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
茶之神秘,茶比风情万种的美女更不可预测。在没喝之前,你只能想像。每一泡茶,由于水、器、温度、手法、时间、气候、环境、心情、同饮者等等因素的不同,最 后到你口中的茶是绝无一样的茶是活的精灵,用心对她,才能体会她的美妙和神秘。
情到深处人孤独。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浮动。
一切都已远去了,世界一个影子都没给你留下。此时,你也要告诉自己,世界因你而温柔如初;你也要好好地整理自己的茶具,在茶的空间里,从容地为自己泡开一屋茶香。
一杯茶中的水,同样懂得这个道理,它毫无保留地融进茶叶里,便得到了茶叶积蓄的天地的灵气与芬芳,那茶叶亦是知道的,它不是慷慨地把精华都融到了水中,开始了自己又一次盛放。水不曾知道它会遇到茶叶,山野中的茶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一杯水,它们珍视这彼此的机缘,便有了彼此的成全。倘若我们真的参悟这个道理,让生命充满宽宥和包容,对每一次人生转折和波澜都充满期待,在不曾预期的岁月里没有怨怼,没有纠结,我们成就的要比一杯茶美好得多。
茶与禅渊源深长,“茶禅一味”的精练概括,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茶禅一味“又衍生出”茶佛一味“。实质上就已经创立和开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道路。禅宗及佛门的茶事活动当先从新式禅林经济为特点的”农禅并重“谈起。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禅僧高士能悟得禅理、茶性之间个中之昧,与其本身的修养及其美学境界有关。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 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是多么清淡,又是多么丰盈。
中国茶道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和中国无关,只吸取中国的精髓及精华。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更加日本化,人们既更加注重豪华,而且还更讲究风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