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楼赋 | 王长华

渭河楼赋

新落成的“渭河楼”,成了渭水源头的标志性建筑

渭水之源,君山之巅。

有楼以之为名,巍然耸立,凌空翼展。
登斯楼也,禹河淼淼,交汇清源。西望雪峰皑皑,东瞰渭川渺渺,斯是有感。

鸟鼠同穴,渭水出焉。曲流宛转,滋育秦川八百里;风云激荡,护佑帝业三千年。

神医封衡的故事,在渭源已经
深入人心,成为济世救民精神的象征

大禹导渭,功利万代;伏羲作卦,一画开天。
夷齐高风,采薇之歌今犹闻;耻食周粟,忠节之义薄云天。
长城逶迤,秦人雄风安在哉?烽燧依旧,战地依稀少狼烟。
始皇驻跸,临渭首而藐天下;威加四海,振长策而御宇内。
炀帝西巡,千骑万乘,饮马长城边;单于朝谒,释兵弃戈,归功清庙前。
青牛道士,名号封衡。自幼出家,隐居鸟鼠。踏霜露上山采药,披星月崖洞习医。曹操问其养生之术,封衡授之静心少虑。衡志在医术,心在民众,济世医疾,解除民苦,平生之愿足矣,岂能为名利所动!
马超挥戈,风云变色;姜维失算,空伏云盘。

邓艾凿栈道,取西蜀,成就了曹魏霸业;王韶开熙和,征叠宕,曾在此巧通神兵。

大禹导渭”在渭源,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已经深深地烙印进人们的精神当中

吐蕃下狄道,掠渭源,逼渭州,一时朝野震动;薛讷敢领命,武阶驿,破番兵,肇启盛世开元。
蒙古军至,世显归元。
汪家军所向披靡,急先锋屡建奇功。南征途中,恩威并用;钓鱼城下,喋血饮恨;卷土重来,再振旗鼓;云贵川陕,尽收囊中。
徐达西征,帷幄运筹;冯胜鏖战,思齐败走。渭水之滨,元将授首;受降台下,凯歌高奏。
闯王转战,峡城卸鞍。暂蛰伏,终得十万雄兵,夺取了大明帝京。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君不见,金戈铁马隐尽历史深处,换来了锦绣阡陌一片。
正所谓:
灞陵桥边可折柳,长虹卧波利士民。
叹往昔,烽烟逝去;

极目处,浩歌长吟。

(0)

相关推荐

  • 陇西威远楼、渭源灞陵桥

    陇西威远楼历史可追溯到宋仁宗时韩琦建渭塞,在城南北各建一座谯楼,取名威远楼.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巩昌(今陇西)盐川人汪世显(即元代封为陇右王)据巩昌,自为巩昌府便宜总帅后扩建城池将楼移建到城 ...

  • 曾记那日,渭水源头寻“美色”

    事实证明,我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 总是经受不住"美色"的诱惑.杜老师只说了句"渭源景色很美",我便放下一堆杂事,欣欣然前往了. 7 ...

  • 故都咸阳赞

    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谓之咸阳.渭河穿城而过,奔流不息.滋润八百里秦川沃土,哺育蓝田半坡先民,映照出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渭水泱泱,伴中华五千年历史沧桑.三源孕鸟鼠,一 ...

  • 【诗与远方】| 平凡作品:雨中渭河(外一首)

    雨中渭河 作者:平凡(陕西) 时而飘飘洒洒 随风起舞 尽显妖娆妩媚 时而击叶如鼓 痛快淋漓 洗净世间尘埃 六月雨 驱走暑热 带来凉爽和活力 田里的玉米苗 使劲的疯长 被骄阳晒的 发蔫的叶子 焕发出青春 ...

  • 大荔故事|王凌琴:柳园当年鏖战急

    当年鏖战急 一一柳园村怀古 文/王凌琴 大荔县城南边三十里,渭河从西边蜿蜒而来,洛河从西北潺潺东去,千年的时光里,渭洛夹流,激荡着,澎湃着,涌起了满地黄沙,这便是绵延百里的沙苑. 就在沙苑的东头,有一 ...

  • 我国唯一的纯木质叠梁拱桥 堪称千里渭河第一桥 已有600多年历史

    提及灞陵桥,很多人会不由得想起位于河南许昌清泥河上的那座三国名胜,相传那里是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无论是桥头的古碑,还是巨大的关公挑袍雕像,都令人热血沸腾.望而起敬.可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灞陵桥可不是 ...

  • 【甘肃武山】诗歌| 渭河落日 |王元德

    渭河落日 文/渭水清池荷花 冰封了渭水的两边 好似镜框镶了银圈 一河碧水悠悠慢步 拖着夕阳的余辉 洒下一路卵石乱滩 流走去年烦恼 明天又流出新的一年 山卯上的半个太阳 困乏了躺在天际 柿红色的晚霞 在 ...

  • 【甘肃甘南】游记| 渭源行 |侯天荣

    渭源行 夏日闲来无事,便信车一游.不觉已至渭源县境内,渭源者,顾名思义便是渭河水之源头. 此地有渭河源头风景区,早有耳闻,便欣然前往.一路细雨朦胧,行至渭源县城区时云销雨霁.好似在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欢迎 ...

  • 渭源灞陵桥 克隆了兰州一座古桥

    渭源县灞陵桥 甘肃渭源县城南,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木质结构廊桥--灞陵桥,它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俗称"卧桥".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故又有"渭水长虹"之 ...

  • 《水经.渭水注》所涉渭水源头考略

    卷十七 A1 ○渭水上 △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 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迳首阳县西,与别源合,水出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