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本句选自《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病温,即患温病,通常指外感急性热病。病暑,即患暑病,如中暑、伤暑。一般伤于寒邪而成温病的,如果在夏至之前发病者,称为温病。在夏至以后发病者,为暑病。从时间角度而言,夏至是区分温病与暑病的节点。
关于温病,《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冬天被寒邪所伤,到了春天便会发生温病。因冬主闭藏,若冬不藏精,寒邪入侵即易成温病。《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由上可知,养生贵乎时也。夏至后当防暑。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0)

相关推荐

  • 伏气

    ​伏气 [fú qì] 伏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qì,意思为屏气,抑止呼吸:形容惶恐的样子:指道家的吐纳修炼法:服气,认输.[1] 中文名 伏气 拼音 fú qì 注音 ㄈㄨˊ ㄑㄧˋ 出处 ...

  • 少阴三急下与温病

    320条.321条.322条,统称为少阴三急下,汉唐时期的人有阴阳观念,从来没有认为这是问题,自明清以来,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朝政,纷纷钻进故纸堆中研究中医,表面上"尊经尚古",私底下 ...

  • 尚先早课|日月之明,不失其影;鼓響之应,不后其声

    本句见于<灵枢·外揣>:"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此言事物变化与现象 ...

  • 尚先早课|日月之明,不失其影

    <灵枢·外揣>云:"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此言事物变化与现象之间,就好比日月之光照物成影 ...

  • 尚先早课|三气杂至,两神相抟

    上句见<素问·痹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此言风.寒.湿三气混合侵犯人体而 ...

  • 尚先早课|厚德清静,府精神明

    厚德清静,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敦阜,言土气太过.敦,厚.阜,土山.敦阜之纪,即土运太过之年.土主长 ...

  • 尚先早课|阴平阳秘,阳杀阴藏

    上句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 尚先早课|视其目色,察其病形

    上.下两句皆与疾病诊察有关,但侧重点不同. 上句见<灵枢·四时气>:"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睹其色,即望其面色.察其目,即望其目.通过 ...

  • 尚先早课|正气,虚邪

    正气,一般指人的生命活力,也称真气.如<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离合真邪论>:"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 ...

  • 尚先早课|常气,定息

    常气与定息均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常气,指脉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所谓平人,指 ...

  • 尚先早课|逆顺肥瘦,寿夭刚柔

    本句以<灵枢>两个篇名为对. 逆顺肥瘦,为<灵枢>第三十八篇篇名.逆顺,指经脉循行及气血运行的不同方向.肥瘦,言形体的肥壮与瘦小.本篇着重讨论了经脉的走向与规律.气血滑涩及形体 ...