东。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小超

校对:安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