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技术(RFID)—健永科技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物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RFID技术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最终构成联通万事万物的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在物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把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地球上的各种物体将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射频识别的概念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属于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信号识别特定目标(例如物品),并读写相关数据。在该系统中,电子标签与读写器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电子标签附着在物品上,携带有物品的信息;读写器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读写器通过电磁场或无线电波与电子标签建立通信,几十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从而自动辨识并追踪物品。当读写器读取了物品的信息后,将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物品的即时信息。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每个物品都有一个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读写器自动采集电子标签的信息,再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物联网以射频识别为主要基础,结合已有的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读写器和无数移动的电子标签组成的庞大网络。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的电子标签数量将大大超过人类使用的手机数量。
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1999年, MIT首先提出了物联网概念。MIT最初的构想是为全球所有物品都提供一个电子产品编码(EPC),通过对所有物品都赋予一个电子产品编码,来实现对全球任何物理对象的唯一有效标识。物联网最初的思想来源于MIT的这一构想,MIT的这一构想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物联网EPC系统。
EPC系统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追踪、管理物品。在EPC系统中,电子标签中存储着电子产品编码(EPC码),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的射频识别系统自动采集EPC码。其中,电子标签是EPC码的物理载体,附着在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读写器与互联网相连,是读取电子标签中EPC码并将EPC码输入互联网的设备。
了解更多"RFID 应用"信息,请点击RFID 应用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